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律師黃頁首頁
| 登錄黃頁 | 修改登錄資料 | 幫助 

 曲柏杰  律師 主頁

 首頁 | 最新動態 | 業務范圍 | 服務方式 | 成功案例 | 主要客戶 | 主要論著 | 聯系方法 | 照片相冊 | 所屬團隊 | 留言簿
公告信息
歡迎登錄曲柏杰律師網站  
    咨詢電話:22839175,13390137926 :250788600,電子郵箱:BOJIE@126.COM,
 
 
 
曲柏杰律師是您最可以依賴的朋友!辦事講誠信,以維護當事人的權益為已任,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最新動態
“經濟全球化趨勢與法治建設”國際研討會  
由中國法學會和國際法律學協會共同主辦,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和中國法學學術交流中心承辦的“經濟全球化趨勢與法治建設”國際研討會于200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 
 
研討會的主題為:經濟全球化趨勢與法治建設,下設四個分題:1.全球化與合同法;2.中外合同法的發展;3.全球化、法治與經濟;4.中國的涉外仲裁制度。與會中外發言人皆為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 
 
本次研討會吸引了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多位知名學者、法官、律師、法律顧問以及政府官員出席。我國全國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商務部、司法部、中國貿促會,以及部分大型跨國公司也派代表與會。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化,世界各大法系互相借鑒、互相融合的趨勢正在發展,世界各國的法學界、法律界越來越重視相互之間的法學交流。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加強對各國法律的比較研究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們有理由相信本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必將有力推動相關民商法特別是合同法理論和實務的比較研究,為跨國投資經貿糾紛的解決以及我國合同法的進一步完善提供有益的啟示。 
 
研討會的主辦單位之一國際法律學協會于195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下成立,原名為“國際比較法學委員會”,1955年改為現名。經國務院批準,中國法學會1996年加入該協會,并一直與該協會保持友好交流關系,這是該組織第一次在中國舉行學術研討會。  
 
 
 
 
 
 
國際貿易摩擦與跨國經營法律風險防范及糾紛解決方案高級論壇即將召開  
 
 
國際貿易摩擦與跨國經營法律風險防范及糾紛解決方案高級論壇邀請函 
 
 
自2001年我國政府在“十五計劃”中提出“走出去”的戰略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從事國際商品與服務貿易和境外投資活動。但因缺乏對世界各國貿易環境和有關投資法規的透徹了解,中國企業遭遇了反傾銷、反補貼、知識產權糾紛等一系列貿易和法律問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海外生存考驗。 
中國企業在海外業務中共同面對、亟待解決的種種困惑和法律問題,也是對我國律師界提出的一個歷史性考驗,更是一個歷史性機遇,我國十多萬執業律師也將伴隨著中國企業的海外業務和跨國經營發展的市場需要走向國際化,在涉外領域拓展廣闊的市場空間。為了向我國執業律師和從事外貿、海外經營人士以及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專業人士提供最為權威、實用的知識與經驗,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與歐美著名律師事務所聯袂舉辦“國際貿易磨擦與跨國經營法律風險防范及糾紛解決方案”高級論壇。邀請國際貿易糾紛與知識產權專家、資深外國律師權威解析歐美貿易法律環境、深度剖析精彩案例、現場出謀劃策答疑解惑、個案跟蹤獨到指導。 
這是國內首次由歐美著名律師主講、以國際貿易和海外投資為主題、從法律和律師實務的角度,對中國企業的國際貿易糾紛和跨國經營問題的指點迷津。竭誠歡迎我國相關領域的學者、律師和跨國經營企業家、進出口貿易公司管理人員、出口型生產企業管理和經營人員出席活動。 
 
