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奚正輝 ]——(2010-6-29) / 已閱6137次
房價上漲違約,法院判賠增值損失
奚正輝
2 009年5月,徐某通過中介向方某購買上海市延長路的一套房屋,三方簽署了《房屋買賣合同》,約定轉讓總價為158萬,該價格是方某的到手價格,所有過戶費用由徐某承擔。當日,徐某向方某支付了定金4萬元。2009年6月,徐某與方某簽署了《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合同價格寫139萬,裝修款為19萬,另外2位產權人沒有簽字,一位是方某的媽媽,一位是方某的妻子,當時都在國外。后因為另外2位產權人不肯簽署《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導致糾紛產生。
2010年1月28日,徐某向閘北法院起訴:要求退還定金并賠償損失50萬元。
庭審中,雙方開展了激烈的辯論,徐某認為:房地產買賣合同成立生效,方某因為房價上漲違約不肯出售系爭房屋。徐某申請中介出庭作證,證明方某違約。方某認為:房地產買賣合同沒有成立,因為另外2位產權人沒有簽署。即使法院認為合同成立,因為做低房價逃稅違犯法律規定,也是無效的。方某及其他產權人不同意做低房價,不同意另外做19萬的裝修款,要求按照158萬的價格簽署房地產買賣合同,是徐某不同意按照原來的協議簽署158萬的買賣合同,故是徐某違約,不同意退定金4萬元。原告主張差價損失沒有依據,而且也超出了方某的預見。
法院最后認定:《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成立生效,鑒于方某與另外2位產權人的家庭關系,徐某有理由相信方某出售房屋已經取得另外2位產權人的同意。鑒于雙方都同意解除合同,法院予以準許。法院認為系爭房屋的確有裝修及家具,折價19萬元,并不違犯相關法律規定,應為有效。因為方某不履行房屋交易義務,當時房地產價格上升較快,徐某再購買房屋須多支付房款,故徐某要求方某賠償,法院予以準許。雙方同意由法院酌定當時房屋上漲的金額,不需要評估。最后法院判決:1、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解除;2、方某及另外2位產權人退還定金4萬元;3、方某及另外2位產權人賠償徐某12萬元。
方某收到一審判決后,不服上訴,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維持了原判。
律師建議:現在房價下跌,買方違約不肯購買的情況也多起來了。買賣雙方簽署定金協議及買賣合同需謹慎,對合同內容約定清楚,很多中介公司起草的文本都不全面,甚至有遺漏,建議必要時可以聘請律師代理房地產交易。買賣雙方一旦簽署了合同,須遵守合同約定,不要輕易違約,否則要承擔違約責任。
上海中匯律師事務所 奚正輝 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