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祖建 ]——(2010-11-2) / 已閱5235次
民工犯罪特點及對策分析
黃祖建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農村產生了大量的剩余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大量涌向城鎮,形成了一股民工潮,由于民工普遍文化素質較低,平時勞動強度大,待遇低,生活居住環境差,基本利益得不到保障,各種因素的結合體使得民工成為犯罪率最高的社會群體之一。
民工犯罪原因及特點分析:
1、犯罪主體素質普遍偏低。在荔浦縣法院審理的刑事案件中,涉案民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基本都是小學到初中這個文化水平,其中初中文化以下的占絕大多數比例。
2、犯罪主體地域性特點明顯。如在廣東等沿海地區打工形成了很多的諸如廣西幫、湖南幫的松散的民工組織,其結合在一起,容易引發各種刑事案件。這些來自外地的打工族,由于傳統風俗相近、血緣、親緣關系和當地的艱苦條件,很容易在工作中形成小團體,一人起意,眾人響應。
3、犯罪手段簡單。民工為求財而犯罪的占大多數比例,以盜竊、搶劫、搶奪等直接侵犯財產權益的犯罪居多,并且手段較為簡單,就是對受害人直接暴力相施,一般不講究計劃、方法,也不計犯罪成本。
4、犯罪數量呈季節性變化明顯。如春節前后是民工犯罪的高發期,每年的春節前民工返鄉高潮期間。在外辛苦打工一年的民工們總想在回家時能風光一點,但一年下來打工所得并不多,甚至有的因為老板拖欠工資等原因而兩手空空,連回家過年的路費都成問題,于是一些民工便萌生犯罪意圖,導致了這個時間段成為民工犯罪高發期。
5、犯罪年齡層次分明。因為到城市打工的多為青壯年,因此民工犯罪涉案人員中青壯年比例較高,18到35歲這個年齡段占了絕大多數。因此加強這個年齡段人員的教育培訓和思想教育工作勢在必行。
民工犯罪對策分析:
面對日益嚴峻的民工犯罪態勢,必須研究出更好的對策,防止民工犯罪態勢進一步惡化,影響整個社會的治安,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完善保護民工利益的法律法規,切實保障好民工的權益。民工犯罪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民工的勞動保護力度不夠,導致民工付出大量勞動后利益卻得不到保障。究其原因,除了個別用人單位、包工頭不講信用外,較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對民工的勞動保護立法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從加強立法入手,在立法上不斷完善對民工權益的保護范圍、方式、程序地相關立法,對侵害民工合法權益的行為要予以堅決的制裁和處罰。同時還應應加強勞動執法,完善勞動監察制度,切實保障民工的合法權益,降低民工犯罪率。
2、完善社會保障機制,確保民工基本生活保障。要完善社會保障機制,逐步將民工納入社會保障范圍,為民工辦理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失業救濟等,逐步實現民工和城市職工待遇平等化,保障民工基本生活,即使失業或者暫時找不到工作也可以不為生活發愁。這樣對減少民工團體犯罪有很大幫助。
3、規范民工管理,建立健全民工社會權益服務體系。應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加強對民工的管理和引導,設立外來民工管理的常設機構,運用現代化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構建外來人口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網絡,為民工建立個人信息檔案,使民工管理走上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道路。同時建立民工權益服務體系,建立住宿、工作、入學等配套服務機構,幫助民工拓展經營領域、介紹職業、盡力解決他們的居住、生活、子女入托、上學等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積極整治拖欠工資行為,及時處理有關拖欠民工工資的勞工糾紛。對民工進行必要的勞動技能培訓,增強民工的勞動能力。為一時難以找到工作的外地民工實施最低生活標準的救濟,確保外地民工渡過找工作的最困難時期,避免外地民工為了最基本的生活費而走上犯罪道路。
4、加強文化教育工作,大力提升民工素質。要加強對民工的教育,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教育活動,以教育促管理、促服務。建立民工培訓中心,對他們進行科學文化教育和就業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增長其才干。對民工進行城市習慣和文化教育,讓外來民工、外來文化融入城市生活、城市文明。
5、加大對民工的法律援助,保障民工權利。法律救濟是權利保護的最終選擇,沒有權利的救濟,基本人權的保障往往會落空。民工因為經濟困難,請不起律師,打不起官司,無力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人民法院要貫徹好“司法為民”的宗旨,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對涉及民工權益案件實行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優先,為外來民工減免緩交訴訟費用,指定律師擔任代理人,使經濟確有困難的群眾打得起官司,正義難以伸張的群眾打得贏官司,真正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幫助民工及時實現利益,減少犯罪率。
解決好民工的生產、生活問題,可以有效防止農民工違法犯罪案件的發生,從而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確保國家的繁榮和昌盛,民工犯罪問題一個值得我們全社會共同關注和深思的問題。
作者:荔浦縣人民法院 黃祖建
20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