一、論壇主題 
講座主題為“中國企業國際貿易摩擦與跨國經營法律風險防范及糾紛解決方案”。 
主要涉及中國企業在外國,尤其是歐美國家(美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海外業務中面臨的法律困境以及相關的法律制度、運作程序及糾紛處理。 
二、外國著名演講律師及內容 
1.主講人:LEORA BLUMBERG (中文名:白莉雅) 
美國海陸國際律師事務所反傾銷部,南非注冊律師; 
美國海陸國際律師事務所香港辦事處,國際貿易顧問; 
國際律師協會會員,并擔任其C1(貿易和競爭法)委員會副主席; 
香港大學法學院亞洲國際金融法研究院專業咨詢委員會成員; 
南非北部省法律社團成員。 
主講題目:"ANTI-DUMPING ACTIONS AGAINST CHINESE EXPORTERS: DEFENCE AND STRATEGY".《應對中國出口反傾銷行為的防御與策略-美國業務》。 
2.主講人:JASON MA (中文名:馬鋒) 
美國海陸國際律師事務所,注冊外地律師(中國); 
美國海陸國際律師事務所香港辦事處,知識產權部; 
亞洲商業部成員。執業范疇包括中國知識產權法和中國訴訟。 
主講題目:“IP: CHALLENGES FOR CHINESE COMPANIES”《知識產權:對中國企業的挑戰》FOCUSING ON 337 INVESTIGATION PROCEEDINGS AND IP LITIGATION IN USAGAINST CHINESE COMPANIES(重點是關于美國337調查程序以及美國對中國企業的知識產權訴訟)。 
3.主講人:JEAN-MARIC SLAVA(中文名:薩爾瓦) 
法國德尙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反傾銷部。 
執業領域:國際貿易、關稅與運輸。 
主講題目:《歐盟反傾銷立法及中國企業的應對策略》。 
4.主講人:OLIVIER MONANGE (中文名:石川) 
法國德尙律師事務所,亞洲事務部。 
巴黎上訴法院律師,畢業于巴黎政治學院。 
1996-2000法國駐華工商會副主席,自1986年起開始在華工作。 
擅長領域:中國企業境外投資(時裝、紡織、旅游)。 
主講題目:《海外投資模式及社會、稅務、政策》。 
5.主講人:白露 
法國德尙律師事務所,比利時分所合伙人,國際知名律師。 
主講題目:貿易磨擦和海外投資 
6.主講人:勞爾 
法國德尙律師事務所,西班牙分所合伙人,資深貿易磨擦問題專家。 
主講題目:貿易磨擦(歐盟) 
7、主講人:SUSAN (中文名:蘇珊) 
美國海陸國際律師事務所首席代表 
主講題目:《海外投資及跨國并購業務》 
三、論壇形式 
1、從參會者中選擇十名代表(重點推介企業)現場自由發言(限時),陳述本單位遭遇的問題,希望解答甚麼問題,要求給予甚麼幫助。 
2、外國著名律師專題演講并回答自由發言提出的問題。 
3、每一專題演講完畢后安排20-30分鐘自由提問,演講人回答問題。 
4、重點推介企業與外國律師的場外交流,溝通企業的具體情況和要求。 
四、日程簡要 
10月24日 
8:30-9:30 會議報到 
10:00-12:00 論壇開幕。特邀領導、國內專家、企業代表發言。 
12:00-13:00 午餐,休息。 
13:30-17:30 專題演講。每一專題穿插20至30分鐘自由提問,演講人解答問題。 
10月25日  
9:00-12:00 專題演講,其中穿插自由提問。 
12:00-13:00 午餐,休息。 
13:30-17:00 專題演講,其中穿插自由提問 
五、參會須知 
1、參會者接到論壇邀請函的一周內,填寫“參會回執”表并傳真至中國貿易報社,同時交付會務費。 
2、普通參會者會務費每人 800 元(注:中國貿促會會員企業、中國貿易報理事單位享受此優惠價)。該費用含報名費、參務費、資料費和兩頓午餐。 
重點推介企業參會者會務費每人1800元,此費用除包括以上會務服務外,與主講律師特別交流以及獲得主辦方會后跟蹤服務等內容。 
會務費可按以下地址匯款: 
戶名:中國貿易報社 
賬號;0200253009024901486 
開戶行:工行西壩河中里分理處 
3、旅費、住宿、早晚膳食由參會者自理。相關事宜建議委托旅行社代辦。另外,論壇會務組可以協助參會人員代訂酒店、機票。 
4、論壇安排重點推介的企業自由發言。由于名額有限,按報名時確認發言的順序給予安排。 
5、參會者可在WWW.CHINATRADENEWS.COM.CN上發表意見。大會將負責向外國律師事務所和演講人傳遞意見。 
 
