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題目:并且:

單位:

登錄名:密碼:

在此電腦保存用戶名和密碼 新注冊 | 找回密碼

《新法規速遞》電子雜志每日發送法規全文,訂閱

《法律圖書館》電子雜志每周發送目錄摘要,訂閱

法律圖書館>>新法規速遞>> 遵義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

  • 《新法規速遞》推出安卓手機版,購軟件送7寸平板電腦!
  • 【法規標題】遵義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
  • 【頒布單位】貴州省遵義市人民政府
  • 【發文字號】令2018年第4號
  • 【頒布時間】2018-3-2
  • 【失效時間】
  • 【法規來源】http://www.zunyi.gov.cn/zfxxgk/szfbgszpfp/fgwj_4995/zfl_4998/201803/t20180306_740727.html
  • 【全文】

遵義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



遵義市人民政府令第4號(2018)






  《遵義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已經2017年12月27日遵義市第五屆人民政府第1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8年4月2日起施行。

                 市 長:魏樹旺

                    2018年3月2日

  遵義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城市規劃管理,保證城市規劃的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貴州省城鄉規劃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編制詳細規劃(含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城市設計、專項規劃以及建設項目的規劃管理按照本規定執行。

  本規定適用于遵義市城市規劃區、轄區內各縣(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規劃區,各鎮(鄉)參照執行。

  第三條 制定城市規劃和實施規劃管理應采用1980國家大地坐標系和1985國家高程基準,并與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相聯系。

  第二章 建設用地規劃管理

  第四條 城市建設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進行分類管理。

  第五條 規劃設計條件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規劃用地性質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規劃用地面積;

  (三)容積率;

  (四)建筑密度;

  (五)建筑限高;

  (六)綠地率;

  (七)停車泊位;

  (八)主要出入口;

  (九)市政設施配套要求;

  (十)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要求;

  (十一)其他城市規劃要求。

  第六條 建設用地的劃分、使用應遵循土地兼容性原則。控制性詳細規劃已明確兼容性的,按批準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執行;控制性詳細規劃未明確兼容性內容的,按本規定附表一《各類建設用地適建范圍表》執行。

  第七條 編制詳細規劃,其建筑容積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標按本規定附表二《建筑容積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標表》(以下簡稱《附表二》)控制。

  城市中心地段、軌道車站周邊等特殊區域的容積率、建筑密度確需突破《附表二》指標的,應當專題論證。

  第八條 行政、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科研機構、社會福利、軍事設施、工業、物流倉儲等的建筑密度和容積率指標,按相關法規、技術標準執行。

  第九條 建設用地面積小于5000平方米的居住用地(含居住用地兼容其他用地),或小于3000平方米的非居住用地,或用地形狀不規則、與城市道路不相連等原因而不具備單獨建設條件的用地不得單獨建設,應當與周邊用地整合使用。無法整合的,應當用于城市綠地、公共活動空間、停車設施、公共服務等公益性建設項目,禁止用于經營性項目。

  第十條 建設用地利用地形高差,消防車能直接進入建筑屋面并到達該建筑消防出入口的,其建筑密度可在《附表二》基礎上適當增加,但不得大于60%。

  第三章 建筑規劃管理

  第一節 建筑日照

  第十一條 建筑設計規范規定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其建筑總平面布置應當進行日照分析,并符合下列規定:

  (一)每套住宅至少有一個居住空間應能獲得大寒日不小于2小時的日照標準;

  (二)宿舍半數以上居室,應能獲得大寒日不小于2小時的日照標準;

  (三)老年人住宅、殘疾人住宅的臥室、起居室,醫院、療養院半數以上的病房和療養室,應能獲得冬至日不小于2小時的日照標準;

  (四)中、小學教學樓普通教室應滿足冬至日不小于2小時的日照標準。

  托兒所、幼兒園的生活用房應布置在當地最好日照方位,并滿足冬至日底層滿窗日照不小于3小時的要求;活動場地應當滿足二分之一的活動面積在標準的建筑日照陰影范圍以外。

  托兒所、幼兒園的生活用房以及中、小學教學樓普通教室在建筑設計中宜朝南向布置。

  第二節 建筑間距

  第十二條 建筑間距應當符合日照、消防、衛生、環保、綠化、安全、文物古跡保護等法律法規、技術標準的要求,且不得小于本規定確定的最小間距值。

  第十三條 居住建筑間距控制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建筑計算高度小于或等于27米的居住建筑,主采光面半間距為計算高度的0.5倍,且不小于4米;山墻面半間距為3米;

  (二)建筑計算高度大于27米、小于或等于54米的居住建筑,面寬小于或者等于50米的,主采光面半間距為15米;面寬大于50米的,主采光面半間距為18米;山墻面半間距為8米;

  (三)建筑計算高度大于54米、小于或等于100米的居住建筑,面寬小于或者等于50 米的,主采光面半間距為18 米;面寬大于50 米的,主采光面半間距為21米;山墻面半間距為10米。

  第十四條 公共建筑間距控制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建筑計算高度小于或等于24米的公共建筑,主采光面半間距為建筑計算高度的0.5 倍,且不小于4 米;山墻面半間距為4 米;

  (二)建筑計算高度大于24米、小于或等于50米的公共建筑,面寬小于或者等于50米的,半間距為12米;面寬大于50米的,半間距為建筑計算高度的0.5 倍。山墻面半間距為8米;

  (三)建筑計算高度大于50米、小于或等于100米的公共建筑,面寬小于或者等于50米的,半間距為18米;面寬大于50米的,半間距為建筑計算高度的0.5倍。山墻面半間距為10米;

  (四)建筑計算高度大于100米的超高層公共建筑,在符合交通、消防、采光、通風、城市景觀的規定條件下,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按有關規定確定;

  (五)醫院、學校等建筑間距按相關技術標準執行。

  第十五條 工業建筑、物流倉儲等建筑間距,按照相關技術標準執行。

  第十六條 特殊布局情況下,建筑間距按照以下規定執行:

  (一)建筑錯位布置時,建筑間距為山墻面半間距之和;

  (二)建筑相對布置時,建筑間距為各自半間距之和;

  (三)相鄰建筑底層標高不一致時,建筑間距按照相對高度確定。若其中一棟屋頂標高在另一棟底層室外地坪標高以下的,建筑間距依據日照及消防等相關規范要求確定。

  第十七條 擋墻、護坡與建筑的距離在滿足消防規定的前提下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高度大于2米、小于6米的擋墻和護坡的下緣與建筑的凈距離不得小于3米;

  (二)高度大于6米的擋墻和護坡的下緣與建筑的距離不得小于擋墻高度的0.4 倍,且不得小于3米。與擋墻的間距計算值大于18 米的,按照不小于18 米控制。擋墻退臺時,可以分階計算。

  第三節 建(構)筑物退讓

  第十八條 建(構)筑物沿城市道路、公路、鐵路、河道、排水干線、人防設施、文物古跡、城市綠地、電力、通訊保護區及用地邊界建設時,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及本章規定。

  第十九條 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筑物退讓距離不小于相鄰面半間距;建設用地紅線外有建筑物的,還應當符合建筑間距的規定。

  第二十條 臨城市道路新建、改建、擴建的建筑,其退讓道路紅線的最小距離,應當符合下表規定:



道路寬度(米)

退讓距離(米)

建筑計算高度H(米)

W≤24

W>24


H≤24

5

8


24

8

10


54

12

15


注:1.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后退道路紅線具體距離由詳細規劃確定,且不小于30米。

