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增發國債和1999年中央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增發國債和1999年中央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增發國債和1999年中央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增發國債和1999年中央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
(1999年8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聽取了財政部部長項懷誠代表國務院對《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財政部增發國債用于增加固定資產投入和今年中央財政預算調整方案(草案)的議案》所作的說明,審議了國務院提請審議的增發國債和調整中央預算的議案。會議同意國務院提請審議的議案,決定:批準增發國債和1999年中央財政預算調整方案。
會議同意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在議案審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會議要求,國務院要充分總結去年增發國債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經驗和問題,并將去年增發國債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情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專題報告。要認真做好今年新增國債的安排使用工作,抓好在建項目的竣工建設,加強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技術改造。對新上項目要嚴格項目審批程序,注意投入產出效果,堅決制止重復建設。要采取切實措施,解決配套資金不到位的問題。要加強國債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防止貪污挪用和損失浪費;加強對工程項目的質量監督,對建設項目要嚴格按規定實行招標、投標,盡量采用國產設備。
各級人民政府要抓緊落實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埋頭苦干,扎實工作,為更好地完成今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而努力!
關于提請審議增發國債用于增加固定資產投入和今年中央財政預算調整方案(草案)議案的說明
——1999年8月28日在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
財政部部長 項懷誠
受國務院委托,我就今年增發600億元國債用于增加固定資產投入和今年中央財政預算調整方案(草案)的議案作如下說明:
1998年以來,為了應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抵御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以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擴大國內需求為主要內容的積極財政政策。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批準了國務院提出的1998年中央財政預算調整方案,財政部向國有商業銀行增發了1000億元國債,重點用于農林水利、交通通信、環境保護、城鄉電網改造、糧食倉庫和城市公用事業等基礎設施建設。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國經受住了亞洲金融危機和特大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基本上實現了1998年的國民經濟增長目標。據統計,實施這項措施大致拉動1998年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
但是,今年三四月份以來,國際國內形勢又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外部環境,國內經濟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更加明顯地表現出來,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尤為突出。一是外貿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下降。1~6月外貿出口同比下降4.6%,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資金同比下降9.2%。外貿外資的這種狀況,給我國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帶來相當大的壓力。二是消費需求持續不振。近幾年來,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居民對未來支出的預期增強,儲蓄傾向不斷強化,消費意愿減弱。今年1~6月新增儲蓄存款達5805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647億元。1~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4%。由于消費需求不旺和供給結構不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一般工業品出現全面過剩,糧食、棉花等主要農產品庫存大大超出正常水平。三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放慢。一季度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城鄉集體和個人投資)同比增長22.7%,1~5月增長17.6%,1~6月降到15.1%。由于1998年國家安排的1000億元國債資金已撥付完畢,今年預算安排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債資金也基本撥付使用,若不采取措施,下半年投資增幅下降的趨勢會更加明顯。四是物價持續下降的趨勢繼續發展。今年以來,價格總水平進一步下降,截止今年6月份,全國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下降已持續了21個月,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下降的時間更長。這種長時間、大范圍的價格下降,造成了企業生產經營的重重困難,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使下崗職工增多,就業機會減少,居民收入水平降低,低價傾銷和惡性競爭現象增加。這種情況再繼續下去,對經濟發展全局會產生更加不利的影響。
從目前的情況分析,1998年以來采取的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應正在逐步減弱,如果不及時采取有力措施,1998年下半年以來經濟回升的良好勢頭就可能逆轉,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將面臨更大困難,財政增收的基礎難以穩固,金融風險將進一步暴露,企業下崗人員增多,影響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因此,黨中央、國務院統攬全局、權衡利弊,作出了進一步加大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力度的重大決策。主要內容,一是增加固定資產投資;二是調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失業救濟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水平,增加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收入,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待遇;三是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對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按現行稅率減半征收,對用于國家鼓勵的技術改造項目的國產設備投資實行按40%的比例抵免企業所得稅。通過采取上述財政政策措施,并協調運用貨幣政策、價格等經濟杠桿,進一步拉動消費、投資和出口需求,加快結構調整,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城鎮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提高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和調整部分稅收政策影響財政增支減收的部分,本應擴大財政赤字,為了落實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關于“預算超收收入應主要用于減少當年財政赤字”的精神,擬通過增加財政收入、調整支出結構予以解決,不再擴大財政赤字。