主辦:中國貿促會中國貿易報社 時間:2005年10月24、25日 
地 點:凱康國際酒店多功能廳(北京市朝陽區安貞西里三區15號) 
聯系人:付振玲  
電話:010-64166887、64166870 傳真:010-64183747 
 
中國貿易報社 論壇組委會 
 
 
 
 
中國合同法與國際接軌的動因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民法研究中心主任尹田 
 
 
 
 
 
 
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標志之一是市場一體化,市場一體化意味著市場規則一體化,而市場規則一體化則意味著對法治精神的共同遵循。所以,經濟的全球化可以理解為交易規則的全球化、經濟社會法治觀念的全球化。1999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是中國迄今為止條文最多、內容最為豐富的一部民事法律。這部法律的重要性不僅僅在其確立了一整套完備的交易活動的游戲規則,其更為深遠的歷史價值在于,這部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史上第一部由學者、法官、律師、立法官員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參加、并付諸全民討論的民事基本法律,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史上第一部主動順應世界法律發展趨勢、主動與國際公約、國際規則和國際慣例接軌的基本民事法律。《合同法》所具有的里程碑意義已經被國內外法學界充分認識和重視。而在這部法律已經施行六年后的今天,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在上個世紀即將結束的最后時期,是什么因素將中國的合同立法活動推向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是何種原因促使中國的立法者自覺地將本國的合同制度與國際規則相銜接?我認為,推動中國合同法主動尋求與國際契合的動因在于三個方面的因素,即發展商品經濟所產生的契約制度需求,培育市民社會所產生的私法精神需求,以及統一交易規則所產生的制度整合需求。 
 
