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予 ]——(2009-9-3) / 已閱6670次
李白故里之爭:文化遺產也窩里斗?
未予
“湖北安陸自稱李白故里,四川江油要求停止侵權”。據報道,事件起因是安陸的一則宣傳廣告中有“李白故里”字樣,引起了“有充分的史料佐證李白出生于江油”的江油市的不滿,且已經“對其侵權提出交涉,希望對方在10日內,立即停播或刪除含有“李白故里”字樣的宣傳廣告片,并保留用法律手段進一步追索的權利。安陸方面表示不會停播廣告,并且也拿出有力的證據來論證,江油不該獨霸“李白故里”,應共同將其發揚光大。
這也“窩里斗”?讀罷相關報道,不禁讓人扼腕而嘆。江油市第一時間想到為自己維權,打算用法律的武器來解決爭端,這難道是近年來我國民眾對知識產權保護認識上升到一定程度的體現?答案是否定的。且不論安陸、江油二市出此一幕的動機是什么,也不管是否是作秀,炒作的鬧劇抑或其他,但很明顯和經濟利益,爭名奪利是分不開的。“大家只知道靠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賺錢發財,但對如何繼承并發揚這些文化瑰寶,卻不甚了了”相關評論已對此分析頗多,對此不再贅論。
“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就是一條蟲”,雖然筆者不完全贊同這樣的言論,但從不少方面我們看到的就是種種的“窩里斗”。當我們自己人為李白故里問題爭執不下的時候,我們是否該想想其他國家對我們中華文明,對我們光輝的文化遺產的覬覦甚至是恬不知恥的侵奪呢?
2005年中韓端午節之爭最終以韓國的江陵端午節勝利告終。隨后就有“韓國申請成功‘不是壞事’,原因是專家所說的:‘江陵端午祭其實與我們的端午節不是一回事’”此類主導言論傳出。然而,祖宗留下的遺產落敗了,我們有何顏面笑談“這不是壞事”呢?無形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財富,韓國申遺成功對我們的端午文化不會有什么沖擊,果真如此嗎?我們忽視自己的傳統節日,人家立法保護,我們不好好繼承自己的文化遺產,人家去發揚光大。試問,我們笑從何來?就好像,我們被搶了錢包,還要笑著說,搶得好!這樣可以激勵我再去好好賺錢。就如同那個模棱兩可的唐代宰相蘇味道教人家說,別人吐了你口水也要陪笑臉一樣,雖然有點“精神勝利法”的意思,卻也不由心酸。
僅僅是一個端午節之爭嗎?不是,近年來不斷有所謂的韓國意淫言論:漢字是韓國人發明的,中醫是韓國發明的,針灸是韓國人發明的,李時珍是韓國人 活字印刷術是韓國發明的,孔子是韓國人,秦始皇是韓國人,韓國的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當然也不僅僅是韓國在侵吞我們的文化遺產,我們可以不必為韓國,日本篡改歷史這樣的可恥行為去做口舌之爭,我們也可以笑談歷史榮辱,我們還可以有虛懷若谷的胸襟,但是我們絕對不能“不知恥”,知恥而后勇;我們也絕對不能不愛護自己的民族文化,不愛就是忘本;我們更不能不繼承發揚祖先留給我們優秀的文化遺產,否則會迷失自我。
近年來,我國非常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海外對我們的侵權行為屢屢發生。2006年11月,“白家粉絲”商標在歐盟地區和德國,被白家食品在德國的三個代理商之一歐凱公司搶注。此前,歐凱還在歐盟或德國搶注了國內幾家著名食品企業的商標,包括北京“王致和”、安徽“恰恰”、貴州“老干媽”、河北“今麥郎”、四川“郫縣豆瓣”等。而在2009年4月23日,德國慕尼黑高等法院終于對王致和訴歐凱公司商標侵權一案做出終審判決,宣布“中華老字號海外維權第一案”——王致和訴德國歐凱公司搶注商標一案,以王致和終審勝訴落幕。所以,我想說爭李白故里的人們,你們消停消停吧,把你們的聰明才智用來維護自己真正的合法權益吧,把發律師函的時間省下來工作吧,把耗費在爭名奪利,“窩里斗”的精力用在為當地百姓做點切實的好事上面吧。
當我們自己在作“李白故里之爭時”,當年輕的一代瘋狂的過著人家的圣誕節、情人節時,當很多人為韓劇、韓流……癡迷時,當我們在學習他國的先進技術優秀文化時,千萬不要忘記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防范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和國家的卑劣行徑。這一切不僅僅是某一代人的責任,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每一代中華兒女生命延續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