2.建筑物退讓道路中心線的距離還應滿足半間距規定。

3.在高架橋路段退讓道路紅線距離應在本條基礎上增加10米。

4.步行街、傳統風貌街區由審批的規劃方案確定。


  第二十一條 道路交叉口轉角處建筑退讓道路紅線的最小距離應當符合下表規定:



道路寬度(米)

退讓距離(米)

建筑計算高度H(米)

W≤24

W>24


H≤24

8

10


24

10

15


54

15

20


注:1.位于不同道路交叉口的,按較高等級道路的退讓標準執行。并滿足視線安全要求。

2.在設置高架橋的交叉口處應在本條基礎上增加10米。

3.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后退道路交叉口具體距離由詳細規劃確定,且不小于30米。

4.若交叉口道路紅線未作視距分析的,按視距三角形確定的線段進行退讓。


  第二十二條 新建公共場館、大型商場、學校、醫院等有大量人流車流集散的建筑(含高層建筑裙房),主要出入口后退規劃道路紅線的距離不得小于10 米,并留出臨時停車或回車場地。

  第二十三條 公路建筑控制區的范圍,從公路邊溝外緣起向外的距離標準為:

  (一)高速公路不少于50米;

  (二)國道不少于 20 米;

  (三)省道不少于 15 米;

  (四)縣道不少于 10 米;

  (五)鄉道不少于 5 米。

  第二十四條 沿鐵路兩側新建、改建、擴建的建(構)筑物除鐵路管護必需外,其他建(構)筑物的外墻與最外側鋼軌的保護距離:高速鐵路不小于50米;干線鐵路不小于30 米;支線及專用鐵路不小于15米。交通設施、公用設施確需突破該保護距離的,應當進行專題論證并征求鐵路主管部門意見。

  第二十五條 沿隧道兩側新建、改建、擴建的建(構)筑物的外墻與隧道外邊線距離應不少于50米。

  第二十六條 新建、改建、擴建的建(構)筑,退讓公園綠地、廣場用地、退讓相鄰中小學用地、醫療衛生用地、體育用地范圍的最小距離應在半間距的基礎上增加3米。

  第二十七條 其他新建、改建、擴建除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外的地下建(構)筑物,與建設用地紅線的距離應當滿足安全要求,并且不得小于3 米;沿城市道路布置時,還應按地上建筑臨城市道路最低值要求進行退讓。

  第二十八條 建(構)筑物鄰河道的,其退讓城市藍線距離應當符合藍線規劃要求,藍線外側有綠線的,按照綠線退讓距離執行。藍線規劃未覆蓋區域退讓河道防洪治導線距離不得小于10米。

  第二十九條 建(構)筑退讓風景名勝區、郊野公園、森林公園、風景林地等不得少于20米,且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

  第三十條 在歷史街區、歷史建筑周邊進行建設的,應符合《遵義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第三十一條 建(構)筑物退讓黃線距離,應符合市政設施各項專業規劃及相關行業技術標準的要求。其中建筑與架空電力線的水平距離還應符合以下規定:

  (一)在已有高壓走廊下方不得新建建(構)筑物。

  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筑的外墻(含陽臺、飄窗、外廊)與架空電力線的最小水平距離,在滿足有關法律規定及技術規范的前提下,與架空電力線邊導線間的最小水平距離按照以下標準控制:

  1.1千伏至10千伏的,不小于5米;

  2.35千伏至110千伏的,不小于10米;

  3.220千伏的,不小于15米;

  4.500千伏的,不小于30米;

  5.超過500千伏的,需專題論證。

  (二)在鐵塔周邊(有地形高差時以相鄰的坡頂或坡腳起算)10米范圍內且不滿足本條第(一)款水平安全距離要求的不得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筑。確有建設必要的,應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確保鐵塔安全,并征求電力部門意見。

  (三)新建、改建、擴建、規劃建(構)筑物時,周邊有電力設施的,應會同電力部門審查后批準。

  第三十二條 在規定的后退道路規劃紅線距離內,不得設置零星建(構)筑物、停車位;雨蓬、招牌、燈飾等可外挑,但其離室外地面的凈空高度不得小于3米,面寬不得大于建筑面寬的1/5,且不得超越道路紅線。空調室外機位應在建筑設計時統一設置,底板高度至自然地面起算應大于2米,并加設裝飾格柵,凝結水應設有組織排水管道系統。

  建筑退讓空間應根據城市規劃要求進行建設。

  第三十三條 靠近機場、通訊、微波、氣象、軍事設施等周邊的建(構)筑物,其水平退讓距離按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章 綠地與景觀規劃管理

  第一節 綠地控制

  第三十四條 城市綠地內,不得建設與綠地無關的項目,經許可的管線工程及其附屬設施除外。

  第三十五條 公園綠地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社區公園應當結合城市居住區進行布局,其中:公園的面積宜大于3公頃,滿足500米至1000米的服務半徑;游園的面積宜大于0.5公頃,滿足300米至500米的服務半徑;

  (二)街旁綠地沿城市生活性主次干道每500米宜設置一處,用地面積不小于800平方米;

  (三)綜合公園、專類公園與帶狀公園按照相關規范的要求執行。

  公園綠地根據其建設規模及設施需求,應當完善休閑游憩、交通導游、安全衛生、商業服務、市政配套、防災避災、園務管理等基本設施。

  第三十六條 在高速鐵路、普通鐵路及高速公路兩側安全防護范圍至建(構)筑退讓范圍內,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防護林帶、綠化景觀建設。

  第三十七條 廣場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公共活動廣場的集中成片綠地不應當小于廣場總面積的25%,并宜設計成開放式綠地;

  (二)商業廣場、交通集散廣場等綠化應當選擇具有地方特色的樹種,集中成片綠地不應當小于廣場總面積的10%;

  (三)社區廣場的用地面積不應當小于800平方米,服務半徑不宜大于500米。

  第三十八條 居住區綠地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新建居住區、居住小區、居住組團的綠地配置和面積計算按照《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的要求執行;

  (二)居住用地或者兼容居住的用地內,應當設置集中綠地。集中綠地的面積應當不小于規劃條件中規定綠地面積的30%,并且集中綠地的面積應當不小于800平方米。

  第三十九條 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山體公園、濕地公園、郊野公園、森林公園及風景名勝區等,與公園綠地共同構成完整的綠地系統。

  第四十條 綠化要求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公共活動廣場、公園綠地、人行道綠化、地面停車場等區域,應當多種植高大喬木,創造更多的樹蔭空間;

  (二)人行道沿街綠化應當充分開敞,不應當設置阻礙行人通行和影響視線通透的花池、灌木等;

  (三)山體建筑和護坡擋墻應當實施立體綠化,新建人行天橋、高架橋、立交橋等宜設置垂直綠化;

  (四)人行道、宅間小路、小游園、小廣場的地面鋪裝應當采用透水材料,地面停車場應當采用嵌草磚。

  第四十一條 綠地率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居住用地綠地率不低于30%;

  (二)商業、商務用地綠地率不少于20%,商業兼容居住用地不少于25%;

  (三)公共平臺綠地率折算

  公共平臺綠化面積(覆土厚度大于0.9米,每塊面積不得小于100平方米)可按下表折算成綠地面積。其折算公式如下:

  F=M×N

  式中:F—地面綠地面積, M—平臺地栽綠化面積,

  N—有效系數。



平臺標高與基地地面的高差

有效系數(N)


