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蕊 ]——(2011-3-3) / 已閱7434次
對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許蕊
理想信念是最高的人生價值追求,是居于支配地位的價值觀念。因而,它們對人們的思想言行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是主宰人們各項行動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人們的主觀世界,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必須認真地改造主觀世界。在改革開放進程進入一個新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速發展的條件下,只有大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才能進一步增強黨性,有效抵御和防范形形色色的各種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蝕。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是保持強大精神支柱的基礎,是樹立正確道德觀念的關鍵,是凝聚人心的保障 ,是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是應對國際國內形勢的必然選擇。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是一個系統性工作,單純就教育抓教育往往效果不佳。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必須增強教育的主動性和實效性,不僅要有積極主動的工作熱情,還要有科學的工作思路。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必須與歷史教育相結合,與認識基本國情相結合。中國人民從血與淚的屈辱、血與火的抗爭中,從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斗爭實踐中,深刻領悟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通過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深刻認識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在黨的領導下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必須豐富教育內涵。當前,我們正處于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新舊體制轉軌、經濟快速發展新時期,社會上多種思潮不斷碰撞,如果不堅持開展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各種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思想就會泛濫成災。因此,必須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以革命英烈的故事鼓舞人,以先進模范的事跡鞭策人,以腐敗典型的蛻變警示人,通過教育,培養道德情感、增強榮辱觀念,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覺悟,幫助廣大黨員干部提高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自覺性。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在教育中,應認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根據不同情況深入細致地開展工作,既要注重思想上的釋疑解惑,又要想方設法解決黨員干部群眾的實際問題和工作中實際問題,拉近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必須創新形式。嚴峻的形勢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創新教育的形式,努力創新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等形式和載體,經常性地開展黨性、黨風、黨紀等主題或專題教育,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督促廣大黨員干部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模范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自覺抵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消極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自覺做到為民、務實、清廉,為在全社會樹立社會主義道德新風尚作出表率。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必須注重實效。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必須增強針對性,注重教育的實際效果。把理想信念教育和歷史使命、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結合起來。要結合不同的教育對象,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才能收到扎扎實實的效果。在理想信念教育中,針對傾向性問題,進行集中學習教育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納入經常性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真正使堅定的理想信念成為黨員干部的思想之魂、遠行之帆。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思想領域的主導地位,真正成為社會精神生活的“主旋律”。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樹立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社會風尚,培養和形成尊廉崇廉的從政環境,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氛圍。
北安市人民法院 許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