一、中國合同法與國際接軌的外在動因:發展商品經濟的契約制度需求 
 
合同是商品交換關系的法律表現,合同法律制度必須要以商品經濟為依托。中國傳統社會是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小生產為特點的農耕社會,即具有馬克思所言的亞細亞制度特征。重農抑商的經濟性格產生了安土重遷、守常畏變的社會觀念,呈現出“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社會場景,導致發展商品經濟所需的人員流動和財產流通嚴重缺乏,并進而導致近代以前的中國法律制度民刑不分,使以商品經濟關系為主要調整對象的民法無法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而存在。清末開始的變法修律運動,初步建立起一系列具有現代債法特點的合同法律制度,并完成了我國合同法由習慣法到成文法的過渡。然而,合同法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一度中斷。1949年以后,國家宣布要消滅商品經濟,實行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和全面的計劃經濟。除了限量供應的個人消費品外,所有的社會財富均由國家統一分配。在這種體制下,所有的社會經濟組織都不是獨立的利益主體,企業僅僅是國家計劃指令下的生產者,不擔負任何從事商品流通的職能,合同制度也從社會生活中徹底消失。1979年開始的經濟體制改革使合同法律制度在中國又得以重生。1981年12月13日,中國頒布了《經濟合同法》,其后又頒布了《涉外經濟合同法》和《技術合同法》,但這些合同法律制度仍具有明顯的計劃經濟特征,完全談不上與國際接軌的問題。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正式宣告,將徹底告別計劃經濟體制而轉向市場經濟體制。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如何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的、與國際規則相銜接的現代合同法律制度的問題也就擺在了立法者面前。發展商品經濟對契約制度的需求體現在: 
首先,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商品經濟的核心是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合同關系本質上就是利益交換關系。隨著中國私營企業的大量涌現以及國有企業逐漸轉換為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合同開始真正成為平等民事主體之間自愿形成的利益交換關系,從而迫切要求有一個完善的合同法律制度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預期。 
其次,自1979年頒布《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開始,至其后頒布的《外資企業法》(1986年)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1988年),大量的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外資的引進不僅帶來先進的契約觀念,而且要求中國合作者也應遵守國際規則和通行慣例。 
再次,債法不同于物權法,不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世界各國的財產流轉規則共性遠大于個性。其時,中國的民商法律制度尚處于初創階段,合理借鑒國外成熟的立法例和制度規則極為必要。值得指出的是,《合同法》對國外立法經驗的借鑒和吸收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大陸法系國家,如《合同法》(第18條)關于要約撤銷的規定受益于《美國統一商法典》,而《合同法》(第403條)關于間接代理的規定則明顯受到英美法系廣義代理理論的影響。 
最后,商品經濟的發展必然促進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的重新分配,從而要求市場主體必須遵循國際通行的商事活動規則。中國政府于1986年12月11日對《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正式予以核準,這意味著《公約》從1988年1月1日生效之日起,即對我國具有約束力。同時,1994年5月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通過了《國際商事合同通則》(以下簡稱《通則》)。《通則》雖不具有國際公約的效力,但具有合同立法的范本價值。中國是國際統一私法協會的成員國,自然應該吸收《通則》所總結的一些國際商事活動廣為適用的規則和慣例。例如,《合同法》(第60條)借鑒了《公約》第9條內容,第一次在中國民事基本法律中規定了慣例的效力;《合同法》(第126條)借鑒了《公約》(第10條)關于最密切聯系原則的規定;《合同法》(第4條)的合同自愿原則的思想淵源來自于《通則》第1條關于締約自由的規定。事實上,《合同法》在中國合同法律制度史上第一次使用的“合同的訂立”等立法語言,顯然也來自《公約》、《通則》等國際法律文件。 
 