增發600億元國債用于增加固定資產投入,不僅十分必要,而且也是可行的。第一,1998年增發的1000億元長期國債,對全年國民經濟增長基本達到預定目標起了關鍵作用。今年在出口需求對經濟增長拉動下滑較多的情況下,再增發600億元長期國債,用于增加固定資產投資,保持投資需求的較快增長,對于實現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目前儲蓄增勢很強。銀行資金充裕,不僅得不到有效利用,而且還要增加銀行利息負擔。通過向銀行發行國債,能夠迅速將部分資金轉化為投資,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刺激需求和改善金融資產質量。第三,國債資金占社會投資比重雖小,但具有見效快、導向作用大、拉動力較強的特點。這次增發的國債資金可以增加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資本金以及技術改造項目的貼息,會相應帶動銀行貸款和地方、企業配套資金的投入,擴大投資需求。而且相當一部分投資會直接轉化為居民收入,促進消費增長。第四,經過一年的實踐,我們已積累了利用國債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經驗,在項目選擇、資金撥付、監督檢查等方面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辦法,可以有效地防止亂鋪攤子、搞重復建設和劣質工程,避免給財政背上新的包袱。
根據國務院對新增國債資金使用的有關要求和1998年國債資金的使用情況,結合今年經濟發展形勢的新變化,今年新增國債資金的具體使用安排必須堅持以下幾項原則:一是優先安排彌補1998年國債專項投資中重點項目的資金缺口,確保這批項目早日竣工,發揮效益。二是用于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技術改造和高新技術項目的貸款貼息,支持國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增強國有企業的競爭力。三是轉貸資金安排與地方政府財力相適應。凡是地方政府財力不足,1998年國債項目原定配套資金無法落實到位和今后償貸無法得到保證的,今年安排增發的國債資金,主要用于彌補原項目資金缺口,一般不再安排新的項目。四是資金安排適當向中西部地區傾斜。中央撥款項目優先安排中西部地區,同時在轉貸條件方面,將實行差別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
根據上述原則,新增國債資金項目安排的重點是:(1)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用于支持1998年1000億元國債資金的續建項目。包括農村1800個縣的電網改造,西藏自治區城市電網改造,資金困難的公路干線續建項目和國家級貧困縣連接國道的地方公路建設,中西部地區的鐵路和機場建設,幾個大城市的地鐵和軌道交通建設。(2)企業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這是今年國債資金安排的重點。主要用于冶金、有色、石化、紡織、機電行業中產品有市場的骨干企業技改續建項目,以及一部分有一定工作基礎的新項目;軍工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移動通訊設備產業化、高清晰電視產業化、稀土應用及軟件產業、網絡技術、專用集成電路、生物技術、新醫藥、低溫核供熱、環保技術、集約化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等高技術產業化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環保設備國產化。(3)環保和生態建設。“三河三湖”(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污染治理及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長江、黃河中上游“坡改梯”、“退耕還林還草”,節水灌溉、畜禽良種及防疫;首都環保建設等。(4)教育文化設施。包括高等學校校舍建設,支持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等文化設施建設。這部分國債的使用,可以使1998年國債投入的在建項目盡快建成投產,改善投資和消費環境,加快企業技術進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擴大出口,為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勞動就業、保持社會穩定打好基礎。
關鍵是管好用好國債資金,建立健全償還機制。國債資金來之不易,因此,我們一定要以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管好用好這筆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一是要樹立財政投資風險意識和效益觀念。要深刻領會進一步加大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力度的意義,認清國債資金性質,在國債資金的安排使用上一定要有風險意識和效益意識,增強償還責任觀念。二是要嚴格選擇項目。在資金安排使用上要注意與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產業結構升級等結合起來,無論是基建項目還是技改項目,都要量力而行,統籌規劃,必須經過嚴格的科學論證,充分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真正杜絕重復建設和“三邊工程”、“胡子工程”、“豆腐渣工程”。三是要加強監督檢查,堅決查處資金使用中的違法違紀行為。各地區、各部門的領導要高度重視資金管理問題,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嚴格執行基本建設資金管理方面的法規制度。各級財政部門要積極參與國債投資項目的審核,切實加強對資金和項目的源頭控制,督促落實配套資金,監督資金的使用情況。凡財政性資金投入項目,包括這次國債項目,其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必須經過財政部門審定。財政部門要以資金的流動為主線,對建設項目的資金使用實行全過程的監控,嚴防資金被擠占、挪用和損失浪費。對查出的問題要責令有關單位進行整改,否則將停止撥付相關財政資金或調減投資項目。對違法違紀的責任人,要依法追究行政和刑事責任。同時各地對所借國債資金和銀行貸款一定要明確責任,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建立行之有效的還貸機制,確保按時還貸。
需要說明的是,在目前我國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還比較低的情況下,增發國債會加大中央未來償債壓力和調整支出的難度。但是,如果我們不采取上述措施,經濟增長勢必會繼續下滑,推后解決就會付出更大的代價,財政面臨的困難也會更大。為了緩解財政壓力,在加大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力度的同時,要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嚴厲打擊偷稅騙稅,清理欠稅,減少稅收流失,確保繼續實現財政收入的較快增長。同時要大力發揚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優良傳統,反對鋪張浪費,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確保完成全年預算任務,并力爭縮小財政赤字數額。
我的說明完了,請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