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青林 ]——(2010-12-18) / 已閱4934次
企業在互聯網環境下的商業秘密保護
唐青林
互聯網是一項復雜的技術,它強調互通和信息共享,給互聯網用戶帶來了效率和便利,但往往也是“侵略者”活躍的舞臺。近些年來,企業商業秘密泄露或竊取的慘劇數量呈上升趨勢,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通過互聯網技術完成的。正因如此,可以把互聯網看作成一把雙刃劍,它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了效率和便利,同時也給企業商業秘密的保護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企業的網絡使用和管理不善,相當于給不法行為者提供便捷的竊密通道,增加了泄密的危險性。因此,作為一家在互聯網時代經營的企業,應該高度重視本企業的網絡管理:
(1)在企業內部建立局域網,并且采取訪問控制,不同級別的員工給予不同的訪問權限;還可采取訪問歷史記錄技術,系統自動記錄員工使用電腦的每一次訪問活動,尤其是訪問涉密文件的內容、時間。
(2)保存涉密文件的計算機不聯如互聯網。企業應為其存儲核心和重要的商業秘密文件配置專門的電腦,并且禁止這些電腦與互聯網建立,防止黑客入侵,竊取企業的商業秘密。
(3)在存儲在計算機硬盤上的涉密文件的前部設置閱前商業秘密保密提醒,當用戶打開某商業秘密文件時,彈出提示窗口告知該文件系涉密文件,告誡無權用戶不要隨意閱覽企業的商業秘密,同時對用戶起到威懾和教育作用。
(4)采取計算機加密技術傳輸的商業秘密文件,限制具有非法意圖的人在文件和信息傳送過程中通過高科技手段竊密,也可以防止員工因過失選錯發送對象導致的過失泄密。
(5)公司的互聯網管理中心對員工在工作時間內使用網絡的行為和內容進行監視。監視前企業應當事先通過企業規章制度、計算機屏幕畫面及彈出窗口的方式明顯示員工,避免員工以隱私被侵犯為由起訴公司。
(6)規范員工使用電子郵件,避免員工因電子郵件錯發等造成商業秘密泄露事件。
(7)聘請計算機專業人才采取技術措施避免黑客攻入本公司局域網,例如安裝防火墻等。
(8)高級涉密企業,還需要在企業內部配備對周邊一定范圍干擾信號的設備,防止他人通過截獲輻射信號等高科技手段竊取商業秘密。
編者注:本文摘自北京市安中律師事務所唐青林律師主編的《中國侵犯商業秘密案件百案類評》(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唐青林律師近年來辦理了大量侵犯商業秘密的民事案件,為多起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罪提供辯護,在商業秘密法律領域積累了較豐富的實踐經驗,歡迎切磋交流,郵箱:lawyer3721@163.com,電話:13910169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