二、中國合同法與國際接軌的內在動因:培育市民社會的私法精神需求 
 
與肇始于古希臘的西方市民社會傳統不同,中國歷史上形成的宗法思想與當代中國厲行數十年的計劃經濟體制,使改革開放前的中國社會成為一個單位社會。社會由兩極結構構成,一極是權力高度集中的國家和政府,另一極是大量分散和封閉的單位。單位處于資源壟斷者的地位,城市社會中的公民個體只有服從于所屬的單位,才能獲取特定的社會身份和個人利益。單位制社會和市民社會是完全相悖的社會結構。隨著社會改革進程的推進,中國單位制的社會控制體系正逐步被打碎,個體利益正逐步被伸張,一個新的市民社會形態正在孕育,《合同法》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私法精神正開始弘揚。私法精神是一種以個體利益為指向的價值訴求,是一種以權利本位為標識的規則理念。具體而言,私法精神應該包括三個基本元素:主體意識、意思自治和財產觀念。所謂主體意識,是指每一個社會成員——不管是自然人還是法人——都應被作為平等的民事主體而看待,他的獨立人格被充分地尊重和保護;所謂契約思想,是指立法者要尊重和保護民事主體按照自己的真實意愿從事市場交易、享受交易成果的權利;所謂財產觀念,是指立法者要尊重和保護民事主體按照自己的真實意愿和法定原則支配個人財產的權利。我們可以看到,通過近二十余年的民事立法,私法精神的各個基本元素正在中國漸進生長。 
1、《民法通則》對主體意識的培養。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被稱為“中國的人權宣言”,它的頒布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民法通則》最重要的歷史價值在于,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次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承認了“私”的存在。這種承認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民法通則》首先賦予了私權利的合法性。中國法治建設的基本矛盾就是公權力與私權利的矛盾。傳統中國社會只有義務觀念,沒有權利意識,再加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公權力毫無節制地肆虐橫行,導致私權利幾無生存空間。在這種歷史條件下,《民法通則》對民事權利保護的相關規定顯得格外珍貴。如《民法通則》第五條規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我們完全可以這么認為,此項以現在的眼光看來十分單薄的條款,有可能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史上私權利誕生的第一聲啼哭。另一方面,《民法通則》明確了私權利的平等性。《民法通則》不僅界定了民法的調整對象,而且將民事主體的平等性作為民法的基本原則,從而明確了公法和私法、公權力和私權利的分野,為私權利在中國社會的發展鋪平了道路。此外,《民法通則》正式使用了嚴謹的“法人”概念而糾正了當時通行的“單位”概念,這一開拓性創舉對我國民事主體制度的豐富和完善產生了深遠影響。 
2、《合同法》對意思自治的倡導。《合同法》頒布以前,我國民事主體所能享有的意思自治十分薄弱。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被行政部門利益驅動的公權力對私權利的不當干預、法力無邊的國家意志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粗暴壓制。在合同法律制度領域的一個典型例證就是合同無效制度被過分放大,使得合同當事人變成了噤若寒蟬的夜行者,總得時刻提防不知從何處飛來的行政干預大棒。毫無疑問,對絕對契約自由的修正、對消費者等社會弱勢群體的保護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契約法發展的重要趨勢(如1998年7月修訂的《歐洲合同法原則》關于上門銷售時買方合同撤銷權的規定)。問題在于,當事人意思自治在各國社會的發展程度完全不一樣,它的立法價值和適用效果也完全不一樣。就中國而言,在《合同法》施行以前,限制、剝奪當事人合同自由的事例比比皆是,民事主體的意思自治并非多了,而是少了。正是鑒于私法精神在我國仍十分缺無的實際狀況,《合同法》明確規定了合同自由原則(第4條),在合同訂立的公共規則(第二章)、合同內容的文義解釋(第125條)、合同內容的補缺性條款(第61條、第62條)、無效合同的法定主義(第52條、第53條)、合同的協商解除(第93條)等諸多方面將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放在了優先的地位,保護了交易安全,使依法成立的合同在當事人之間真正具有相當于法律的效力。 
3、《物權法》對財產觀念的塑造。我國歷來就存在“有恒產者有恒心”的古訓,但由于受意識形態的影響,很長一段時間社會對財產的認識被嚴重扭曲,財產的有無、財產的多少成了劃分社會成員階級屬性的直接依據,無財產反倒成了社會成員能否享有普通公民身份的必要前提。在這種荒唐思想的影響下,人們對財富的創造熱情被強行熄滅,社會成員往往視財產為禍水而唯恐避之不及,私人財產所有權幾乎與罪行與丑惡同義。改革開放以后,財產在社會生活中地位的悄然轉變對我們的法治建設提出了極為緊迫的要求:要定分止爭,必須通過《物權法》實現物權法定和物權公示公信原則;要物盡其用,必須通過《物權法》建立他物權制度尤其是用益物權制度;要對財產權人實行同等保護,必須通過《物權法》打破依所有制劃分所有權類型的窠臼,徹底破除所有制迷信。當前,經過全民討論的《物權法》已經進入極為關鍵的審議階段,《物權法》草案很難說在規則理念上臻于完美,立法技術上也有諸多不成熟之處,但作為調整財產歸屬關系基本法律的《物權法》一旦得以頒布施行,仍將對我國社會全體成員財產觀念的塑造產生深遠的歷史影響。人們的主體意識和意思自治,歸根到底,要以獨立財產為依托。缺乏《物權法》對財產的專門保護,私法精神無從塑造,社會成員的權利意識更無從談起。 
私權觀念的形成,成就了交易主體的基本條件,剔除了財產交換主體的身份外衣,而平等競爭的需求,則直接創造了中國交易規則與國際接軌最重要的動機。 
 
