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犁馬保護與利用條例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犁馬保護與利用條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人大常委會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犁馬保護與利用條例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犁馬保護與利用條例
(2024年4月28日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2024年7月2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批準)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種質特性保護與品種選育
第三章 開發利用與品牌創建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五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保護伊犁馬種質特性和品牌優勢,推動伊犁馬開發與利用,規范伊犁馬生產經營活動,提升伊犁馬品質、效益和品牌影響力,促進現代馬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等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伊犁馬是指原產于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以哈薩克馬母馬為基礎,經長期培育、遺傳改良,符合國家農業行業伊犁馬標準的馬。
第三條 在自治州行政區域內開展伊犁馬品種培育、遺傳改良、繁育養殖、疫病防控、性能測定、調教訓練、賽事組織、產品加工、文化旅游、市場交易、科學研究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四條 伊犁馬保護與利用堅持種質特性保護優先、政府引領、市場主導、社會參與、高效利用的原則。
第五條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人民政府(以下簡稱自治州人民政府),塔城、阿勒泰地區行政公署(以下簡稱地區行政公署),伊犁馬優勢產區縣(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優勢產區縣〈市〉人民政府)統籌伊犁馬保護與利用,組織編制伊犁馬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伊犁馬保護與利用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六條 自治州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優勢產區縣(市)人民政府農業農村部門制定遺傳改良計劃,組織開展伊犁馬疫病檢測、技術服務,負責伊犁馬遺傳改良、性能測定、品種登記的監督管理。
自治州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優勢產區縣(市)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凸顯伊犁馬優勢性能的賽事競賽規則,培養賽馬賽事裁判員、教練員、運動員、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開展體育交流活動等。
發展和改革、文化和旅游、財政、人力資源、市場監督、林業和草原、商務、金融、公安、教育、科技等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伊犁馬保護與利用的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協助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做好相關工作。
第二章種質特性保護與品種選育
第七條 自治州農業農村部門每十年開展一次伊犁馬本品種選育、雜交改良、品種培育遺傳性狀調查評估,形成調查評估報告并向社會公布。
第八條 自治州農業農村部門制定伊犁馬遺傳物質保護方案,挑選特級標準、系譜清晰、健康無疫病的伊犁馬種馬,定期采集精液、胚胎等遺傳材料,納入國家和自治區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進行保存。
對采集伊犁馬遺傳材料的養殖主體,應當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
第九條 伊犁馬遺傳改良堅持雜交改良與本品種選育結合,品種登記與性能測定協同,鞏固伊犁馬種質特性,提升專項性能,培育滿足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專門化伊犁馬新類型。
第十條 自治州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優勢產區縣(市)人民政府組織開展選種選配、科學飼養、疾病防控,建立伊犁馬良種繁育體系。
自治州農業農村部門應當制定伊犁馬本品種選育方案,實施本品種選育,鞏固、提升伊犁馬耐粗放粗飼、力速兼備、適應性強、生產性能好的種質特性。
鼓勵支持建立馬生產性能測定站,按照伊犁馬生產性能測定技術規程,開展馬匹生產性能測定和遺傳性能評估。
第十一條 鼓勵建立涉馬行業協會。涉馬行業協會應當推動制定和實施伊犁馬及其產品的團體標準,開展伊犁馬品種登記,建立伊犁馬系譜檔案,健全賽事、行業服務等自律性管理制度,推動行業誠信建設。
生產經營者向他人銷售伊犁馬活體用于繁育養殖的,應當同時附具相關登記材料。
第十二條 鼓勵支持伊犁馬核心育種場建設。伊犁馬核心育種場應當制定育種方案,引進的種馬須符合方案要求。
核心育種場應當采取分類培育、分區管理、分群飼養、分級定等措施,開展伊犁馬雜交改良與本品種選育,對達到育種目標的群體實施橫交固定與選育,引領和示范伊犁馬專門化新類型培育。
第十三條 優勢產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伊犁馬養殖企業、合作社、家庭牧場、養殖大戶開展聯合育種,提高良種繁育能力。
鼓勵從核心育種場引入符合種用標準的種馬開展繁育,建立健全馬匹培育檔案,開展伊犁馬選種選配,提高群體品質、擴大養殖規模。
第十四條 自治州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優勢產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馬配種站的監督管理。馬配種站應當依法取得種畜生產經營許可證并遵守以下規定:
(一)參配種公馬符合伊犁馬產業專項規劃,符合種用標準,并完成種用登記;
(二)建立健全馬匹繁殖檔案,并按規定保存;
(三)按規定完成參配母馬的初始登記和幼駒登記;
(四)法律法規及相關技術規程的其他要求。
第十五條 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加強伊犁馬遺傳特性保護、利用的基礎研究,引導和支持養殖主體應用研究成果,提高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
第三章開發利用與品牌創建
第十六條 自治州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優勢產區縣(市)人民政府統籌伊犁馬優勢資源,優化產業布局,推動伊犁馬養殖與育種、體育、文旅、產品、服務等要素有效銜接,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第十七條 自治州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優勢產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伊犁馬騎乘納入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建設賽馬賽事基地,建立健全區域聯賽制度,打造伊犁馬賽馬賽事平臺,開展凸顯伊犁馬優勢性能的專項賽事和馬文化特色賽事活動,推進伊犁馬賽事專業化、多元化。
第十八條 鼓勵和扶持經營主體因地制宜挖掘伊犁馬歷史文化,創建馬文化旅游主題景區,發展馬文化旅游主題營地,培育野騎探秘、休閑騎乘、藝術攝影、研學游學、馬事體驗、文化演藝、民風民俗、體育健身、餐飲美食等新業態。
第十九條 自治州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優勢產區縣(市)人民政府支持培育伊犁馬乳、肉、脂、尿、血及生物制藥相關產業,推進馬產品精深加工,提高馬產品附加值,建設優質馬產品集群,提升經濟效益。
第二十條 自治州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優勢產區縣(市)人民政府支持企業建立伊犁馬產業人才培育機制,培養繁殖工、飼養工、教練、騎師、釘蹄師等人才隊伍,提高伊犁馬養殖與育種、調教訓練、賽馬賽事、文化旅游、產品加工等經營服務能力,帶動就業增收。
第二十一條 自治州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優勢產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昭蘇天馬”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運行、管理和保護等相關制度,支持申請“伊犁馬”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多種形式宣傳伊犁馬文化,實施品牌營銷策劃,講好伊犁馬故事,提升品牌知名度。
鼓勵單位和個人申請使用“昭蘇天馬”等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培育發展區域公共品牌。
授權使用“昭蘇天馬”等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經營者,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應當符合產地要求和產品質量標準。
第二十二條 自治州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優勢產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優惠政策,在資金安排、人才引進、項目扶持、土地使用、品牌宣傳等方面給予支持。
鼓勵金融、保險機構提供支持伊犁馬產業發展的信貸和保險產品。
第二十三條 自治州、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建設伊犁馬大數據平臺及產品線上線下交易平臺,為伊犁馬品種登記、健康評價、交通運輸、產品追溯等信息查詢提供便利服務。
支持生產經營者加強跨區域合作,建立養殖基地,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化技術開拓國內外市場。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四條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伊犁馬保護與利用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其他行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給予處罰。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六條 本條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條 本條例所稱種質特性是指生物體遺傳物質(種質)中所固有并能穩定遺傳的一系列特性。
本條例所稱遺傳物質保護是對DNA、RNA、染色體以及其他生物體遺傳信息載體的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