小于、等于1.5米

1


大于1.5米并且消防車可進入的公共平臺

0.5


  第二節 建筑高度與景觀控制

  第四十二條 建筑高度與景觀控制原則

  (一)建筑物的高度、面寬及建筑景觀控制應當符合本章節,并同時符合日照、消防、城市設計等方面的要求;

  (二)城市重要的山體、水體、公園與廣場周邊區域、景觀道路沿線、城市重點控制區,應當編制城市設計,通過視線、天際線等景觀分析方法合理確定建筑高度與建筑形式;

  (三)新建、改建、擴建建筑應當體現地方優秀傳統建筑風格與地域文化特色,注重城市文脈的延續與城市風貌、色彩的整體協調;

  (四)建設項目應當因地制宜的保留場地原有自然山體和綠化植被,充分利用原有坑塘、溝渠、水面,設計適宜的景觀水體。

  第四十三條 住宅建筑高度不應當超過100米。臨城市主要的道路、山體、水體、公園與廣場等周邊區域,建筑高度應當有梯度變化。

  第四十四條 在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等建設控制地帶內,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筑物的高度,應當符合保護規劃和文物保護的有關規定。

  第四十五條 在機場空域、氣象臺、電臺、電信、微波通信、衛星地面站、軍事設施等有凈空要求的區域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筑物時,其高度應當符合相關規定。

  第四十六條 住宅建筑面寬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高層住宅建筑的最大面寬不應當大于60米;多層以下住宅建筑的最大面寬不應當大于70米;

  (二)臨城市主要的道路、山體、水體、公園與廣場周邊的住宅建筑最大面寬不應當大于45米。

  第四十七條 建筑開敞面寬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建筑物之間的開敞面寬度,除經批準的詳細規劃或者城市設計另有規定外,按以下規定執行:

  (一)臨城市主要的山體、水體、公園與廣場周邊的建筑之間的開敞面寬度不應少于用地長度的30%;

  (二)臨城市主次干道建筑之間的開敞面寬度不應當少于沿街用地長度的20%。

  第四十八條 建筑第五立面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低層、多層建筑屋頂應當采用坡屋面。高層建筑屋頂應當采用平坡結合,并實施屋頂綠化;

  (二)住宅建筑屋頂不得設置廣告,不得設置鐵架、網架等用于標識名稱。

  第四十九條 街道景觀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沿城市主次干道建筑限高按下列公式計算:

  H≤1.5(B+b)

  公式中:H——沿街建筑高度;B——規劃道路紅線寬

  b——建筑物后退規劃道路紅線距離

  注:1.建筑物臨接兩條以上道路的,可按較寬的道路規劃紅線計算其控制高度。2.建筑物直接臨接或者跨路臨接廣場、河道、電力線路保護區的,在計算控制高度時,可將廣場、電力線路保護區的0.5倍寬度計為規劃道路紅線寬度。

  (二)住宅建筑外立面應當簡潔美觀,臨街住宅建筑的陽臺應當封閉,空調機位及附屬設施應當統一隱蔽設計;

  (三)建筑退界空間宜布置街道家具和高品質的綠化環境,形成宜人的公共空間。

  第五十條 臨山景觀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城市中重要的臨山地區應當避免主要的山脊線、山峰受到建筑物的遮擋,同時應當設置特定的視點、視角來控制山體視廊;

  (二)臨山建設項目應當符合相關專項規劃確定的山體保護范圍和退讓距離的要求;

  (三)垂直于山體走向的城市道路盡端,應當留出山體視線通廊,通廊寬度應當不小于相對道路紅線寬度,并且視線通廊盡端宜建設上山步道、交通集散廣場和公共停車場;

  (四)平行于山體走向的城市道路, 其臨山一側沿城市道路每300米應當設置一處30m寬的開敞空間,每1000米應當設置一處60m寬的開敞空間,并且開敞空間的進深應當不小于地塊進深。

  第五十一條 臨水景觀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沿城市河道建筑限高計算公式:

  H≤1.0(0.5B+b)

  公式中:H——沿河道建筑高度;B——河道寬度

  b——建筑物后退河岸線距離

  (二)河道宜采用自然岸線,并建設濱水生態堤岸景觀;

  (三)沿河道的建筑應當前低后高,并且第一排建筑應當以低層及多層為主。

  第五十二條 建筑基地臨城市道路時不得修建實體圍墻,可以修建花臺、綠地綠籬等作為用地邊界的隔離帶。因使用功能等特殊原因確需修建圍墻的,需按程序報批,并應當符合以下要求:圍墻為通透式,高度不超過1.6米。有特殊要求需建封閉式圍墻的,圍墻高度一般不得超過2.2米,并應當對其飾面及外觀進行美化處理。

  第五十三條 城市門戶、城市重點控制區、臨城市重要的道路、水體、山體、公園、廣場等區域周邊的建(構)筑物應當設置夜景亮化工程。

  第三節 歷史文化保護

  第五十四條 歷史城區保護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歷史城區整體格局保護。以歷史形成的雙子城為核心,以鳳凰山、府后山、老鴉山和湘江河為山水構架,保護“三山環抱、一江兩城”的古城整體格局;

  (二)歷史城區街巷格局肌理保護。保護子尹路、民主路、楊柳街、撈沙巷四條自播州“三街六巷”延續至今的街巷結構。保護碧云路、官井路、白沙路、沙鹽路、玉屏巷、大井坎巷、元天宮巷的傳統街巷格局;

  (三)歷史城區景觀視廊控制。重點保護以下五條視線走廊的通暢性:洗馬路-子尹路-子尹隧道;府后山—紀念廣場—遵義會議會址—遵義公園—鳳凰山;府后山—紀念廣場—遵義會議會址—螺獅山;回龍寺—湘山寺—桃源山;桃源山—毛主席故居—螺獅山—鳳凰山。

  第五十五條 文物及重要建筑保護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文物古跡、歷史建筑及工業遺產,應當按照國家、省、市有關規定予以保護、修繕和利用;

  (二)在有保護規定的建筑周圍,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筑物,其建筑形式、高度和距離,均應當符合保護規劃或者其他有關規定。

  第五章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管理

  第五十六條 市級、區級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應當與城市規劃功能定位、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社會需求相適應,在符合《城市公共設施規劃規范》及其他國家相關規范的條件下,合理布置,統籌安排。

  第五十七條 公共圖書館建設應當納入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規模應當與居住人口規模相適應,并符合國家相關規范標準,其主要配置內容見下表:



分類

內容


管理服務設施

居委會、社區服務中心、社區用房、物業管理、

社區警務室等


文化娛樂設施

圖書館、文化活動站(含黨群活動室、書報閱覽、書畫、文娛、健身、音樂欣賞、茶座等主要供青少年和老年人活動)


體育設施

社區體育活動場地(含戶外健身場地、籃球場、

網球場、羽毛球場、兒童活動場所等設施)


教育設施

幼兒園、小學等


醫療衛生設施

社區衛生服務站(健康教育、預防、保健、

康復和醫療等)


社會福利設施

養老院、托老所、老年人活動場地等


商業服務設施

農貿市場、便利店、藥店、餐飲店、書店、郵政、

銀行、快遞服務站等


市政公用設施

公廁、垃圾收集站(點)


  第五十八條 中小學的配建應滿足國家相關標準,并按下表執行。



學校

類別

千人

指標
(生)

班級數

建筑面積

(平方米)

用地面積

(平方米)

班額數

(生/班)