三、中國合同法與國際接軌的技術動因:統一交易規則的制度整合需求 
 
如同當代中國城市風貌日新月異的變化一樣,改革開放以后,中國也以世界史上從未有過的速度進行著自己的合同立法建設。但在《合同法》頒布以前,經濟快速發展導致過于急切的制度需求,使得窮于應付的中國合同法律制度體系混亂不堪,主要體現為:其一,立法模式的二元分立。財產流轉關系被劃分為計劃體制內的財產流轉關系和計劃體制外的財產流轉關系,與此相對應,合同被取分為經濟合同和民事合同,分別受不同的法律調整。其二,立法體例的三足鼎立。同時存在《經濟合同法》、《涉外經濟合同法》、《技術合同法》三部效力位階相等、相互獨立并行不悖的單行法,合同法律關系被人為切割。其三,合同規則的支離破碎。上述三部單性法規十分單薄,所有條款加在一起合計有一百四十五條,無法解決社會生活中復雜的合同關系。作為應對之策,各行政部門頒布了幾十個條例規章,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幾百條司法解釋和批復。這些數目龐雜的法律文件內容重疊矛盾,極大影響了合同法律制度的統一適用。由此,制定一部體系合理、規則統一、內容完備的《合同法》,已經從法律理論界和實務界的主張提升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廣大市場主體要求統一交易規則的強烈愿望,最終變成了整合合同法律制度的歷史機遇。從1993年11月全國人大正式確定立法規劃開始,經過五年的立法進程,統一《合同法》終于頒布生效。作為面向二十一世紀的現代法律,《合同法》在諸多制度規則的安排上努力體現既與世界接軌,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立法思想。這些制度規則可以概括成以下幾類: 
1、走在世界最前沿的制度設計。例如《合同法》上的預期違約規則,既規定了不安抗辯權人在法定情形下的中止履行權(第68條、第69條、第94條),又為預期違約的受害方提供了救濟方式(第108條),比《公約》相關規定(第71條、第72條)和英美法上的“默示毀約”制度比較而言,能更好地平衡合同各方當事人利益,既鼓勵了交易,又防止了對法定解除權的濫用,從而可以稱為世界上目前最為完善的預期違約制度。《合同法》還界定了合同書面形式的涵義并將數據電文作為合同書面形式的一種新型類型(第11條),充分考慮了合同形式載體在信息社會里的新發展。 
2、完全來自于國外先進經驗的制度規則。例如《合同法》關于合同自由原則的規定(第4條),關于締約責任的規定(第42條、第43條),關于格式條款的規定(第39條、第40條),關于合同后義務的規定(第92條),關于因欺詐、脅迫、乘人之危而訂立的合同為可撤銷和可變更合同的規定(第54條),關于融資租賃合同的專章規定(第14章)等。 
3、作為國外先進經驗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物的制度規則。《合同法》共有428條,其中有25條使用了“合理”一詞,其數量之多開創中國民事立法之先河,它意味著對裁判者自由裁量權的賦予,更蘊涵著立法者對交易習慣的尊重。同時,針對中國目前法官隊伍職業素質不高的現實狀況,《合同法》又刻意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譬如對合同無效情形的嚴格法定(第52條)。此外,《合同法》關于附條件承諾效力(第30條)的規定,在《公約》、《通則》和《美國統一商法典》相關立法例基礎上,區分實質性變更和非實質性變更兩種情形。就中國社會生活中合同意識淡薄的現狀而言,《合同法》謹慎肯定的態度顯然更有利于保護交易安全。類似的規則還包括《合同法》在表見代理構成要件上對被代理人可非難性要件的拋棄(第49條)。 
4、完全根據中國實際所做的制度創新。《合同法》里面有很多獨具中國特色的制度創新。例如,為增加普通民眾的合同意識,《合同法》(第12條)規定了無法定拘束力的提示性法律條款;在《合同法》分則規定了對無名合同的類推適用(第124條);為解決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履行過程中頻頻出現的拖欠工程款問題,《合同法》獨創了承包人的優先受償權制度(第286條);關于合同履行地約定不明的規則,《合同法》沒有采用《公約》、《通則》以及絕大多數國家區分特定物和種類物的立法例,而是按照貨幣之債和非貨幣之債來區分履行地點,并以標的物是否需要運輸和當事人是否清楚標的物所在地作為補充性判斷依據(第61條、第62條和第141條);為解決“三角債”問題,《合同法》規定了債權人的代位權(第72條)和撤銷權(第73條);為鼓勵民事主體不懼市場風險積極締結合同,《合同法》確立了一整套較為完善的對債務人的適當保護規則,包括違約損害賠償的可預見性標準(第113條)、守約方防止損失擴大的義務(第119條)、質量異議期限限制(第158條)、合同撤銷權期限限制(第55條、第75條)等一系列規則。 
5、適應中國轉型時期特征的過渡性制度安排。中國經濟體制轉型是一個漸進發展的過程,合同立法必須充分尊重和考慮本國國情。《合同法》包涵諸多體現我國現階段社會經濟特征的制度規則,譬如,關于計劃合同的規定(第38條),關于以批準登記作為特定合同生效要件的規定(第44條),關于非金錢債務繼續履行的規定(第110條),關于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的規定(第63條)。此外,一個過渡性特征明顯也富有爭議的立法安排是針對中國社會信用嚴重缺失狀況,為強化當事人的合同預期,《合同法》在立法審議的最后時刻放棄了情勢變更條款 。 
 
