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闞鳳軍 ]——(2010-7-31) / 已閱13479次
公司法人人格否定案件的訴訟指南
闞鳳軍
公司法人法人人格否定制度應該說修訂后的公司法的一大亮點,它對于哪些試圖操作子公司或所出資的公司而為己牟利的人或企業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但對于某些債權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也并不是能夠比較容易啟動法人人格否定之訴訟。本文根據業務上的經驗及有關問題的理解,就該類訴訟的有關問題分析如下,供參考:
1提起法人人格否定訴訟的法律依據
1.1公司法第二十條: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1.2公司法第六十四條: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于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2訴訟主體的確定
2.1 有權提起法人人格否定之訴的原告主體,根據公司法第十二條及六十四條的規定:
2.1.1 受到利益損害的公司;
2.1.2 受到利益損害的股東;
2.1.3 受到利益損害的債權人。
2.2 應該成為法人人格否定之訴主體的訴訟地位,亦根據公司法第十二條及六十四條的規定:
2.2.1 公司債權人以侵權或合同債務為由起訴公司的同時,將公司的股東一并起訴。在此情況下,應將該公司及股東列為共同被告進行審理。
2.2.2 公司債權人對公司提起合同、侵權等訴訟后,又以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與股東有限責任為由,要求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應該追加股東為被告。
2.2.3 公司債權人與公司之間的合同之債或侵權之債務由生效法律文書確認,并在申請執行之前或執行過程中發現股東之違法行為,進而要求追加被執行人的股東作為被執行人,則按照目前的執行流程,債權人應該向法院提起以該股東被被告的法人人格否定訴訟,從而實現由該股東與公司一并承擔履行判決的義務的主體。同時,將公司列為第三人。
2.2.4 公司的其他股東如果認為某股東濫用公司法人人格獨立提起人格否定之訴,則該股東應該為被告,而公司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2.2.5 公司如果認為某一股東濫用公司法人人格獨立提起人格否定之訴,則該股東應該為被告,而公司的其他股東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3 法人人格否定訴訟的構成條件
3.1 股東實施了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的行為,即該公司必須實際實施了侵權行為,從而導致損害公司、其他股東或債權人的利益;
3.2 逃避債務,即公司實施上述侵權行為的目的是逃避該股東之債務,實現通過子公司或所出資公司轉嫁或逃避責任的目的;
3.3 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即股東的行為嚴重債權人的利益的實現。那么如何判定判定“嚴重損害”,則需要司法通過判例明確有關標準。我個人認為需要結合案件的整體情況,并通過該股東的行為給公司的資產、負債、現金流等實際影響等因素綜合判定。
4 可能認定“公司法人人格否定” 的幾種情況
4.1 股東未繳納或繳足出資,或股東在公司設立后抽逃出資,致使公司資本低于該類公司法定資本最低限額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公司資本顯著不足。
4.2 股東與公司之間人格高度混同:
4.2.1 存在股東與公司資金混同、財務管理不作清晰區分等財產混同情形的;
4.2.2 存在股東與公司業務范圍重合或大部分交叉等業務混同情形的;
4.2.3 存在股東與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或其他高管人員相互兼任,員工大量重合等人事混同情形的;
4.2.4 存在股東與公司使用同一營業場所等情形的。
4.3 股東利用關聯交易,非法隱匿、轉移公司財產的,可以認定股東對公司進行不正當支配和控制;
4.4 其他有助于認定“公司法法人人格否定”的因素:
4.4.1 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股權結構;
4.4.2 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報表合并;
4.4.3 母公司及子公司的融資;
4.4.4 子公司工資及其他費用的支付情況;
4.4.5 母公司是否是子公司的唯一收入來源;
4.4.6 子公司利潤分配情況。
5 舉證責任:提起“公司法人人格否定”訴訟的原告,即公司債權人、其他股東或公司需要對股東濫用公司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6 中國公司法僅規定母子公司之間存在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之情形,但在兄弟公司之間、甚至非關聯公司之間是否存在濫用法人人格獨立,進而損害他人合法權益之行為,以及如何處理上述行為?我個人認為仍然可以參照本人上述有關標準進行判定并要求該公司對他人承擔連帶法律責任。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