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
六安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
安徽省六安市人大常委會
六安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六安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的決議
(2024年11月22日安徽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
安徽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審查了《六安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決定予以批準,由六安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布施行。
六安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
(2024年9月20日六安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 2024年11月22日安徽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批準)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規劃建設
第三章 維護管理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五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涵養水資源,增強城市防澇能力,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海綿城市的規劃、建設、維護和管理等活動。
第三條 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應當遵循生態為本、自然循環,規劃引領、統籌推進,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原則。
第四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實施,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開展績效評價,協調解決重大問題。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工作。
第五條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負責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編制、統籌協調、技術指導、監督管理等工作。
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負責詳細規劃與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的銜接,將海綿城市建設主要指標納入詳細規劃。
發展改革部門負責海綿城市建設中項目的審批、核準和備案等工作。
財政、水利、生態環境、公安、城市管理、交通運輸、林業、氣象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海綿城市建設管理相關工作。
第六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政府投資的海綿城市建設及設施運行維護管理費用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社會投資的海綿城市建設及設施運行維護管理費用由所有權人或者經營權人承擔。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多元化海綿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鼓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海綿城市建設和管理。
第七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鼓勵支持海綿城市科技研發投入和成果轉化,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海綿城市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開展海綿城市知識科普宣傳,引導、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活動。
第二章 規劃建設
第八條 市、縣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應當組織編制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和年度建設計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第九條 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以及道路、綠地、水系、防洪、排水防澇、山體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專項規劃時,應當納入海綿城市建設有關要求和內容,并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作為剛性控制指標。
第十條 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應當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進行連片建設和全過程管控,逐步實現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
老城區應當結合老舊小區改造、道路改擴建、水體治理等城市更新項目,以解決城市內澇、雨水收集利用、污水治理為重點,逐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第十一條 新建和改建、擴建項目應當落實國家、省、市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標準和規范要求,將海綿城市設施與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同時投入使用。
第十二條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受特殊地質、特殊工程類型等因素約束,不能落實海綿城市管控指標的項目,依法擬定海綿城市建設豁免清單,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布。
納入豁免清單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可以根據項目特點,因地制宜建設海綿城市設施。
第十三條 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應當明確海綿城市建設相關要求和內容。
社會投資建設項目的項目申請報告應當明確海綿城市建設相關要求和內容。
發展改革、水利、交通運輸等部門應當在建設項目批復或者備案環節核實海綿城市建設相關要求。
第十四條 建設單位應當在設計、施工、工程監理等招標文件和合同中明確建設項目海綿城市設施建設的具體內容、標準、技術規范,并組織設計、施工、工程監理等參建單位予以落實。
第十五條 設計單位應當按照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標準和規范,開展規劃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編制海綿城市專篇。
施工圖審查機構應當依法對海綿城市專篇進行審查,未通過審查的,不得出具施工圖審查合格證書。
第十六條 施工單位應當按照施工圖設計文件以及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標準和規范進行施工,不得擅自取消、降低或者削減設計文件中海綿城市設施的具體功能、標準等內容。
第十七條 工程監理單位應當履行海綿城市設施施工監理職責,重點做好地下管網、調蓄設施等隱蔽工程的質量檢查和記錄,以及海綿城市設施原材料的見證取樣檢測。
第十八條 建設單位組織設計、施工、工程監理等有關單位對建設項目進行竣工驗收時,應當將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的落實情況作為重點內容,并在竣工驗收報告中寫明海綿城市設施建設情況,依法報送備案。
建設單位應當在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三個月內,將包含海綿城市設施的建設工程檔案移交城建檔案管理機構。
第三章 維護管理
第十九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海綿城市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制度,組織相關部門對海綿城市設施運行維護狀況進行評估,并將結果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條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應當建立海綿城市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海綿城市監測數據的融合應用,提升海綿城市建設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第二十一條 海綿城市設施竣工驗收合格的,應當及時移交運行維護單位。未完成移交的,由建設單位負責運行維護管理;完成移交的,運行維護單位按照下列規定確定:
(一)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海綿城市設施,由相關主管部門或者其委托的單位負責運行維護管理;
(二)社會投資建設項目的海綿城市設施,由所有權人或者其委托的單位負責運行維護管理;
(三)通過特許經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建設的海綿城市設施,按照合同約定進行運行維護管理;
(四)運行維護單位不明確的,由主管部門按照“誰使用、誰維護”的原則確定。
第二十二條 運行維護單位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建立健全海綿城市設施維護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配備相應的維護人員,做好人員培訓;
(二)對海綿城市設施進行登記,對隱蔽工程和存在安全風險的海綿城市設施進行標識;
(三)開展日常監測、巡查、養護和維修;
(四)制定應對暴雨、暴雪、臺風等特殊天氣的應急處置預案;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二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有下列危害海綿城市設施的行為:
(一)向海綿城市設施傾倒垃圾、泔水、渣土、施工泥漿等易堵塞物;
(二)向海綿城市設施傾倒排放易燃易爆或者腐蝕性氣體液體、烹飪油煙及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質;
(三)損毀、穿鑿或者擅自挖掘、拆除、改動、占用海綿城市設施;
(四)其他危害海綿城市設施的行為。
確因工程建設等需要,挖掘、拆除、改動、占用海綿城市設施的,建設單位應當征得所有權人或者運行維護單位同意,依法報經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并承擔恢復、改建和采取臨時措施的費用。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四條 建設、設計、施工、工程監理等單位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至第十八條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第二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三項規定,由城市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逾期不采取補救措施或者造成嚴重后果的,按照下列規定處罰,并依法賠償損失。
(一)危害市政道路和園林綠地中的海綿城市設施的,依據《城市道路管理條例》《六安市城市綠化條例》予以處罰;
(二)危害市政排水設施中的海綿城市設施的,依據《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予以處罰。
第二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由生態環境等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予以處罰。
第二十七條 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在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有權機關依法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法律、法規已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九條 本條例所稱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廣場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本條例所稱海綿城市設施,是指具有“滲、滯、蓄、凈、用、排”功能的技術設施,包括透水路面、綠色屋頂、生物滯留設施、植草溝、滲透塘、濕塘、雨水濕地等。
本條例所稱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是指通過自然與人工強化的滲透、滯蓄、凈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設下墊面的降雨徑流,得到控制的年均降雨量與年均降雨總量的比值。
第三十條 本條例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