泉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
泉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
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
泉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
泉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
(2023年6月11日泉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1號公布 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快推進我市海綿城市建設,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發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國務院《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市中心市區統管區范圍內海綿城市的規劃建設、運行維護和監督管理等活動。其他縣(市、區)的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參照執行。
本辦法所稱中心市區統管區,包括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和泉州臺商投資區。
本辦法所稱的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第三條 海綿城市建設和管理應當遵循生態為本、自然循環、規劃引領、統籌推進、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原則。
第四條 市人民政府負責統籌推進全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將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協調解決海綿城市建設管理中的重大問題。
區人民政府是海綿城市建設的責任主體,統籌本行政區域內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工作。
第五條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是本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綜合管理部門,負責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技術指導、監督考核等工作。區人民政府應當確定本行政區域內海綿城市建設的綜合管理部門。
發展和改革部門負責涉及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的審批、核準、備案工作。
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海綿城市建設的規劃管理工作。
水利主管部門負責指導所管轄河湖水系項目建設并加強監督管理,確保符合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城市管理主管部門根據職責指導所管養城市市政道路、市政雨污水管網、園林綠化、內溝河等設施的建設運行維護,確保符合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工業和信息化、財政、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林業、應急管理、海洋漁業、氣象等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做好海綿城市建設管理相關工作。
第六條 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應當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進行建設,海綿城市設施與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同步規劃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運營使用。
既有建筑以及市政設施項目應當結合老舊小區改造、道路改造、城市建設品質提升等工作,統籌有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避免大拆大建。
第七條 對于不具備條件建設海綿城市設施的項目類型實行豁免清單管理。列入豁免清單的建設項目,在建設項目許可環節對其海綿城市建設管控不作要求,由建設單位根據項目特點應做盡做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砻馇鍐斡筛餍袠I主管部門根據實際需要另行制定。
第二章 規劃建設管理
第八條 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本級住房和城鄉建設等主管部門,組織編制或者修改本行政區域的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海綿城市專項規劃應當遵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指標納入規劃指標體系。
第九條 編制或者修改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時,應當體現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明確海綿城市建設目標以及發展策略,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作為其剛性控制指標。
編制或者修改控制性詳細規劃、法定圖則、城市更新單元規劃等國土空間詳細規劃時,應當編制海綿城市專篇,銜接各級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明確海綿城市設施建設的條件與要求。
編制或者修改各層次排水防澇、綠地、道路、水系等專項規劃時,應當與各級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充分協同,編制海綿城市篇章,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內容和要求。
第十條 對于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項目建議書中明確項目的海綿城市建設管控指標;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海綿城市建設的技術思路、建設目標、具體措施、技術和經濟可行性進行全面分析,明確建設規模、內容及投資估算等。
對于社會投資建設項目履行核準手續的,建設單位應當在項目申請報告中明確海綿城市建設內容、技術措施和投資額等;履行備案手續的,建設單位應當將海綿城市建設內容、技術措施和投資額等信息告知項目備案機關。
第十一條 發展和改革部門在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中,應當加強對海綿城市設施技術合理性、投資合理性的審查。審查通過后納入項目估算總額,財政主管部門應當統籌資金保障海綿城市設施建設。
第十二條 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在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中,將建設項目是否開展海綿城市建設作為基本內容予以載明。出具規劃條件時,應當提出海綿城市建設相關要求。