備注


合計

生均

合計

生均


小學

80

18

6714

8.29

16200

20

45

1)學校辦學規模宜為24-36班。

2)運動場應至少設置一組60m直跑道。

3)服務半徑不宜大于500m。


24

8464

7.84

20560

19


30

9689

7.18

23350

17


36

11437

7.05

27560

17


初中

40

18

9084

10.09

22500

25

50

1)學校辦學規模宜為24-36班。

2)運動場應至少設置一組100m直跑道。

3)服務半徑不宜大于1000m。


24

11734

9.78

30000

25


30

13542

9.03

33750

22.5


高中

20

24

11734

10.09

30000

25

50

1)學校辦學規模宜為30-36班。

2)運動場宜設置200-400m標準環形跑道(其中含不小于100m的直跑道。

3)普通高中應根據規劃服務人口規模均衡布置。


30

13542

9.78

37500

25


36

16245

9.03

45000

25


  第五十九條 住宅區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建,應按《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等國家相關標準執行,并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

  第六十條 新建住宅區應當配套相應規模的幼兒園,其規劃建設應按下表執行。



學校

類別

千人

指標
(生)

班級數

建筑面積

(平方米)

用地面積

(平方米)

班額數

(生/班)

備注


合計

生均

合計

生均


幼兒園

40

6

2200

12.2

2706

15

30

1)幼兒園辦學規模宜為6-12班。

2)獨立占地,有獨立院落和出入口。

3)服務半徑不宜大于300m。


9

3145

11.6

5011

18.5


12

4046

11.2

6498

18.1


  第六十一條 新建住宅區應按相關規范配建醫療衛生設施,其中每1-1.5萬人應設置一處社區衛生服務站,且每處建筑面積不應小于400平方米。

  第六十二條 養老服務設施應當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0平方米的標準規劃建設。新建住宅小區按每百戶不低于30平方米配套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用房。

  第六十三條 新建住宅區應按相關規范配建居民健身相關設施,按室內人均建筑面積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執行,室外用地應結合集中綠地、廣場設置。

  第六十四條 應根據《無障礙設計規范》等國家相關規范、標準,設置無障礙設施。

  第六十五條 新建住宅區每300-1000戶應配建一處居委會辦公服務用房,配建標準按0.2平方米/戶計算,且宜與社區服務中心集中設置。

  第六十六條 住宅區配建物業服務用房應執行下列規定:

  (一)房屋建筑總面積不足10萬平方米的,物業服務用房按照房屋建筑總面積3‰的比例配置,最低不得低于90平方米;房屋建筑總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的,物業服務用房的配置以300平方米為起點,超過10萬平方米的部分,按照超過部分建筑面積2‰的比例增加配置,超過50萬平方米的部分,按照超過部分建筑面積1‰的比例增加配置;

  (二)應當為地面以上能夠計算建筑面積的房屋,具備供水、供電設施及其他基本使用條件,能直接投入使用;

  (三)業主委員會辦公用房從物業服務用房中調劑,物業管理區域內房屋建筑總面積不足10萬平方米的,不得低于15平方米;房屋建筑總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的,不得低于60平方米。

  第六十七條 住宅區配建停車場(庫)應執行下列規定:

  (一)配建停車位指標按附表三《中心城區建筑物停車泊位配建指標》規定執行;

  (二)住宅區停車配套不應采用機械式停車設施;

  (三)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應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

  (四)住宅區中應適當考慮中小型貨車臨時停車位;

  (五)住宅區地面停車位不得影響步行通行及侵占消防通道。

  第六章 城市交通規劃管理

  第一節 道路交通

  第六十八條 城市道路規劃布局應當符合“窄馬路、密路網”的理念,構建級配合理的道路系統。城市道路用地面積宜為城市建設用地的15%-20%,人均道路用地面積宜為6.0-13.5m2。中心城區建成區路網密度應當達到8km/km2,支路密度宜達到4.0-6.0km/km2。

  第六十九條 城市道路交通規劃應當符合人與車交通分行的要求,干道系統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應當實行交通分道。城市道路應當符合《無障礙設計規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無障礙設計規范》要求,道路附屬設施應當與道路主體同步規劃建設。

  第七十條 道路凈高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規劃凈高應當不小于5.5m,支路規劃凈高應當不小于4.5m。當地形條件受到限制時,規劃最小凈高須經技術、經濟論證;

  (二)通行超高車輛的道路,規劃最小凈高應當根據通行的超高車輛類型確定;通行行人和自行車的道路,規劃最小凈高應當不小于2.5m;

  (三)道路跨越鐵路時應當符合《標準軌距鐵路建筑限界》的規定。

  第七十一條 隔離帶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快速路、主干路的機動車道應當設置中央隔離帶,次干路宜設置中央隔離帶;

  (二)隔離帶應當協調城市景觀,當統籌考慮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軌道交通功能時等,其寬度不得小于4m。

  第七十二條 道路交叉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交叉口交叉形式、渠化控制應當符合《城市道路交叉口規劃規范》的規定;

  (二)平面交叉口轉角路緣石最小轉彎半徑宜符合下表規定。



右轉彎計算行車速度(km/h)

30

25

20

15


路緣石轉彎半徑(m)

無非機動車道

25

20

15

10


有非機動車道

20

15

10

5


  第七十三條 機動車出入口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主干路兩側不宜設置公共建筑出入口,次干路及支路上機動車開口應當符合相關技術規范;

  (二)在大型公共建筑、小區出入口應當配套交通集散、臨時停車場地;

  (三)建筑基地相鄰道路為兩條或者兩條以上時,宜向低一級的道路上開口。通行小汽車的地塊出入口,雙向行駛時寬度不應小于6m,不大于8m;單向行駛時不應小于4m,不大于6m,單向行駛的機動車出入口應當考慮車輛快進慢出的要求。通行大型車或者特殊車輛的出入口寬度應當滿足相應車輛通行要求;

  (四)建筑基地機動車出入口與城市交通設施的最小間距應當符合下表的規定。



交通設施類型

最小距離(m)

計算方法


交叉口

主干路:70

次干路:70

支路:30

從道路紅線交叉點起算


人行橫道、過街天橋、人行地道

5

按擬開設機動車出入口與交通設施外邊緣的

最近距離計算


軌道站出入口、公共交通站臺

15


公園、學校、兒童、殘疾人使用建筑的出入口

20


  第七十四條 橋梁隧道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新建、改建、擴建城市橋梁按照橋梁設計規范要求并遵循以下規定:與城市景觀、風貌相協調,車行道寬度與道路車行道寬度一致,并應當統籌布置管線設施。可燃、易燃管線不宜利用重要交通性橋梁跨越河道;

  (二)隧道應當符合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和城市景觀的要求,隧道橫斷面不宜采用對向行車同孔布置,單向單車道隧道應當設置應急車道;

  (三)嚴禁在隧道內敷設電壓高于10kV配電電纜、燃氣管及其他可燃、有毒或者腐蝕性液體、氣體管線。

  第二節 公共交通

  第七十五條 軌道交通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規劃軌道交通線路應當設置軌道交通控制保護區,控制保護區范圍內不得進行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因特殊情況確需建設的,應當征求軌道交通主管部門意見;

  (二)軌道交通站應當統籌設置公交站、出租車停靠站、公共停車場,站點設施應當統籌行人過街功能,并設置無障礙設施。

  第七十六條 常規公共交通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快線公交站間距為800-1000米,普線公交站間距為500-800米,支線公交站間距為300-500米,市中心區應當縮小站間距。主干路應當采用港灣式停靠站,次干路和支路宜采用港灣式停靠站;

