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鳳林 ]——(2012-9-18) / 已閱8641次
按照市人大《關于在全市公民中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宣傳教育的決議》,市政府精心組織,強化措施,普治并舉,積極推進依法行政,較好地完成了“六五”普法啟動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基本特點
(一)科學謀劃,建立和完善普法運行機制
市政府于去年召開了"五五"普法總結表彰暨"六五"普法動員部署大會,簽定依法治市工作責任狀,將"六五"普法工作納入重點目標責任制進行考核。各部門和單位相繼調整了依法治市、法治城市創建工作領導機構,制定出詳細的普法工作規劃和"法治城市"創建方案,強化普法機制建設,建立健全了考核、監督、保障和表彰獎勵機制,充實了普法工作隊伍。分期培訓了普法工作骨干,形成了市、鄉(局)、村三級普法組織網絡,為"六五"普法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二)創新載體,扎實開展"法律六進"活動
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充分運用"法律六進"平臺,發揮新聞媒體、普法信息員和"六五"普法講師團作用,將多種宣傳方式有機結合,加大宣傳力度,掀起普法高潮。通過法律進機關提高了公務員依法行政、公正執法水平;通過法律進學校提高了中小學生遵紀守法的法律意識;通過法律進社區化解矛盾糾紛、構建了和諧鄰里關系;通過法律進企業確保了安全生產、依法誠信經營;通過法律進軍營推動了軍民共建和雙擁雙扶工作;通過法律進鄉村維護了村屯穩定、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結合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和開展"12.4"法制宣傳日活動,召開了法治創建現場會,推廣了評選十星級法制文明戶的典型經驗,推動了民主法治創建工作的均衡發展。
。ㄈ┩怀鲋攸c,大力開展"法治城市"創建活動
市政府高度重視"法治城市"創建工作,突出學法、用法和依法行政這一重點,舉辦領導干部、后備干部及企業經營者法律知識培訓班,建立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學法檔案。將普法與依法治理有機結合,在民事調解、社區矯正等工作中具體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化解矛盾糾紛,維護了社會穩定。深入開展行業依法治理工作,對環境污染、毀林開荒、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及文化市場進行專項整治。以局聯鄉、村、企為平臺,創建法治聯系點,為群眾無償提供法律服務。成立全市法律咨詢專家組,定期邀請專家組成員參加市政府常務會,指導解決涉法信訪、房屋拆遷補償等事件,為推進依法行政,建設公正、高效法制政府做出了積極貢獻。
。ㄋ模⿵娀U,推動普法工作有序進行
市政府把普法工作納入全市"十二五"規劃認真謀劃,納入鄉局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中實行目標管理,層層簽訂責任狀,定期檢查考核,使領導干部的普法工作職責更加規范化、制度化。強化機構設置,配齊配強了人員,通過成立普法講師團,建立普法人才資源庫,加強法制宣傳陣地建設,提高了專兼職普法工作者的法律素養和業務能力,發揮了普法機構的職能作用。為保障"六五"普法正常啟動運行,市政府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及時撥付普法經費,為普法宣傳構建起強有力的保障體系,推動了普法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二、存在問題
一是普法認識需進一步提高,經費保障需要加大;
二是普法形式需進一步創新,宣傳覆蓋面需要拓展;
三是行業治理需進一步加強,行政執法水平需要提升。
三、幾點對策
(一)站在依法治市的全局戰略高度,充分認識開展普法工作的重要意義
要充分認識開展"六五"普法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政府,創建法治城市的重要方略;是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順利運行、實現經濟發展目標的重要舉措;是依法行政、公正執法、提高公民素質、構建和諧社會的可靠保證。要把"六五"普法納入我市 "十二五"規劃,深入研究,統籌安排,不斷完善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的普法工作體制,健全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普法宣傳機制,建立評估考核和激勵監督辦法,強化普法措施,拓寬普法渠道,整合普法資源,不走過場,層層負責,在全市形成齊抓共管的普法大格局,使普法成果惠及于民。
(二)站在創建法治城市、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安全戰略高度,創新形式、活化載體,開展好普法活動
要圍繞創建法治城市、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結合我市普法實踐,拓寬普法思路,創新普法載體。要充分利用創建民主法制示范村(社區)和開展"12.4"法制宣傳日等活動載體,通盤規劃,精心包裝,增強普法宣傳的吸引力和社會效果。要發揮新聞媒體和"六五"普法講師團作用,充分運用"法律六進"活動平臺,延伸觸角,豐富內容,加強普法宣傳陣地建設,開展群眾性法制文化系列活動。要發掘和培樹典型,弘揚法治精神,營造公民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會氛圍。
。ㄈ┱驹趯崿F經濟翻番目標的發展戰略高度,提升全民投身法治經濟的意識和能力
要深刻理解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市場主體間是平等地位的法理內涵,堅持普法服務中心,普法服務大局的原則,圍繞經濟發展戰略,在全市掀起貫徹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高潮。特別是在機關干部和企業家中,以學習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關的法律、法規為重點,有步驟、分時段地開展好物權法、合同法、公司法和財稅法等民商法學習活動,不斷提升領導干部和公務員依法決策、依法辦事的意識和能力;提升企業和工商業主誠信守法、依法經營的意識和能力;提升全民投身市場經濟的法律意識和抗風險能力;推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為實現經濟翻番目標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ㄋ模┱驹诮ㄔO法治政府的政治戰略高度,做到依法行政、公正執法
要以建設廉潔、高效法治政府為目標,打牢依法行政,服務民生、保障民利的宗旨意識,深入推進"法治城市"創建進程。要抓好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普法培訓,樹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的觀念,加強廉政法制教育,規范行政行為,提高依法執政意識和能力,促進政府高效、廉潔運轉。要建立普法激勵監督機制,保障經費按時核發到位,確保普法工作順利開展。要深入開展行業依法治理工作,普治結合,維護國家利益,保障群眾生產、生活安全。要不斷豐富"法治城市"創建內容,全方位建立法治聯系點,為群眾排憂解難提供法律援助,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努力提高全社會法制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