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鐵軍 ]——(2009-11-12) / 已閱14185次
我國毒品犯罪的基本特點
喬鐵軍
當前面臨的毒品犯罪與舊中國的毒品犯罪相比,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但作翔O世紀新一代毒潮泛濫的產物,更有其自身的新特點。
1、犯罪的國際化性質
蔓延于我國大陸的毒品犯罪,自80年代初出現直至90年代術,始終帶有較為鮮明的國際化性質。
(1)絕大部分毒品來自于境外毒源地
我國所出現的毒品,尤其是精制海洛因,絕大部分是山境外跨國入境,并多來自于境外的毒源地。據調查,l 998年個田偵破萬兜以.J:海洛因的特人販毒案Il 9起,儀這l 19起特大案件就繳獲海洛因4765.555公斤。其r1197起/JJ.克大案巾繳獲的4392.84公斤海洛囚柬自云南臨滄、德宏境外:在內地查獲的24起,有10起直接來自緬甸,l 4起是從云南轉運過來。來自“金新月"的毒品,也從新疆進入我困。此外,來自俄羅斯及巾亞地區的毒品,也在向我境內滲透。近年來,我國東北境外的某鄰國,也丌始大規模地種植、制造毒品,成為對我國構成直接威脅的新毒源。
(2)境外毒品犯罪集團將我國作為毒品中轉地
境外毒品集團和不法分子將我國作為“金三角”毒品銷往歐美等囡的中轉地之一,短短數年問,毒品在我國境內的泛濫,客觀上已成為全球毒品犯罪一體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3)過境販毒引發吸毒蔓延,使我困成為毒品消費地
在境外毒品犯罪集網從我國過境販毒的商接作用下,我因的吸毒區域從西南邊境地區不斷向全國各地蔓延、發展,之前90%以上的縣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吸毒現象:而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口已迅速增至54萬,以致使我國成為一個毒品的消費地。
(4)因內的制毒原料和配劑流出境外
1992年至1997年,我國查獲的企圖走私出境的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以及其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或配劑,其總量已經達到874..8噸。1998年又查獲各類易制毒化學品344.5噸。至于未被查獲己被走私出境的,其數量則難以估計。o這不僅為境外毒品犯罪集團提供了毒品生產必需的原料、配劑,刺激了境外毒品的增長,同時還極大地損壞了我國的良好聲譽。
2、共同犯罪突出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實施涉毒犯罪,是我困出現的毒品犯罪中最普遍、最典型的形式。司法實踐表明,單個人實施毒品犯罪(如小量的零包販賣毒品、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等)雖然并不少見,但從總體上看,其所占比例較小,而更多的則是共同實施犯罪。究其原因,主要是毒品販運一般距離較遠,將毒品轉化為“商品”的環節較多,因而承擔風險太大。如果沒有他人協助,僅靠一人很難進行。從我國的共同涉毒犯罪來看,有幾種不同的形式。
(1)有組織犯罪
在制販毒品案件rfl,有組織犯罪居多。過境販毒的主體,基本上是境外黑社會販毒集團,他們多以過境販毒為目標滲入我國境內。從所破獲的販毒案件來看,兒涉及大批量精制海洛因案件,一般都直接或問接與國際販毒集團有關。1996年6月,云南警方抓獲了潛入我國境內的緬甸毒梟李仕森,該人系緬甸北部某武裝勢力后勤供應處副處長,長期大量販運制毒物品,有“藥水大王"之稱。經查,李仕森從199 1年以來,從我國境內先后走私制毒物品22.6噸,麻黃素43噸。
值得注意的足,香港、澳門不1l臺灣地區黑社會成員入境販毒的現象格外突出。早在1988年,上海警方所破獲的“3.9”販毒大案,就發現其背后的黑手是香港黑社會組織“大圈1992年8月,上海警方存打擊臺灣“四海灣”、“螢橋幫"成員的違法犯罪活動中,也發現黑社會成員持有海洛因和“冰”毒;震驚L11外的“960l”販毒大案,其主犯就是香港黑社會成員,他們控制了香港海洛岡市場60—70%的貨源,與國內販毒分子勾結進行猖狂的走私犯罪活動。0從某種意義上說,國際販毒集團滲透境內,實際上是境內外毒品犯罪“接軌”的一個重要標志。
(2)專門從事走私販毒的犯罪集團
境內的一些不法分子,盡管還沒有形成規模龐大的犯罪組織,但在實J施犯罪過程中相互勾結,長期經營,組成了專門從事走私、販運毒品的犯罪集團。毒品犯罪集團人數較多,少則三四人,多則十幾人、數十人,甚至上百人:其成員固定,有明顯的首要分子進行策劃和指揮:其組織較為嚴密,分工明確。各成員之間既互相配合,相互銜接,又相互監督,相互牽制。一旦有人退出不干或泄露了內部秘密,往往遭到殘酷的報復,不僅傷害其本人,還會累及其家人,發現有成員已暴露Ⅱ寸,則迅速采取果斷措施掐斷偵查線索。山于犯罪集團所具有的特點,使其完成犯罪的有效性和逃避打擊的可能性,人人高丁以其他形式結合的共同犯罪,因而是最危險的共同犯罪形式;也是禁毒斗爭打擊的重點。
(3)相對松散的犯罪團伙
大量的小批量販運和零包販毒,都是各式各樣的犯罪團伙進行的。以團伙的形式從事毒品犯罪,雖然不具有犯罪集團的組織性、嚴密性和穩定性等特點,但其糾合性很強。
(4)家族成員搭伙販毒
由同一家庭或同一家族的眾多成員共同參與販毒活動,很難把其歸類為“犯罪集團”,也不好定性為“犯罪團伙”,但它是我國當前毒品犯罪的一種普遍存在的新形式。即:毒品犯罪旱現“家族化”的特點。有的是夫妻結伴,有的是父子同行,有的則是兄弟姐妹聯手,遠親近戚助陣,甚至全家老少共同!吧锨熬”,“前赴后繼”者屢有所聞。
與這種“家族化”類似的另一種特殊形式,是犯罪成員地域化。即參于者往往來自同一地域。這存農村地區尤為突出,鄰居鄉親三五成群外出販毒的,最為常見,一般都是同一鄉村的農民。很顯然,在共同涉毒犯罪中,家族血緣關系和鄉情鄰里關系往往成為相互連結的重要紐帶。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