  (二)交通樞紐設施出入口100m范圍內應當設公交首末站,并且需統籌設置換乘設施;人流集中區域、3萬人以上的居住區應當設置公交首末站。首末站用地規模不應小于1000m2。多條公共交通線路共用首末站時應當設置樞紐站;

  (三)交通樞紐、人流集中區應當配套設置出租汽車營業站或者候客點。

  第三節 慢行交通

  第七十七條 步行交通系統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城市步行系統由步行道、步行專用路和過街設施構成,形成串聯景點、服務中心、交通節點、社區中心、商業中心等功能區的連續網絡,并且須保障行人安全和連續性,符合人行道設置相關要求;

  (二)人行過街設施應當保障行人過街的安全與便捷,交叉口范圍須設置人行過街設施。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應當設置立體過街設施。生活性主干路、次干路應當體現以人為本,優先考慮平面過街。路段設置的人行過街設施間距宜滿足下表要求;



用地

道路等級

居住、社服

商業、辦公

工業倉儲


高強

一般

高強

一般


次干路、支路

150m

200m

150m

250m

350m


主干路

一般性

300m

250m

350m

450m

400m


干線性

400m

350m

450m

600m

600m


快速路

500m

700m

500m

700m

800m


  (三)立體過街設施應當與周邊用地銜接,并考慮無障礙通行要求,設置自動扶梯或者預留自動扶梯的位置。人行立體過街設施應當符合城市景觀要求,宜采用地下通道過街形式,人行地道凈空不得低于2.5m。

  第七十八條 新建、改建、擴建道路,在有條件情況下應當規劃建設非機動車道。自行車道設置應當充分考慮山地城市特點,寬度不應小于2.5m,縱坡不應大于2.5%。

  第四節 城市停車設施

  第七十九條 停車場規劃應當根據停車分區差別化供給,新建、改建、擴建停車場應當配套建設洗車服務設施或者預留建設空間。

  第八十條 建筑物配建停車場按本規定附表三《中心城區建筑物停車泊位配建指標》及附圖一《遵義市中心城區停車分區圖》執行。

  第八十一條 城市公共停車場規劃用地總規模按規劃城市人口人均0.5-1.0m2核算,并且應當考慮供需關系分散布置。公共停車位規模一般不宜超過300泊位,服務半徑不應大于300m。停車場出入口數量、間距、寬度需滿足相關規范要求。

  公共停車場應當預留充電設施建設條件,具備充電條件的停車位數量不宜小于總量的10%。

  第七章 市政公用設施規劃管理

  第一節 城市管網及其配套設施

  第八十二條 水廠用地應當按規劃期給水規模確定,并預留長遠發展用地。水廠廠區周圍(廠區用地內)防護綠地設置寬度不宜小于10m。

  加壓泵站位置宜靠近用水集中地區。泵站用地應當按遠景規劃預留,泵站周圍(泵站用地內)防護綠地設置寬度不宜小于10m。

  第八十三條 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技術手段,實現城市水環境良性循環,落實遵義市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道路、綠地等相關專項規劃時,應當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作為剛性控制指標。

  第八十四條 新建城區排水體制應當為分流制,老城區應當結合城市改造逐步實現雨污分流。

  第八十五條 新區建設項目應當按以下規定設計雨污分流系統并配建中水回用設施。

  (一)建設項目外部有已建市政雨、污分流系統的,建設項目內部雨、污管道應當分別接入市政雨、污系統;

  (二)建設項目外部無市政雨、污水分流系統,或者已建外部市政雨、污水系統無法接納項目雨、污水容量的,應當配建中水回用系統。總建筑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的住宅項目,總建筑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單體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宜配建中水回用系統;

  (三)中水回用系統、化糞池、雨污管線等應當與建設項目同步設計、同步審批。

  第八十六條 污水應當因地制宜布局收集系統,充分結合地形條件分片收集處理,處理達標后可用于河道、景觀補給用水。

  第八十七條 高壓走廊按以下準則布置:

  城市規劃中所涉及的高壓走廊為110千伏及以上電力線路走廊,應當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統籌安排市政高壓走廊及電纜通道的定線和走廊。500千伏線路應當預留架空走廊。110千伏和220 千伏線路在用地條件允許時應當預留架空走廊。

  城市建設密集區和規劃建設核心區220千伏及以下電力線路應當采用地下電纜敷設。

  第八十八條 城鎮燃氣管網敷設應當符合城市規劃及滿足《城鎮燃氣規劃規范》要求。

  第八十九條 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新建道路應當統籌規劃布局各類管網設施,根據規劃有序建設地下綜合管廊。

  第九十條 給水、雨水、污水、再生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等城市工程管線可納入綜合管廊。綜合管廊內的管線布置應當根據納入管線的種類、規模及周邊用地功能確定。熱力管道不得與電力電纜同倉敷設,電纜與熱力管道、熱力設備之間的凈距,平行時應不小于2m;電力電纜敷設應滿足GB50168-16《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

  第九十一條 未規劃綜合管廊的區域內各類工程管線應當根據不同管線的特性和設置要求綜合布置,各類管線相互間的水平與垂直凈距和各種管線與建(構)物之間的最小水平間距,按照《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的要求控制。

  沿城市道路采用直埋方式敷設的各種地下管線及電纜溝宜布置在人行道下,與道路中心線相平行,其埋深應當根據道路標高和管線的安全要求確定。

  第二節 加油加氣充電設施

  第九十二條 加油加氣站布局應當符合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和防火安全的要求。

  中心城區不應建一級加油站、一級加氣站、一級加油加氣合建站、CNG 加氣母站,城市加油站應以三級型站為主。公共加油站的服務半徑宜為0.9~1.2公里。新建加油站宜采用加油、加氣、充電“多站合一”方式建設。

  第九十三條 充電(樁)站的規劃設計應當滿足《電動汽車充電站及充電樁設計規范》,做到安全可靠、經濟合理、使用便利。

  第三節 環境衛生設施

  第九十四條 公共廁所的相隔距離或服務范圍應當符合以下規定:主要繁華街道、沿河綠帶中的公共廁所之間的距離為300~500m,流動人口高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廁之間的距離以750~1000m為宜,未改造的老居民區為100~150m,新建居民區為300~500m。臨城市道路的公共廁所周邊應當考慮臨時停車位。

  第九十五條 垃圾轉運站、垃圾處理場應當符合城市規劃并滿足《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規范》的要求。醫療垃圾等固體危險廢棄物應當單獨收集、單獨運輸、單獨處理。

  第四節 其它設施

  第九十六條 規劃編制應當按照綜合防災減災的有關要求,明確消防站、城市人防、避難場所、應急通道等公共安全設施的數量、布局、規模、服務半徑、用地范圍等。

  應急避難場所的地下空間嚴禁規劃和實施與應急避難無關的建設項目。

  第八章 建設工程規劃實施管理

  第九十七條 建筑工程規劃實施管理分為開工放線驗線、批后監督管理、竣工規劃核實三個環節;市政管線、道路工程規劃實施管理分為開工放線驗線、竣工規劃核實二個環節。各環節應進行規劃監督測量,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根據測量成果進行監督管理。各環節技術核實要點與測量成果應按附表四《建設工程規劃實施管理核實要點及規劃監督測量成果要求》執行。

  第九十八條 建筑外輪廓、平面尺寸、建筑間距、建筑退讓距離、建筑高度及層數、平面布局等建設內容符合規劃審批要求時,竣工測量面積與《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審批建筑面積誤差不得超過1.5%,且小于等于300平方米。

