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條例
柳州市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條例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人大常委會
柳州市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條例
柳州市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條例
(2024年1月18日柳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24年5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批準)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規劃建設
第三章 運營服務
第四章 發展促進
第五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和運營服務,構建安全、便捷、高效、智能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保障體系,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運營服務、發展促進等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的充電基礎設施,是指為新能源汽車提供電能補給的各類充電樁、充換電站等設施的總稱。包括:
(一)自用充電基礎設施,是指專為私人車輛充電的基礎設施。
(二)專用充電基礎設施,是指專為單位特定范圍的車輛以及專為公交、環衛等特定領域的車輛提供充換電服務的基礎設施。
(三)公用充電基礎設施,是指專為社會公眾車輛開放經營、提供充換電服務的基礎設施。
第四條 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應當堅持科學布局、適度超前、創新融合、安全便捷的原則。
第五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充電基礎設施工作協調機制,并由市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統籌協調相關工作。
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內充電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服務的指導、監督等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依照職責做好轄區內充電基礎設施相關工作。
第六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制定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政策等工作。
市、縣(區)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監督管理等工作。
市、縣(區)人民政府電力管理部門負責指導供電企業將充電基礎設施供配電網建設與改造項目納入配電網專項規劃,將既有住宅小區配電設施增容計劃納入電網年度改造計劃等工作。
市、縣(區)人民政府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交通運輸、應急管理、市場監督管理、城管執法、大數據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充電基礎設施監督管理相關工作。
第七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所需工作經費列入本級預算。
第八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健全投訴舉報機制,明確受理范圍和職責,公開投訴舉報方式,及時處理投訴舉報。
第九條 充電基礎設施相關行業協會應當建立健全行業規范,加強行業自律,促進行業的公平競爭和有序發展。
第二章 規劃建設
第十條 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會同發展改革、自然資源和規劃、交通運輸等部門編制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應當結合服務半徑、充電需求、建設條件等因素編制,遵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并與城市綜合交通運輸規劃、機動車停車場專項規劃、配電網專項規劃等相銜接。
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市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制定本縣(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有條件的可以編制本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
第十一條 城市公共充電網絡應當依托城市道路交通網絡,從中心城區向城區邊緣延伸,建設“十分鐘充電圈”。
農村地區公共充電網絡應當與城市公共充電網絡融合發展,促進充電基礎設施在農村地區有效覆蓋。
第十二條 新建獨立占地的集中式充換電站,應當依法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和施工許可手續。
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優化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審批程序,簡化審批流程。
第十三條 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應當嚴格執行國家、自治區有關標準以及本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規定,符合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消防安全等要求。
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規定由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內容應當包括充電基礎設施的配置要求、建筑設計、電氣設計、施工安裝以及驗收、運行和維護等。
第十四條 新建住宅小區停車泊位應當按照國家、自治區以及本市的相關規定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或者預留安裝條件,并納入整體工程驗收范圍。
支持既有住宅小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改造。不符合改造條件的,可以結合實際建設智能有序的公用充電基礎設施,或者在周邊合理范圍內規劃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投放共享移動充電設施等。
第十五條 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竣工后,建設單位應當按照相關規定組織驗收。
第三章 運營服務
第十六條 市人民政府大數據主管部門應當建設市級充電基礎設施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充電導航、狀態查詢等服務,并與停車信息管理平臺相銜接。
第十七條 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指南,指引單位和個人申請安裝充電基礎設施。
第十八條 供電企業應當做好充電基礎設施配套電網建設與改造,保障電力供應滿足充電基礎設施需求,為充電基礎設施接入電網提供便利條件。
第十九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公用充電基礎設施的計量監督管理,依法開展計量檢定工作,保障充電服務結算公平公正。充電服務企業應當依法配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檢定充電基礎設施。
第二十條 充電服務企業應當建立充電數據采集與監測系統。鼓勵其將充電基礎設施運行數據上傳市級充電基礎設施服務平臺。
第二十一條 充電基礎設施所有權人或者管理人是充電基礎設施的安全責任人,承擔安全管理責任。
第二十二條 物業服務人應當配合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安裝工作,無正當理由不得阻撓或者妨礙充電基礎設施的合法建設安裝。
第二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充電服務企業、公共停車場經營者或者管理者可以對機動車駕駛人實施差別化車輛停放服務收費:
(一)占用道路停車泊位以外的公共充電車位停放非新能源汽車或者不充電的新能源汽車;
(二)完成充電后未在規定時限內將新能源汽車駛離公共充電車位。
實行政府定價的,收費標準由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核定;實行市場調節價的,收費標準由充電服務企業、公共停車場經營者或者管理者依照公平合理的原則自主確定,并在公示后執行。
差別化車輛停放服務收費政策由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制定。
第四章 發展促進
第二十四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充電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需要,制定具體的支持政策。
第二十五條 鼓勵社會各類投資主體積極參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活動。
鼓勵和引導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開發和創新適合充電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第二十六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依法保障新建集中式充換電站項目用地合理需求,涉及新增建設用地、符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應當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中予以保障。
第二十七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充電基礎設施關鍵技術研究。鼓勵在充電基礎設施利用率較低的農村地區,建設光伏發電、儲能、充電一體化的充電基礎設施。
鼓勵充電服務企業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發展,拓展移動充電、充電機器人等便捷充換電服務,探索充電基礎設施與智能電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智能交通融合發展。
鼓勵在城市公交、出租、物流等公共領域推廣應用換電模式。
第二十八條 鼓勵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與充電基礎設施相關企業進行校企合作,開展人才供需預測、教育教學指導、創業創新孵化、產學研用融合等服務。
第二十九條 鼓勵充電服務企業為其建設運營的充電基礎設施購買安全責任保險。鼓勵個人為其自用充電基礎設施購買財產險、公眾責任險等保險。
第三十條 鼓勵新能源汽車用戶在用電低谷時段充電,引導新能源汽車用戶參與智能有序充電和車網互動。
第三十一條 鼓勵充電服務企業依法接受委托,提供住宅小區充電基礎設施統一建設、運營、管理等服務,或者為個人提供自用充電基礎設施安裝與維護管理一體化服務。
第三十二條 鼓勵有條件的自用和專用充電基礎設施向社會公眾開放。
鼓勵臨近車位共享、分時共享、多車一樁等共享方式。
鼓勵自用充電基礎設施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接入市級充電基礎設施服務平臺,開展自用充電基礎設施有償共享。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三條 本條例所稱的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等。
本條例所稱的充電服務企業,是指從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等服務的企業。
第三十四條 本條例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