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市彩燈文化保護條例
自貢市彩燈文化保護條例
四川省自貢市人大常委會
自貢市彩燈文化保護條例
自貢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公 告
第22號
《自貢市彩燈文化保護條例》(No.ZGC180071)已由自貢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于2024年6月27日通過,由四川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于2024年7月29日批準,現予公布,自2024 年10月1日起施行。
自貢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24年8月1日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關于批準《自貢市彩燈文化保護條例》的
決 定
(2024年7月29日四川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
四川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決定:批準《自貢市彩燈文化保護條例》,由自貢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自貢市彩燈文化保護條例
(2024年6月27日自貢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
2024年7月29日四川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批準)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保護與傳承
第三章 創新與發展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五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自貢市彩燈文化的保護,促進彩燈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自貢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彩燈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彩燈,是指采用絲扎(架)造型、分色裱糊、美術彩繪等自貢地方獨特彩燈制作技藝,運用聲、光、動等裝置技術,展現燈光造型藝術的綜合性工藝美術品。
本條例所稱彩燈文化,是指與彩燈相關的,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自貢燈會、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自貢彩燈傳統制作技藝為重要內容,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各種文化表現形式以及相關的實物、場所等。
法律、法規對彩燈文化中涉及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以及檔案管理等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彩燈文化保護應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社會參與、保護為主、合理利用、創新發展的原則,注重其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
第四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全市彩燈文化保護工作,協調解決彩燈文化保護中的重要事項。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彩燈文化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預算。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協助做好本轄區內彩燈文化保護的相關工作。
第五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負責彩燈文化保護工作。
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教育體育、科技、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商務、市場監管、稅務、海關、外事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彩燈文化保護工作。
第六條 彩燈相關行業組織應當完善行業規范,促進行業公平競爭,維護會員合法權益,推動行業自律和品牌建設,促進彩燈文化交流,服務彩燈產業健康發展。
第七條 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彩燈文化保護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在彩燈文化保護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保護與傳承
第八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彩燈文化資源調查。市、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負責彩燈文化資源調查具體工作,綜合運用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方式,建立彩燈文化資源檔案和數據庫。
彩燈文化資源包括:
(一)具有彩燈文化價值的遺址、遺跡和建(構)筑物;
(二)具有保護價值的瓷器燈、蠶繭燈、竹編燈、玻璃吹塑燈等優秀彩燈作品以及制作工具等實物;
(三)反映彩燈文化的原始手稿、典籍、民間文學等文獻資料和詩詞、書法、美術等文化藝術作品;
(四)與彩燈文化相關的自貢燈會等民俗活動;
(五)編織、鏤刻、捆扎、絲扎(架)、手繪、梳花、玻璃吹塑等彩燈傳統制作技藝;
(六)其他需要保護的彩燈文化資源。
第九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對瀕臨消失或者損毀的彩燈文化資源,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及時采取收集實物、修繕等搶救性保護措施予以保護;對需要傳承的,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傳承。
第十條 彩燈文化保護實行保護名錄制度。
彩燈文化保護名錄由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負責編制,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向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提出列入彩燈文化保護名錄的申請或者建議;
(二)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出的申請或者建議以及調查發現的本轄區彩燈文化資源進行初審,并向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提出列入保護名錄的推薦意見;
(三)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專家對推薦意見進行評審,提出保護名錄初選名單,并向社會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二十日;
(四)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擬定彩燈文化保護名錄,報市人民政府批準。經批準的彩燈文化保護名錄應當向社會公布。
經國務院、省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批準公布為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歷史建筑的彩燈文化資源,直接列入保護名錄。
