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會剛 ]——(2012-7-24) / 已閱11269次
就目前而言,我縣,鄉鎮兩級人民政府及各行政機關的內部執法監督機制還不夠健全,沒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監督體系,對違法行政、失職等侵犯相對人合法權益的行為的監督、整治的力度不足,不能及時的發現和糾正。
6、出庭參加訴訟的意識淡薄
2007年至2011年11月間,在我院受理的52件行政案件中,行政機關法定代表人出庭參加訴訟的有0件。行政機關一般只派委托代理人出庭,引發相對人的不滿情緒,導致很多本來可以通過協調處理的行政案件不能以協調的方式和諧結案。
四、如何應對行政敗訴風險
1、增強行政執法人員的法律意識,提高其法律素養
擁有一定的法律素養,是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必要前提。要依法行政,行政執法人員首先要對本部門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熟練掌握。這就要求,行政機關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出發,充分認識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縣的重要性,在全機關形成自覺學法、不斷懂法的風氣,積極督促各級行政機關領導干部及其他執法人員從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國的方略的高度出發,按照“三個代表”、“三個至上”重要思想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對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認識,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導,牢固樹立依法治國、執政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的理念,在開展工作時堅持保持憲法和法律至上的意識。
2、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培訓,提高其依法行政能力
行政職能需要由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去具體實施,其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決定著是否能將依法行政落到實處。為此,行政機關應對敗訴風險,降低敗訴率,其中的一個關鍵就是要加強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行政能力的培養,行政機關應設置專項學習培訓活動,確保行政執法人員將法律法規和政策研究透徹,進而在工作中遵紀守法,秉公執法,并形成依法辦事的良好習慣。并應該將學習培訓活動形成長效機制,不斷提高其運用法律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難題的能力,更好的踐行依法行政。
3、建立行政敗訴追責制度
據《人民日報》載,2010年5月,溫州市在全國率先建立行政敗訴追責制,凡屬于超越職權、濫用職權、未落實行政首長出庭應訴等9種情形而導致案件敗訴的,要追究直接責任人和主管領導的責任。(《人民日報》2011年02月23日版)該制度的出臺,對于強化各級政府及其部門首長的責任意識,規范其行使職權,貫徹依法行政,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這在全國構建法治責任政府的進程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榜樣作用,我縣行政機關應借鑒學習,建立行之有效的建立行政敗訴追責制度,督促行政機關領導干部重視依法行政和積極應訴。
4、完善內部法制機構,充分發揮法制機構的作用
我縣五年來的行政敗訴率相對之前有所降低,據調查,內部法制機構的貢獻不容忽視,它在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時起到了參謀、助手和把關的作用。但是,我縣行政機關的內部法制機構還不完善,有些行政機關的內部法制機構甚至還沒有建立起來,在處理行使社會管理職能問題或者應訴時,臨時抽調其他機構的人員頂替,導致依法執行能力比較低。在今后,我縣各行政機關都應建立并完善內部法律機構,把具有行政執法專業知識和較強的業務能力的人才充實到行政執法隊伍中來,提高行政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
5、建立健全行政執法的監督機制
建立健全的行政執法監督機制是依法治縣、依法行政得以有效踐行的保證。各行政機關首先應建立起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相結合的監督機制。在行政機關內部,建立健全相對獨立的行政執法監督機構,把執法與監督分開來的同時,在外部應充分發揮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作用,發揮人民法院的司法監督作用,還要加強輿論及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為此,必須進一步推動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執法公開,把行政機關行使職能的過程置于陽光之下。
6、重視法院的司法建議
行政機關要減少行政敗訴案件,法院的司法建議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法院具有法律專業的優勢,法院在辦理行政案件的過程中,對行政訴訟中反映的突出的或集中的問題形成司法建議,這些司法建議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行政機關根據這些司法建議,對其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存在的不合法、不適當的行政行為進行糾正,舉一反三,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今后,法院在審判工作中將堅持對發現行政機關的問題時提出司法建議,希望行政機關以正確的心態,重視法院的司法建議,吸取經驗教訓,提高行政執法能力。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