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哲鋒 ]——(2002-12-16) / 已閱29983次
略論憲法的最高法律效力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初看這似乎是一個很理所當然的問題,但是,我們也不得不看到,憲法有時在扮演著十分無奈的角色,變得是什么都管卻什么都管不著。于是就有人認為,違反憲法不是違法,無須受到法律懲罰。有的法院對涉及憲法的訴訟以沒有可以適用的法律而不予立案。因此,憲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問題不僅僅是一個憲法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際問題。憲法在我國應該居于所有法律法規的頂峰位置,應該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所謂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拘束力和強制力。法律是統治階級的工具,是統治階級用來維護其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地位的工具。作為國家根本法的憲法,應該與其他法律一樣具有法律效力,即具有拘束力和強制力,而且這種拘束力和強制力應該比其他法律更為強烈,應該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違反憲法的行為是地地道道的違法,應該受到法律的追究。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憲法中,都規定了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基本法、最高法或最高法規等,并用專門的條文或專章規定憲法的最高法律效力的性質。我國1982年憲法在序言中明確規定“本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憲法的根本法的性質就要求,一切法律和所有憲法關系的主體的行為首先必須符合憲法的規定[1]。
我國憲法與一般法律比較起來,具有以下一些特點:一、憲法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規定國家生活各方面的根本性的問題,而一般法律只是規定國家生活某一方面的問題,比如刑法和民法。二、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是其他法律制定的根據,是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的根本的活動準則。三、憲法具有嚴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如憲法第六十四條規定“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而法律的修改只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體代表過半數通過即可。四、憲法集中地概括表現了國家的立法精神和法制原則,是所有一般法律和規范性文件的法律基礎。一般法律只是從某一方面反映立法精神和法制原則。所有這些都是憲法作為根本法所獨具的,一般的法律是不可能具有的。憲法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它的法律效力是最高的。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體說來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憲法是立法工作的法律基礎,是制定一般法律的依據。例如我國《刑法》和《民法通則》都明確規定,它們是以憲法為根據制定的。另一方面,一般法律必須符合憲法的精神和內容,不能和憲法的規定相抵觸,否則就沒有法律效力,應該廢除或修改。憲法不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且應當具有最直接的法律效力。由于憲法規定了國家生活各方面的根本性的問題,因此,它的直接法律效力無論從其內容還是適用的對象上講,都應當比其他一般法律更具有廣泛性。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憲法所具有的直接的法律效力往往被否定,憲法只是一種擺設。
憲法的直接法律效力在司法實踐中被否定,主要原因是憲法規范比較原則化。但是,憲法的直接法律效力客觀上是具備的。憲法的直接法律效力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憲法的各項規定是一切國家機關和公民活動的直接法律依據。如有關自治區的設立及自治區法律的制定等。二、憲法對一切國家機關和公民具有直接法律上的約束力。如憲法第九條中規定“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自然資源”,第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破壞國家經濟計劃”。三、憲法規定的國家機關的權限和職責、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盡管在有關法律中也有同樣的規定,但從法律依據上來說,它們直接來源于憲法。如選舉法中關于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就是直接來源于憲法的規定。這些都直接說明,憲法的直接法律效力不可否定,如果否定憲法的直接法律效力,那么就會使憲法的各項規定,例如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失去應有的憲法保障。當然,要保證憲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和直接法律效力,必須使憲法具有嚴格的法律形式,使憲法具有規范性、完備性、科學性和穩定性的特征。
要發揮憲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必須要在實際生活中保證其貫徹執行,否則,憲法只能成為一紙空文。因此,保證憲法的遵守和執行,法律保障是十分重要的。