列入保護名錄的彩燈文化資源因不可抗力損毀、滅失或者類別、層級發生變化的,或者新發現的彩燈文化資源經認定須列入保護名錄的,應當及時調整保護名錄。保護名錄的調整依據本條規定的程序進行。
第十一條 列入保護名錄的彩燈文化資源應當明確保護責任人。
列入保護名錄的實物、場所等彩燈文化資源,其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為保護責任人;保護責任人無法確定的,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確定。
保護責任人應當妥善保護有關實物、資料和場所,按照規定對有關實物、資料登記、整理、建檔,協助開展彩燈文化傳承、傳播、展示、交流等活動。
第十二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采取下列措施,對列入保護名錄的彩燈文化資源進行保護:
(一)對遺址、遺跡和建(構)筑物,應當依法劃定保護范圍,設立保護標志,健全保護管理制度;
(二)對優秀彩燈作品和其他實物,應當做好保管、展示、研究、交流工作;
(三)對反映彩燈文化的文獻資料和文化藝術作品,應當做好整理、研究、修訂、出版工作;
(四)對彩燈文化民俗活動和彩燈傳統制作技藝,應當組織采用活態演示、口述實錄等方法,運用文字、圖片、影像、數字化多媒體等方式進行記錄、整理、建檔、利用;
(五)其他有利于彩燈文化保護的措施。
第十三條 對熟練掌握、運用和傳承彩燈傳統制作技藝的個人或者團體,由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組織評審,認定為彩燈傳統制作技藝代表人,并向社會公布。
彩燈傳統制作技藝代表人評審認定管理辦法由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制定。
市、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對符合條件的彩燈傳統制作技藝代表人,按照規定程序組織參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第十四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應當采取下列措施,支持彩燈傳統制作技藝代表人開展傳承、傳播活動:
(一)提供必要的傳習場所;
(二)支持開展授徒、傳藝、交流等活動,提供必要的資金補助;
(三)支持開展彩燈傳統制作技藝的記錄、整理、建檔、研究、出版、展覽、展示、展演等活動;
(四)支持參加學習、培訓等活動;
(五)支持參加與彩燈文化相關的社會公益性活動;
(六)其他有利于彩燈傳統制作技藝傳承、傳播的活動。
第十五條 彩燈傳統制作技藝代表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開展傳承活動,傳授彩燈傳統制作技藝,培養后繼人才,報告傳承情況;
(二)配合相關部門征集、整理和保存列入保護名錄的實物、文獻資料;
(三)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彩燈文化資源調查;
(四)參與彩燈文化公益性宣傳、展示、傳播、交流活動。
第十六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社會組織、企業等舉辦彩燈文化民俗活動。
市人民政府應當定期組織舉辦自貢燈會,集中展示傳播彩燈文化。
第十七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微博、微信、短視頻、直播等新興媒體,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以靜態展覽、動態展示、活態展演、互動體驗等方式,組織開展彩燈文化宣傳推廣活動。
鼓勵開展與彩燈文化相關的文史研究、藝術創作。鼓勵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加強對彩燈文化資源的征集,豐富館藏內容,開展彩燈文化宣傳普及活動。
支持中國彩燈博物館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第十八條 禁止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侵占、破壞列入保護名錄的遺址、遺跡、建(構)筑物、實物、資料等彩燈文化資源。
第三章 創新與發展
第十九條 鼓勵和支持彩燈文化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推動彩燈傳統制作技藝與現代科技、材料、裝備等結合,提高傳承創新能力。
鼓勵和支持彩燈企業、個人開展創意設計、工藝創新,運用現代聲、光、動裝置技術和數字技術等手段,創新彩燈表現形態,發展動漫網游、網絡視聽等彩燈文化新業態。
第二十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完善彩燈文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加強與彩燈文化有關的外觀設計、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保護。
加強自貢燈會等彩燈品牌建設,支持創建、推廣、運用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自主彩燈品牌,提升自貢彩燈品牌的影響力。
第二十一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彩燈地方標準建設,支持彩燈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支持社會團體、企業制定團體標準、企業標準。
第二十二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彩燈人才培養體系,支持“彩燈工匠”等人才職業發展。開展“彩燈藝術師”等職稱評審和“彩燈藝術設計師”等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定期舉辦彩燈制作技能大賽,培養選拔優秀彩燈制作技能人才。
鼓勵和支持普通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開展彩燈文化學科和專業建設,與企業共建彩燈文化傳承教學實踐基地,支持彩燈傳統制作技藝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彩燈傳統制作技藝代表人等到院校、基地傳授技藝,進行彩燈文化科研和培訓。
第二十三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彩燈文化融入城鄉規劃和建設,優化彩燈產業布局,推動彩燈文化特色園區、街區、小鎮等建設,打造彩燈之城。
第二十四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以中國彩燈博物館等為依托,建設彩燈文化非遺保護傳承基地。支持開發彩燈文化主題旅游線路、研學旅游產品和演藝作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促進自貢地域特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第二十五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彩燈產業融入自貢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豐富自貢燈會對外展出形態,通過國際彩燈博覽會、彩燈文化論壇等形式,開展國內外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活動。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規定,侵占、破壞列入保護名錄的遺址、遺跡、建(構)筑物、實物、資料等彩燈文化資源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并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彩燈文化保護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予以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九條 本條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