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正志 ]——(2009-7-9) / 已閱9731次
知識產權指標體系的層次結構
王正志
根據研究目的,借助相關經濟理論,本報告采用多指標評價體系,建立區域知識產權指數評價體系。
(1)指標體系設計思路
在考察區域知識產權指數時,不僅要從靜態考慮其知識產權發展現狀和水平,還要用發展的觀點去考察今后的發展潛力。所以區域知識產權指數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
區域知識產權指數=區域知識產權發展現狀+區域知識產權發展潛力
根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的各個環節,我們從三個方面考察區域知識產權發展現狀,即區域知識產權產出水平、區域知識產權流動水平、區域知識產權經濟績效。區域知識產權發展潛力用區域知識產權的創造潛力進行測度。
區域知識產權發展現狀=區域知識產權產出水平+區域知識產權流動水平+區域知識產權經濟績效
區域知識產權發展潛力=區域知識產權創造潛力
如下圖所示:
圖附件2-1 指標設計思路圖
(2)構建區域知識產權產出水平指標體系
區域知識產權的產出涉及總量、人均量、質量、效率、企業產出五個方面:
產出總量:主要選取了專利、商標的申請、授權指標,包括國內、國外兩個方面,由于本指標體系是對區域知識產權總體情況的綜合研究,根據指標的重要性和可得性,在此也考察了各地區軟件版權合同登記以及農業植物新品種的總體規模。
產出人均量:人均指標是相對指標,比總量指標更能反映各地專利、商標等申請、授權狀況的價值水平。因此產出人均量方面選取了四個相對指標進行測度。
產出質量:發明專利一般被認為是科技含量最高、最有價值的專利類型,因此有必要考察其發展情況;只有在有效存續期的專利才具有實際價值,因此專利的有效性是考察其發展水平的重要方面;馳名商標是商標中最有價值、質量最高的部分。
產出效率:有產出就必須考慮產出的效率,單獨的“產出”意義不大。根據投入的要素,知識產權的產出效率主要從人才和資本兩方面考察。
企業產出:企業是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的主體,對其知識產權發展狀況的單獨考察十分重要,從“企業產出規模”、“企業產出效率”兩個方面考察比較合理。
表附件2-1 知識產權產出水平指標結構圖
知識
產權
產出
水平 產出總量指數 專利總量指數 國內專利年度申請量
國內專利年度授權量
向國外及港臺澳地區年度專利申請量
PCT專利年度申請量
商標總量指數 年度商標申請量
年度商標注冊量
軟件版權合同登記總量指數 年度軟件版權合同登記量
農業植物新品種總量指數 年度植物新品種申請量
產出人均指數 專利人均指數 萬人專利申請量
萬人專利授權量
商標人均指數 萬人商標申請量
萬人商標注冊量
產出質量指數 發明質量指數 萬名就業人員發明專利年度申請量
萬名就業人員發明專利年度授權量
國內發明專利年度申請量比重
國內發明專利年度授權量比重
專利有效性 國內專利有效量(五年以上)
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五年以上)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