加強實施憲法的法律保障,首先要保證在立法工作中能貫徹憲法的有關精神。我們知道,如果沒有具體的立法使憲法的原則規定具體化,那么憲法真正會成為“空頭憲法”。因為它無法對某些犯罪行為進行懲處。因此,需要根據憲法的規定進行相應的具體立法,如《刑法》、《民法通則》、《合同法》等具體法律的立法工作。其次,在立法工作中要保證一切法律及規范性文件都必須符合憲法的精神和原則,不得與憲法相抵觸。我國現在已經有的大量法律、地方性法規和部門的規范性文件中,應該肯定,大多數是憲法所規定的法律精神和法制原則的,但是也有一些是與憲法精神相違背的。如2001年7月3日人事部、公安部聯合發布的《公安機關錄用人民警察體檢項目和標準》中規定要成為警察“男性身高一般不低于170厘米,女性身高一般不低于160厘米,南方部分地區,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商錄用主管機關同意,男性身高可放寬至168厘米,女性身高可放寬至158厘米”這個規范性文件就違反了《憲法》第三十三條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規定,帶有明顯的身高歧視。這個規范性文件實質上已經否定了憲法的最高法律效力。
同時,為了保證憲法的實施,實現憲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還必須發揮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等司法機關以及其他有關機關的作用。我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規定,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同時還規定人民檢察院負有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責任。因此,人民檢察院在保證憲法的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制方面,負有重要責任。人民法院在運用刑民事法律法規審理具體案件中,對維護我國憲法規定的社會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并通過它的全部活動教育公民自覺地遵守憲法的規定方面,同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法院在審理具體案件時能否以憲法規范為依據,卻一直存在著爭議。在刑事案件的審理中,由于憲法未明確規定如何論罪科刑的問題,因此,在刑事審判中單獨援引憲法條文作為論罪科刑的依據,確實是行不通的。而在民事案件中涉及到憲法所規定的權利義務受到侵害而直接援引憲法條文,應當是可行的。但是,我國憲法在司法實踐中一直是被當成“法寶”高高祭起,法院在遇到涉及憲法權利的案件時往往諱莫如深,甚至一些法院拒絕受理。在具體實踐中,憲法沒有作為法院裁判案件的直接法律依據,從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各級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只引用基本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法規及自
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作為判案的法律依據,而沒有將憲法作為直接的法律依據在法律依據在法律文書中援引[2]。由于對憲法的直接法律效力認識不足,我們選擇了適用法律而虛置憲法,造成了“以法凌憲”的現象。在今天看來,這是一個完全錯誤,有悖法治基本原則的選擇。這一選擇是法院主動作出的,表現為:最高人民法院1955年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刑事判決中不宜援引憲法作論罪科刑的依據的復函》中認為,憲法是“我國國家的根本法,也是一切法律的‘母法’”,但“對刑事方面,它并不規定如何論罪科刑的問題”,因此,“在刑事判決中,憲法不宜引為論罪科刑的依據。”198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人民法院制作法律文書應如何引用法律規范性文件的批復》中,也將憲法排除在可以引用的范圍之外。雖然有人認為,1955年“復函”僅僅說明憲法不能論罪科刑,不能由此得出憲法不能在法院適用的結論,[6](21頁)但是,這僅是邏輯推論。1986年“批復”則更為明確,無論刑事還是民事判決,憲法均被排除在引用的范圍外,而事實上:除了憲法中有關選舉的規范外,[6](154-158頁)各級法院數十年來在所有審判活動中均未適用憲法。這意味著法院在裁決中的分析論證過程也不以憲法的規定或憲政理論作為立論的依據。我國憲法雖?
凰凳槍業母痙?但實際上是處于可有可無的尷尬境地,就是在大張旗鼓的送法下鄉的活動中也基本上看不到憲法的身影。值得欣慰的是,中國憲法的司法化的進程隨著堪稱中國憲法第一案的山東高級法院對齊玉苓的終審判決而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我國憲法的最高法律效力,直接法律效力在司法審判實踐中已經撩開了一線面紗。因此,憲法制定后,需要有一定的國家機關從各方面去保證它的遵守和執行,對違反憲法的行為堅決進行嚴肅處理,必要時給予法律效力。憲法至上,憲法是根本法只能變成欺騙公民的口號。同時,也會降低一般法律的效力,因為根本法都保護不了的利益,一般法律還能有多大的作為?
為了維護憲法的根本法的地位,發揮其最高的直接的法律效力,就應該明確憲法在訴訟中的地位,讓其真正以法的面目出現,而不是以宣言或者口號的形式出現。憲法的最高法、根本法的形象也只能在司法實踐中樹立。這種形象的樹立用口號是無法實現的。這正印證了中國的古話“百聞不如一見”。
因此,憲法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地位的確立,不僅需要憲法能夠真實反映社會關系和本身具有嚴格的法律形式,而且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保證其在生活中得到遵守。在司法實踐中讓百姓看到憲法真正是一部法律效力高于其他一般法律的有用的法。只有這樣,才能使憲法真正起到國家的根本法的作用。
浙江省天臺縣城關赤城路80號 潘哲鋒
參考資料
[1] 憲法權威論略 謝維雁
http:// www.law-lab.com/lw/導入
[2]憲法司法化及其意義
——從最高人民法院今天的一個批復談起
黃松有 人民法院報〈 法制時代周刊〉2001.8.13
[3]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
——憲法學家熱烈暢談:增強憲法觀念 推進依法治國
人民法院報
[4]論憲法的權威
——紀念憲法頒行二十周年
肖揚 人民法院報 2002.12.4 第話?
[5]學者談憲法
人民法院報 2002.12.4 第三版
[6] 王磊.憲法的司法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