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振厚 ]——(2012-7-13) / 已閱4333次
涉訴信訪是《人民法院報》社推出的2011年度十大關鍵詞的最后一項。雖然是最后一項,似乎與其他項相較還有些另類,但卻是法官們,尤其中基層一線法官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所以,自己也感覺言猶未盡,意欲再論。
再論的話題前文已經提到,是專家解讀時提出的三個難題的另外兩個:非法院自身因素和法院行使判斷權之后外部機制、力量銜接問題。
在論及法院自身因素問題時已提到,若屬實,依法依紀給予責任法官相應的處分,法官自是無話可說;如若是法官自身之外的因素或社會機制的問題,辦案法官卻要擔責,自然很難被講究責權利對等的法官們所接受。
法院自身之外因素有很多,經常說的地方保護、部門保護是為大家所熟知的。不過,我們稍加留意,好像這多年各類媒體也好,法院也好,提及的頻率下降了很多,法院自身更強調為大局服務。但頻率的下降并不意味這種現象的消失,它們對法院、法官的干預并未停止,“大局”這面大旗時不時被個別為了私利或小集體利益的人利用,法官們甚難抵御。而能夠利用“大局”作旗幟的,自不是一般普通老百姓,往往在地方或部門掌握著一定的話語權。網上有一則可能不太為人矚目的消息,某鎮政府因一、二審均敗訴,竟雇傭百人到縣市政府、省城上訪,脅迫法院改變判決結果。而后來的結果的確如其所愿,一審法院合議庭審判長竟因上訪事件被停職,案件則被發回重審。這種形式的上訪,出自肩負處理上訪工作的政府部門,大概是活學活用的“借鑒”了其接待過的某些信訪當事人的做法。或許有人會質疑這則消息的真實性,一旦你在各類媒體確認了還有更高層級的,“陜西省政府發函施壓最高法”這則報道,你就不會再有任何懷疑了。
曾在《法官的骨氣》一文中,引用明代一位“清官”對子女的囑托:丈夫遇權門須腳硬,在諫垣須口硬,拒賄賂贓錢須心硬,浸饞言須耳硬。話是這么說,要想做到,即便你有骨氣、勇氣,但效果未必好。畢竟,沒有決定權的骨氣改變不了最后的結果。在論及法院自身因素時已提到,當前我國法院行政化的管理體系,決定了辦案法官未必有最終的裁斷權。文書不經院庭長簽發,是違反法院規章制度的;合議庭意見必須服從審委會決定,這是現行法律“規定”。身為司法官員的法官,如若不遵守法律、“規定”,豈可妄談他人行為的合法、非法。不僅僅法官個人如此,有時甚至整個法院也難以抵御。案件被當成“燒餅”翻來覆去,即與此有著緊密的聯系。一如前述,法官的骨氣與勇氣,難以發揮實質作用,不妨以非法官人士作以類比。因為當事者是名人,知曉率較高,那就是中央電視臺流淚的趙普、“多嘴”的趙普,已有報道其可能去向是鳳凰衛視。廣為人知的名人尚遭受如此禮遇,何況并不拋頭露面、所辦的絕大多數案件并不為社會所知的普通法官。用基層法院法官們常自嘲的一句話:小法官一個。
至于與外部機制、力量實現無縫對接,更非一名“小法官”能為。即便貴為“大法官”的各級法院院長,面對復雜、林立的各類機關、部門、組織、企業,同樣是力不能及。僅以法院系統高度重視、政府部門還設有職能部門管理的調解工作為例,雖說各級法院都在積極構建大調解的工作格局,各級法院,尤其基層法院一審民事案件數量不斷增長的事實,足以說明效果遠未實現構建之初的目標。
關于涉訴信訪,有位法學家給這么一段順口溜加了一句話不得不提:不鬧不解決,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他加的是:胡鬧胡解決。既恰如其分,又一針見血,指出了當前解決信訪事件的亂象。確實,很多上訪者并非無理取鬧,但確有無理取鬧者確確實實通過信訪獲得了不正當利益。這恰如我們通常所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可作為法官,當依法辦事,如果因為擔心“胡鬧”,葫蘆僧亂斷葫蘆案就不可避免。法與訪,顯然法大,無論是誰,無論訪到什么程度,以適用法律為職業的法官,仍須依法辦案。法官們如果擔心“鬧”,或因為“鬧”,或由于當事人以“胡”字撐腰,就隨意超出法律的限度,對法官們實在是一種無奈,更是對法治的嘲諷。
作者:劉振厚
單位:信陽市平橋區人民法院
郵編:464100 電話:0376-636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