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君章 劉順濤 ]——(2011-8-5) / 已閱7212次
如何解決80后離婚中的四多四難問題
王君章 劉順濤
黑龍江省九三農墾法院對近三年所辦理的“80后”離婚案件進行了專題調研,發現大量“80后”當事人婚前多通過網絡等方式聯絡,交往時間短,雙方了解不夠充分就草率結婚,甚至相識不到一個月就“閃婚”,由于婚前彼此缺乏足夠的了解,婚后雙方一旦因家庭瑣事出現矛盾,不能互諒互讓,繼而起訴離婚。法院在審理這類案件時發現存在以下“四多、四難” 問題:
一是當事人外出務工多,文書送達難。“80后”當事人,特別是農村青年不愿在家務農,外出打工較多,案件受理后,雙方親屬不愿透露其聯系方式,給法院送達訴訟文書帶來困難,相當一部分案件通過公告方式送達,降低了訴訟效率。
二是雙方父母干涉多,案件調解難。不少“80后”當事人獨立自主能力較差,缺乏生活經驗,家庭責任感不強,遇事往往聽從父母安排。一些案件當事人經法院調解出現和解跡象,但由于雙方父母過分干涉,使雙方當事人矛盾升級為雙方家庭矛盾,導致難以調解。
三是經濟依賴多,財產分割難。很多“80后”當事人剛參加工作,經濟上對父母依賴較多,多數由一方或雙方家庭共同出資購買住房或其他財產結婚,形成財產標的大、爭議大、分割難的局面。此外,“80后”當事人的家庭財產具有類型多、關系復雜等特點,如證券、股權等新類型財產,在分割時也帶來很大難度。
四是意見分歧多,突發事件處置難。多數“80后”當事人是獨生子女,雙方長輩更多考慮各家在婚姻存續期間的付出,造成在是否離婚、子女撫養、財產分割等方面意見分歧較多,繼而引發雙方家庭之間的矛盾。現實中,經常出現雙方長輩牽頭、家庭成員多人參與到到學校搶孩子、到對方家庭搶財產、到上級機關上訪鬧訪等突發性事件。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根據工作實踐提出以下應對方法,以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
一是加強對“80后”當事人的道德法制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網絡媒體、宣傳欄、送法下鄉等形式,廣泛宣傳婚姻道德和法律法規,增強“80后”的法律意識和家庭責任感,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婚姻家庭觀念,妥善處理婚姻關系,避免“閃婚”和草率結婚
二是巧挖當事人聯系線索。對外出打工難于查找的當事人,充分利用“80”后群體重友情、講義氣的特點,通過親友關系群挖掘當事人去向線索,并動員當事人按時到庭,以提高訴訟效率,便于開展調解工作。
三是謹慎作出離婚判決。充分考慮當事人婚前感情基礎、婚后生活狀況和離婚具體原因等,積極開展調解工作,防止雙方因一時沖動而輕率離婚。同時,努力做好“80后”當事人父母的說服教育工作,引導其從子女的終生幸福考慮問題,避免因雙方父母過分干預而導致案件難以調解。
四是健全聯動工作機制。建立和完善防范與應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做到有預案、有措施,逐步實現法院、公安、基層民調組織的有效對接,形成防范突發事件的多重網絡。
黑龍江省九三農墾法院 王君章 劉順濤
二0一一年八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