  第九十九條 竣工規劃核實應對公共配套設施(幼兒園、醫療衛生、文體活動用房、社區管理服務、公廁等配套設施)進行核實,竣工配套設施應符合《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審批建筑面積以及附圖、附件要求。

  第一百條 建筑工程立面色彩及材質應當符合規劃審批內容,重要節點建筑進入裝飾工程前,應在建筑主體外墻上作立面色彩比對樣板。

  第九章 附則

  第一百零一條 本規定未包括的內容,按國家現行的技術標準、規范、工程建設強制性條件相關要求執行,確有必要將根據實際情況出具本規定的補充規定。

  第一百零二條 本規定自2018年4月2日起施行。

  附錄一 名詞解釋

  1.居住建筑

  指住宅、宿舍、休(療)養院住宿樓等供居住使用的建筑。

  2.宿舍

  有集中管理且供單身人士使用的居住建筑。

  

  3.老年人住宅

  專供老年人居住,符合老年體能心態特征的住宅。

  4.主采光面

  開設有起居室(廳)、臥室、辦公、客房等主要房間門、窗的外墻面,以及寬度大于16米的外墻面。

  寬度小于或等于16米的外墻設計有槽口,且槽口內開設有起居室(廳)、臥室、辦公、客房等主要房間門、窗的,其建筑外墻面視為主采光面。

  寬度小于或等于16米的外墻設計有陽臺,且與起居室(廳)、臥室、辦公、客房等主要房間相連的,其建筑外墻面視為主采光面。

  5.山墻

  端墻寬度小于或等于16米,未開門、窗或僅開設公共走道、廚房、衛生間窗的外墻。

  居住建筑山墻上可設與廚房相連的生活陽臺。

  6.地下建筑、地上建筑

  建筑樓面標高不高于室外場地最低點標高1 米的,該樓面以下部分為地下建筑。

  除地下建筑以外的建筑均為地上建筑。

  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應結合地形,與城市道路標高合理銜接。以不合理堆土形成掩埋的建筑,不視為地下建筑。

  

  7.架空層

  指在建筑物底層或塔樓首層設置的建筑凈高大于2.4米的,無任何圍護結構和圍護設施的建筑層,架空層只能設置能自由、便捷直接進入的綠地、休閑空間。

  8.結構(設備)轉換層

  指建筑物某樓層的上部與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該樓層上部與下部采用不同結構(設備)類型,并通過該樓層進行結構(設備)轉換,則該樓層稱為結構(設備)轉換層。單獨設置結構(設備)轉換層時,層高應小于2.2米。

  9.避難層

  建筑高度超過100米的高層建筑,為消防安全專門設置的供人們疏散避難的樓層。

  10.道路紅線

  指規劃道路橫斷面的兩條控制線。

  11.建筑面寬

  指建筑物最外輪廓的正投影寬度。

  

  12.設備層

  建筑物中專為設置暖通、空調、給水排水和配變電等的設備和管道且供人員進入操作用的空間層。

  13.建筑間距

  指相鄰建筑物最外輪廓(含陽臺、外廊、飄窗)投影線最近點之間的水平距離。本規定建筑間距為相鄰建筑物半間距之和。

  14.建筑半間距

  指相鄰建筑物最外輪廓(含陽臺、外廊、飄窗)各自應當退讓的水平距離,其中建筑的裙房與塔樓分別計算各自的半間距。

  

  15.相對高度

  指相鄰布置的兩棟建筑在計算建筑間距時所使用的立面計算高度。同一裙樓屋面上的建筑相對高度為相鄰外墻面所在的裙房屋頂結構層上表面至各自屋頂結構層上表面的垂直距離。

  16.建筑計算高度

  平屋頂建筑的建筑計算高度指各立面對應的室外設計地坪標高至屋面面層的高度。

  坡屋頂建筑的建筑計算高度指各立面對應的室外設計地面標高至其檐口與屋脊的平均高度。

  屋頂上的水箱間、電梯機房、樓梯間、瞭望塔、煙囪等輔助用房占屋面面積不大于1/4者,可不計入建筑計算高度。





  17.相對布置

  建筑外墻面(含陽臺、外廊、飄窗)的正投影面與相鄰建筑的外墻面(含陽臺、外廊、飄窗)相交的,為相對布置。

  

  18.錯位布置

  建筑外墻面(含陽臺、外廊、飄窗)的正投影面與相鄰建筑的外墻面(含陽臺、外廊、飄窗)均不相交的,為錯位布置。

  

  19.建筑相對面

  建筑相對布置時,產生相對關系的面。若A建筑A1面的正投影面與B建筑的兩個或者以上面(即:B1面、B2面……)相交,則B1面、B2面……中與A1面夾角小于或者等于60度的為A1面的相對面,與A1面夾角大于60度的,視為與A1面不產生相對關系,不是A1面的相對面。

  

  20.建筑容積率(容積率):一定地塊內,計容總建筑面積與建設用地面積的比值。

  21.建筑密度:一定地塊內所有建筑物的基底總面積占建設用地面積的比例。

  22.快速路

  專為車速高、行程長的汽車交通連續通行設置的重要交通干路。城市人口200萬以上的大城市內、帶形城市或組團城市內,應設置快速路,并與城市出入口道路和市際高速公路有便捷的聯系。設計行車速度要求達到60~80km/h。

  23.主干路

  城市道路網的骨架,是連接城市各主要分區的交通干路,以交通功能為主,它與快速路共同分擔城市的主要客、貨車流,形成重要的交通走廊。設計行車速度為30~60km/h。

  24.次干路

  城市主干路與支路間的車、人流主要交通集散道路,應設置大量公共交通線路,廣泛聯系城市各地。設計行車速度為20~50km/h。

  25.支路

  次干路與居住區、工業區、市中心商業區、市政公用設施用地和交通設施用地內部道路的連接線。其上應有公共交通線路行駛,并有沿街商店。支路的長度和面積率在城市道路網中占很大的比重,在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時,應當保證上述用地內支路的路網密度。設計行車速度為20~40km/h。25.港灣式停靠站

  在道路車行道外側,采取局部拓寬路面的公共交通停靠站。

  26.城市公共停車場

  位于道路紅線以外的獨立占地的面向公眾服務的停車場和由建筑物代建的不占獨立用地的面向公眾服務的停車場。

  27.建筑物配建停車場

  建筑物依據建筑物配建停車位指標所附設的面向本建筑物使用者和公眾服務的供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放的停車場。

  28.高壓走廊:在計算導線最大風偏和安全距離情況下,高壓架空電力線路兩邊導線向外側延伸一定距離所形成的兩條平行線之間的專用通道。

  29.海綿城市:運用低影響開發理念,改變傳統城市建大管子、以快排為主的雨水處理方式,借助自然力量排水,源頭分散、慢排緩釋,就近收集、存蓄、滲透、凈化雨水,讓城市如同生態海綿般舒暢地呼吸吐納,實現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遷移。

  附錄二 計算規則

  1.面積計算:計算建筑面積按《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范》(GB/T50353—2013)執行。

  2.住宅樓的層數及面積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住宅樓的所有樓層的層高不大于3米時,層數應按自然層數計;同時計算建筑面積。
(2)當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間處于同一建筑物內時,應將住宅部分的層數與其他功能空間的層數迭加計算建筑層數。當建筑中有一層或若干層的層高大于3米時,應對大于3米的所有樓層按其高度總和除以3米進行層數折算,余數小于1.5米時,多出部分不應計入建筑層數,余數大于或等于1.5米時,多出部分應按1層計算;同時計算建筑面積。