總而言之,今天我們探討中國合同法與國際接軌的內在動因,可以獲得以下啟迪: 
一部合同法史,就是一部商品經濟發展史。只有合同不再是執行國家計劃的經濟形式,而真正成為市場交易的法律形式,才談得上合同法律制度的存續和發展。 
一部合同法史,就是一部私法精神弘揚史。回首中國近二十年的民事立法實踐,我們可以看到一幅線條清晰的私法精神素描圖畫:以《民法通則》為起點,以《合同法》為承接點,以正在擬定中的《物權法》為延伸點,私法精神的價值訴求被立法者緩緩地表達,私法精神的規則理念被社會大眾慢慢地接受。 
一部合同法史,就是一部全球性觀念和本土性特征的交融史。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世界各國債法的一體化固然是無法抵擋的歷史潮流,但這并不意味著債法的規則設計和理念選擇會完全一致。一部有生命力的合同法,無疑應是國際經驗和本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鑒于此,我們可以認為,世界合同法必將進入共性和個性同存、世界性與民族性并蓄的時代。 
 
 
 
 
 
 
 
 
 
 
 
熱烈慶祝遼寧申揚律師事務所曲柏杰律師成為北京08奧運會顧問律師!


法律圖書館 | 律師黃頁 | 增加律師資料 | 修改律師資料 | 登錄幫助

Copyright © 1999-2020 法律圖書館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亚洲精品 | 男女免费在线视频 | 4455四色永久免费 | 免费观看日本高清a毛片 |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是公开 | 国产男女爽爽爽爽爽视频 | 亚洲精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 5级做人爱c视版免费视频 | 91国高清视频| 免费高清特黄a 大片 | 免费精品国产 | 中文字幕亚洲视频 | 精品九九久久国内精品 | 日本一线a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精品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字幕 | 五月激情丁香婷婷综合第九 | 看成年女人免费午夜视频 | 欧美成人免费夜夜黄啪啪 | 国产一区亚洲二区三区 | 最新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国产一及毛片 |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毛片在线看视频 | 悟空影视大全免费影视 | 欧美一级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99在线热播精品免费 | 欧美videos极品 |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播放 | 亚洲精品久久久成人 | 一级特黄aaa大片免费看 | 免费一看一级欧美 | 欧美三级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杨晨晨福利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产品乱码伦 | 最新国产精品自拍 |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 亚洲精品一级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久久国产老人久久综合 | 成人做爰视频www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