對于不需要辦理選址、土地劃撥或者土地出讓的改造提升類項目,應當明確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管控要求。
建設單位應當組織設計單位嚴格按照相關規劃條件要求,編制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方案專篇。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對建設項目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方案專篇進行審查,出具審查意見。
第十三條 施工圖設計文件中應明確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并按照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標準和規范編制海綿城市施工圖設計專篇。專篇設計文件應滿足相應階段深度要求。
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機構應當依法對海綿城市設計內容進行審查,并在施工圖審查合格證書中載明海綿城市審查意見。對于不符合海綿城市建設控制指標和強制性標準要求的,不得出具施工圖審查合格證書。
施工圖設計文件中涉及海綿城市設計內容,確需變更設計的,不得降低海綿城市設計要求,并按照規定程序重新進行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
第十四條 建設項目應當嚴格按圖施工,落實場地豎向要求,確保雨水收水匯水連續順暢,控制水土流失,并加強地下管網、調蓄設施等隱蔽工程的質量檢查和記錄。
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參與施工過程管理,并保存相關材料。
第十五條 建設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應當組織竣工驗收,竣工驗收報告應當載明海綿城市設施驗收結論。建設項目的海綿城市設施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組織制定海綿城市設施驗收指導意見,加強有關驗收管理。
第十六條 建設項目經驗收合格后,海綿城市設施應當隨主體工程同步移交。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將包含海綿城市設施建設的工程檔案資料移交建設項目行業主管部門。
第三章 運行維護管理
第十七條 海綿城市設施移交后應當確定運行維護單位。
政府投資項目的海綿城市設施由相關職能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維護監管。社會投資項目的海綿城市設施由所有權人或者其委托的單位負責運行維護。
運行維護單位不明確的,按照“誰投資,誰管理”的原則確定。
第十八條 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林業、水利、城市管理等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制定各自行業管理范圍內海綿城市設施的運行維護服務標準。
第十九條 運行維護單位應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配備專人管理,定期開展安全和技術培訓,加強日常巡查、維修和養護,利用數字化信息技術、監測手段,確保海綿城市設施正常運行。
因運行維護不當造成海綿城市設施損壞或者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的,運行維護單位應當按照原標準予以恢復。
第二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侵占、損毀海綿城市設施。非法侵占、損毀海綿城市設施的,海綿城市設施運行維護單位有權要求恢復原狀。
第四章 保障和監督
第二十一條 市、區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海綿城市建設和管理。
第二十二條 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海綿城市建設宣傳,普及海綿城市相關知識,提升全社會對海綿城市的認知與參與度。
第二十三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海綿城市評價考核制度,細化工作目標和考核指標,定期對海綿城市建設和管理工作進行評價考核。
第二十四條 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林業、水利、城市管理等主管部門應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可以采用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對項目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竣工驗收、運行維護等各環節進行抽查核查。
第二十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海綿城市建設和管理中的違法行為,有權向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門舉報、投訴;相關部門接到舉報、投訴后,應當依法及時處理。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六條 建設、設計、施工、監理和運行維護等單位違反本辦法的,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理,并可以將其違法行為依法作為不良記錄予以公示。
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海綿城市建設和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的其他行為,法律、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八條 泉州古城6.41平方公里范圍和世界遺產、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的海綿城市建設,應當按照世界遺產、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的保護管理規劃要求,結合城市更新行動,彰顯地域風貌特色,統籌謀劃、有序實施,因地制宜建設海綿城市設施。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所稱海綿城市設施,是指綜合運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采用自然或者人工模擬自然生態系統控制城市雨水徑流的設施,包括城市水系,包括且不限于建筑與小區、道路與廣場、停車場、公園綠地、排水設施中的下列設施:
(一)透水鋪裝、綠色屋頂、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設施(雨水花園、生物滯留池等)、滲透塘、滲井等滯蓄滲透設施;
。ǘ裉、蓄水池、雨水罐等集蓄利用設施;
。ㄈ┱{節塘、調節池等調節設施;
。ㄋ模┲膊轀稀B管、滲渠等轉輸設施;
。ㄎ澹┲脖痪彌_帶、初期雨水棄流設施、人工土壤滲濾、雨水濕地等凈化設施。
本辦法所稱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是指通過自然與人工強化的滲透、滯蓄、凈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設下墊面的降雨徑流,得到控制的年均降雨量與年均降雨總量的比值。
第三十條 本辦法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