  復式居住建筑,其起居室、餐廳的通高部分面積不超過該自然層建筑面積的25%且小于或者等于6米的,該通高部分的計容建筑面積按照該層水平投影面積的1 倍計算;通高部分超過該自然層建筑面積的25%或者大于6米的,按照本條第(2)款的規則計算。

  3.商業建筑(含各類配套服務建筑)按照單元式劃分,層高大于6 米、小于或者等于8.2(即6+2.2)米的,不論層內是否設有夾層,其計容建筑面積按照該層水平投影面積的2 倍計算;層高大于8.2米、小于或者等于10.4(即8.2+2.2)米的,不論層內是否設有夾層,其計容建筑面積按照該層水平投影面積的3 倍計算;層高大于10.4 米的,以此類推。

  4.辦公建筑、酒店建筑層高大于4.5米、小于或者等于6.7(即4.5+2.2)米的,不論其層內是否設有夾層,其計容建筑面積按照該層水平投影面積的2 倍計算;層高大于6.7米、小于或者等于8.9(即6.7+2.2)米的,不論其層內是否設有夾層,其計容建筑面積按照該層水平投影面積的3 倍計算;層高大于8.9米的,以此類推。

  5.建筑公共部分的門廳、大堂、中庭等有特殊功能需要的建筑通高部分按照一層計算計容建筑面積

  6.居住建筑底層架空部分,僅用于綠化、公共休閑活動空間、公共通道等非經營性用途的,其面積不計入計容建筑面積,但應計入建筑總面積。

  7.地下建筑面積可不計入計容建筑面積,但應計入建筑總面積;同時除用作車庫及設備用房功能外,其余功能應分項單獨計算其功能對應的面積。

  8.飄窗計算:

  符合下列條件的飄窗,不計入建筑總面積以及計容建筑面積:

  (1)突出外墻面;

  (2)窗臺板與室內地坪高差大于0.45 米;

  (3)窗臺板外邊線至建筑外墻面距離小于或者等于0.6 米;

  (4)窗臺板與室內地坪高差小于或等于0.45 米的,窗戶凈高小于2.1米。

  不符合以上條件的,或者設置在外墻、樓面結構層投影面以內的飄窗,按照窗臺板投影面積計入建筑總面積以及計容建筑面積。

  9.花池計算:

  (1)建筑計算高度小于或者等于27米的住宅建筑在外墻外或者陽臺外設置花池時,花池底板高于室內地坪或者陽臺地坪0.6 米的,花池不計入建筑總面積以及計容建筑面積;花池底板距室內地坪或者陽臺地坪小于0.6 米的,或者在陽臺結構底板內設置花池的,花池按照陽臺規定計入建筑總面積以及計容建筑面積。

  (2)建筑計算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在外墻外或者陽臺外設置的花池,按照陽臺規定計入建筑總面積以及計容建筑面積。

  10.住宅建筑的地下采光井(槽)周邊,除用作集中車庫外,均計入計容建筑面積。

  11.地上建筑均計入容積率。

  12.公寓建筑建筑面積按商業類別計算。

  13.超高層建筑避難層(非避難空間按常規計算),其面積不計入計容建筑面積,但應計入建筑總面積。


  附錄三 附表

  附表一 各類用地建設內容適建表



用地類別

相容項目

兼容建筑

居住用地

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

商業服務業設施

工業用地

物流倉儲

道路與交通設施

公用設施

綠地與

廣場用地


R1

R2

R3

A1

A2

A3

A4

A5

A6

B1

B2

B3

B4

M1

M2

M3

W1

W2

W3

S1

S2

S3

S4

U1

U2

U3

G1

G2

G3


1

底層居住建筑













×











×

×

×

×



×



×

×

×

×



×

×

×

×

×


2

多層居住建筑













×











×

×

×

×



×



×

×

×

×



×

×

×

×

×


3

高層居住建筑













×











×

×

×

×



×



×

×

×

×

×

×

×

×



×


4

教育設施

























×





×



×

×

×

×

×

×

×

×

×

×

×

×


5

商業商務設施

















×







×





×



×

×

×

×

×

×



×

×

×

×

×


6

文化設施

















×







×





×



×

×

×

×

×

×



×

×

×

×

×


7

醫療設施

























×





×



×

×

×

×

×

×

×

×

×

×

×

×


8

體育設施

























×





×



×



×

×

×

×

×

×

×

×

×

×


9

市場











×

×

×

×







×





×



×



×

×

×

×

×

×

×

×

×

×


10

辦公建筑

























×













×

×



×

×





×

×

×


11

酒店、旅館











×

×



×







×





×

×

×

×

×

×

×

×

×

×

×

×

×

×


12

商住綜合樓

















×







×





×







×

×

×

×

×

×

×

×

×

×


13

對環境基本無干擾、污染的工廠







×



×

×

×

×







×









×



×

×

×

×





×

×

×

×


14

對環境有干擾、污染的工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普通儲運倉庫

×

×



×



×

×



×







×













×

×

×

×

×

×

×

×

×

×


16

危險品倉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社會停車場

























×









×



×

×





×

×

×

×

×

×


18

加油站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中小學、幼兒園

























×



×

×



×

×

×

×

×

×

×

×

×

×

×

×


  注:1.“△ ”適建,“×”不適建;“○”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具體條件和規劃要求確定。

   2.表中未列出的建設項目,應由城市規劃管理部門根據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和基礎設施的條件,具體核定。

   3.當商業商務用地兼容居住時,商業商務計容建筑面積不得﹤總計容建筑面積的 70%;當控規中明確表示居住用地兼容商業商務時,居住建筑面積不得<計容面積的70%;控規中未明確表示時,居住用地一般可兼容部分商業商務用地,兼容的商業商務建筑面積<計容建筑面積的15%(規劃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附表二 建筑容積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標表



建筑密度、建筑容積率、建筑類型

建筑密度(%)

容積率


居住建筑

27米以下(含27米)

≦30

≦2.0


27米以上

≦25

≦2.5


商業、商務建筑

24米以下(含24米)

商業建筑≦55

≦2.0


商務建筑≦35


24米以上100米以下(含100米)

商業建筑≦50

≦3.5


商務建筑≦35


  注:當商業、商務、居住等用地性質混合使用時,其容積率不得突破各用地的最大容積率的平均值


  附表三 中心城區建筑物停車泊位配建指標



建筑物類型

計算單位

建筑配建標準


一類區

二類區

三類區


下限

上限

下限

下限


居住

住宅

車位/100㎡建筑面積

0.6

1.0

1.0

1.2


醫院

綜合醫院

車位/100㎡建筑面積

0.8

1.2

1.2

1.5


其他醫院(包括獨立門診、專科醫院等)

車位/100㎡建筑面積

1.0

1.2

1.5


學校

幼兒園

車位/100師生

0.7

1.0


中小學

車位/100師生

1.5

1.7

2.0


中等專業學校

車位/100師生

2.0

2.3

3.0


高等院校

車位/100師生

3.0

3.3

4.0


辦公

商務、行政辦公

車位/100㎡建筑面積

0.65

0.8

1.2


其他辦公

車位/100㎡建筑面積

0.5

0.7

1.0


商業

賓館、旅館

車位/客房

0.3

0.7

1.0


餐飲、娛樂

車位/100㎡建筑面積

1.0

1.2

1.5


商場、配套商業

車位/100㎡建筑面積

0.6

1.0

1.2


大型超市、倉儲式超市、批發市場、綜合市場、農貿市場

車位/100㎡建筑面積

0.7

1.0


文化

體育

體育場館

車位/100座位

2.5

3.0


圖書館、科技館、

博物館、展覽館

車位/100㎡建筑面積

0.5

0.7


劇院、音樂廳、電影院、會議中心

車位/100座位

5.0

7.0


注:

(1)一類區建筑配建不超過上下限標準,一類區建筑配建要求不包括老城居住建筑,二、三類區建筑配建不低于下限標準;

(2)各縣(市)依據其停車分區執行,未劃分停車分區的按二類區執行;

(3)表中交通樞紐的配建指標不含出租車配建停車泊位;

(4)綜合性建筑應按各類性質和規模分別計算并累加;

(5)居住區室外停車泊位一般不超過總泊位數的10%;

(6)本表車位以小汽車為標準車型。





附表四 建設工程規劃實施管理核實要點及規劃監督測量成果要求


管理

環節

建筑工程

管理環節

市政管線

市政道路


核實要點

成果要求

核實要點

成果要求

核實要點

成果要求


開工

驗線

用地界線、建筑物角點坐標、外輪廓平面形狀、建筑平面尺寸、建筑退讓距離、場地標高、控制點、其他規劃審批內容。

1.放線點成果表:注明放線點坐標,放線成果數值對比、用地界址坐標、控制點坐標;
2.建筑工程規劃放線圖:標示用地界線、擬建建(構)筑物、及其各類規劃控制線的距離和四至距離,場地標高。

開工驗線

管線中心線與道路中心線、紅線、周邊關聯建(構)筑物距離以及其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要求。

1.定位樁點坐標成果表;
2.測量標志點和控制點資料;
3.管線工程規劃放線圖:標示管線放線平面位置、定位樁點、管線中心線、道路紅線、相關距離、轉向特征點。

道路中心線平面位置以及線路走向、斷面寬度、轉彎半徑、定位樁點以及控制點坐標以及其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要求。

1.定位樁點坐標成果表;
2.測量標志點和控制點資料;
3.道路工程規劃放線圖:標示道路中心線、邊線放線平面位置、定位樁點、沿線周邊的現狀地形。


批后監督管理

地下室底板階段

四至界限、平面尺寸、退讓距離、開挖深度。

1.在建建(構)筑物角點坐標表;
2.在建建(構)筑物實測圖:標示用地紅線、在建建(構)筑物、四至距離及其各類規劃控制線距離。

竣工規劃核實

管線規格、平面位置、覆土深度、塔(桿)位、附屬設施、相關隱蔽工程簽證資料以及其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要求。

1.竣工測量報告;
2.管線工程實測竣工平面圖,標示管線實際竣工平面位置、管線特征點、道路中心線、道路紅線、塔(桿)位特征點和沿線的現狀地形;
3.市政管線工程附屬設施建設情況。

道路中心線平面位置、交叉口位置、橫斷面、寬度、路面標高、梁底標高、涵洞頂部標高、附屬設施建設情況、相關隱蔽工程簽證資料以及其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要求。

1.竣工測量報告;
2.道路工程實測竣工平面圖,標示線路中心線以及特征點、線路邊線、線路斷面寬度、承臺特征點以及輪廓線、沿線的地物地貌;
3.道路、橋隧附屬設施建設情況。


首層封頂階段

四至界限、建筑間距、退讓距離、地下室和首層標高、層數、層高。

1.在建建(構)筑物角點坐標表;
2.在建建(構)筑物實測圖:標示用地紅線、在建建(構)筑物、四至距離、建筑間距、退讓距離、層數、層高、及其涉及各類規劃控制線距離。


主體封頂階段

平面尺寸、建筑間距、退讓距離、建筑層數、層高、車庫出入口、建筑立面材質和色彩。

1.在建建(構)筑物角點坐標表;
2.在建建(構)筑物實測圖:標示用地紅線、建筑間距、退讓距離、在建建(構)筑物層數、層高、及其涉及各類規劃控制線距離;

3.外立面材質樣板。


竣工規劃核實

建筑面積、平面尺寸、建筑間距、退讓距離、平面布局、使用功能;層數及層高、立面色彩及造型、公共配套設施、道路、綠地、停車庫、停車位、車庫出入口、用地范圍、建筑密度、容積率、綠地率以及其他規劃審批內容。

1.測量報告文本;
2.測量成果表:建筑面積,室內外標高、建筑高度,建筑層高,建設規模、建筑物占地面積、綠地面積、車庫面積、停車泊位數、建筑密度、容積率、綠地率以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內容的差值對照;
3.竣工總平面圖:標示用地界線、建(構)筑物、綠地、道路、四至距離、建筑層數,高程點、涉及各類規劃控制線退讓距離;
4.公共配套設施及綠地平面布置圖。



附錄四 附圖

附圖一 遵義市中心城區停車分區圖





====================================
免責聲明:
本站(law-lib.com)法規文件均轉載自:
政府網、政報、媒體等公開出版物
對本文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
請核對正式出版物、原件和來源
客服:0571-88086486更多聯系
====================================

《法律圖書館》公眾微信
《法律圖書館》公眾微信號

關注《法律圖書館》網站公眾微信號,即可每日獲取最新的法規法規,法治動態等法律專業信息。
關注方法:掃描二維碼,或搜索微信號:law-lib
安卓版軟件版
    凡購《新法規速遞》安卓手機版服務三年,贈預裝法規軟件的最新款七寸平板電腦一臺。購一年服務者,另有U盤贈送。
軟件可以在線全文檢索法規50萬件,離線查看本地法規3萬件,還可以實時下載新的法規到本地。
軟件有免費版可新法規速遞下載試用。
新法規速遞
 軟件收錄1949-2017法律法規、司法解釋、規范性文件及地方性法規約13萬件。“云檢索”功能,可以在線全文檢索、瀏覽50萬件法規,可下載收藏瀏覽過的法規。2015年推出免安裝綠色版
軟件可以免費新法規速遞下載試用,但未注冊用戶不提供更新和在線檢索服務。
新法規速遞
   收錄1949年至今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司法解釋、規范性文件、事務性文件;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政府規范性文件;國際條約、英文法律、英文行政法規、英文地方性法規;各地裁判文書、仲裁裁決、合同范本、法律文書、立法草案、法規釋義、參考文件等信息;數據庫記錄近60萬件,每天增加法規數百件。
提供數十種組合檢索方式,并有自定義首頁,收藏法規,保存瀏覽檢索記錄等多種個性化功能。
使用4G的U盤,方便您將法規數據庫隨身攜帶,在不同的電腦上方便使用。同時也可以當作普通U盤使用,復制拷貝文件。軟件功能和電腦版完全相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毛片 | 日韩成人免费一级毛片 | 99精品免费观看 | 久久免费视频1 |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 | 日本黄网站高清色大全 | 国产精品伦理久久久久 | 一级毛片私人影院免费 |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色一本 | 一级做a免费视频观看网站 一级做a爰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 亚洲在线观看 | 日本综合久久 | 日韩 欧美 中文 亚洲 高清 在线 | 成人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 |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 免费观看欧美一级高清 | 草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在线黄色 | 中国成人免费视频 |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性xxxx奶大欧美高清 |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在线视频 | 成人18在线视频播放 |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91 | 亚洲gogo人体大胆西西安徽 |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馆 | 国产99在线播放 | 91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 91chinesevideo在线观看 | 美女图片1314mm爽爽爽 | 一级欧美日韩 |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推荐小说 | 日本久久免费 | 国产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免费 | 日韩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 先锋影音xfyy5566男人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