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相關問題研究

    [ 毛雪楓 ]——(2003-11-10) / 已閱41645次

    《立法解釋》從法律適用的角度解決了本罪的部分實體問題,較之《司法解釋》更為科學,對于有效攻克執行難,切實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意義。不難看出,我國關于本罪的刑事立法,是在發展中不斷完善。但是,從本罪的犯罪構成及訴訟程序上分析,在主客體范圍上仍不全面、追究程序和處斷上也不夠明確,尚難以解決人民法院在執行工作中出現的所有問題,十分必要對其進一步予以完善。
    二、對本罪的構成要件分析
     本罪是指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者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行為。根據我國現行刑事法律規范,其構成要件具有以下特點:
    (一) 犯罪主體
    按照刑法和《司法解釋》,本罪主體為特殊主體,主要是指有義務執行判決、裁定的當事人,即被執行人 。《立法解釋》又對該罪的主體進行了擴充,除被執行人之外,向法院提供執行擔保的人和銀行、有關國家行政機關等各類協助執行義務人,也可以成為本罪的主體。另外,負有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義務的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為了本單位的利益實施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行為,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對該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的規定,以本罪處罰。
    (二) 犯罪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人民法院的正常審判活動。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其對案件實體問題所作的判決及對訴訟程序和部分實體問題所作的裁定,是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具體形式,體現了國家的意志,具有國家法律的權威。判決和裁定一經生效,就具有法律強制力,有關當事人以及負有執行責任的機關和單位,都必須履行義務,不允許抗拒執行。維護這種生效判決、裁定的權威,就是維護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就是維護法律和法制的權威。
    《立法解釋》明確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對象之外延。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的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指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執行內容并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包括人民法院為依法執行支付令、生效的調解書、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等所作出的裁定。需要補充的是,上述裁定還包括認可臺灣地區有關法院民事判決效力的裁定及承認外國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和國外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的效力并予以執行的裁定。
    (三) 犯罪的主觀方面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是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判決或裁定,而故意拒不執行。筆者認為,如果確因不知判決、裁定已生效而未執行的,或者因不能預見或無法抗拒的原因而無法執行的,不應屬于故意拒不執行,不能構成本罪。而對于行為人多種多樣的故意拒不執行的動機,則不影響本罪的構成。
    (四) 犯罪的客觀方面
    根據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規定,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和裁定情節嚴重的行為,具體表現為:
    1. 要有拒不執行的行為。這種行為既可是積極的作為,如轉移、隱藏可供執行的財產等,又可是消極的不作為,如對人民法院的執行通知置之不理或者躲藏、逃避等;既可以公開抗拒執行,又可以是暗地里進行抗拒。不論其方式如何,只要其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即可構成本罪。
    2. 執行義務人必須有能力執行。所謂有能力執行,是指根據人民法院查實的證據證明負有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義務的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或者具有履行特定行為義務的能力。倘若沒有能力履行判決、裁定所確定的義務,則是不能執行,而不是拒不執行。如果行為人在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生效后,為逃避義務,采取隱藏、轉移、變賣、贈送、毀損自己財物而造成無法履行的,仍應屬于有能力執行,構成犯罪的,應以本罪論處。根據《立法解釋》,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包括五種情形:⑴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財產或者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此處所說的財產,既包括已被人民法院保全的財產,也包括尚未被限制權利的財產;⑵擔保人或者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或者轉讓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的財產,《立法解釋》對擔保財產的保護義務要求比被執行人財產更為嚴格,在財產轉讓行為中,被執行人財產須是無償或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而擔保財產則只需擔保人或者被執行人有轉讓行為即可;⑶協助執行義務人或第三人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后,拒不協助執行;⑷被執行人、擔保人、協助執行義務人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通謀,利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權妨害執行的;⑸其他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的情形。
    3.必須達到情節嚴重,才能構成本罪。情節尚不屬于嚴重,即使具有拒不執行的行為,也不能以本罪論處。負有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義務的人,除《立法解釋》規定的上述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的五種情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應屬情節嚴重外,參照《司法解釋》的規定,聚眾哄鬧、沖擊執行現場,圍困、扣押、毆打執行人員,致使執行工作無法執行的;毀損、搶奪執行案件材料、執行公務車輛和其他執行器械、執行人員服裝、執行公務證件及其他妨害或者抗拒執行造成嚴重后果的,都應認定為情節嚴重 。另外,被執行人為逃避債務而舉家消失,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一旦確知其下落且其有履行能力者,也可以視為情節嚴重而治之以本罪。
    三、認定本罪的幾個問題
    (一) 本罪與妨害公務罪和非法處置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罪的界限
    本罪與妨害公務罪和非法處置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罪較相近似,都屬于妨害社會管理秩序類罪范圍,所侵犯的同類客體都是國家對社會的管理活動和社會管理秩序,主觀上均屬故意,但三罪之間在犯罪客體、對行為方法的要求上又有一定的區別。
    1.它們所侵犯的直接客體不同。妨害公務罪指向的對象是依法執行職務或履行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以及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的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人民代表大會、紅十字會、國家安全機關以及公安機關的公務活動。非法處置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罪指向的對象是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而本罪指向的對象是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決、裁定,侵犯的的客體是國家的審判制度。
    2.在客觀方面,妨害公務罪表現為兩種形式 :⑴妨害國家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或履行職責時必須使用暴力、威脅的方法;⑵妨害國家安全機關以及公安機關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時造成了嚴重后果。非法處置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罪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隱藏、轉移、變賣、故意毀損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情節嚴重的非法行為;而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有能力執行而實施了拒不執行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裁定的情節嚴重的行為。
    3.就犯罪主體而言,妨害公務罪和非法處置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罪均為一般主體,而本罪的主體則是特殊主體,即負有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義務的自然人,根據現行法律規定,單位目前尚不能成為本罪的主體。
    在司法實踐中,有的當事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往往表現為故意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這種行為既是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又具有非法處置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的特征。筆者認為,如果為阻礙執行判決、裁定而故意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造成了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嚴重后果,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論處更為妥當。而對于以暴力、威脅方法妨害或者抗拒執行的行為,如對到現場強制執行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執行人員實施暴力、威脅,致使執行工作不能進行或造成嚴重后果的,按照《司法解釋》的規定構成本罪。但從構成要件方面分析,對執法人員實施暴力、威脅的行為,又具備典型的妨害公務罪的特征,其行為本身就應屬于情節嚴重,適用妨害公務罪更能體現出對暴力抗拒執行判決、裁定行為的嚴懲力度。因此,只要行為人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人民法院執行人員依法執行判決、裁定的,不論其行為是否影響了判決、裁定的執行,構成犯罪的均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1款的規定,以妨害公務罪追究刑事責任。①
    (二)本罪的罪數形態
    行為人在阻止人民法院執行人員執行判決、裁定過程中,如果使用暴力將執行人員或協助執行人員打成重傷甚至殺害的,是從一重罪處罰還是數罪并罰。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這種情形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從一重罪定罪處罰。筆者認為,這種情形如何處罰應視具體案件而定,如果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犯罪行為,即屬于想像競合犯,可以從一重罪按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處理;但如果行為人實施了兩個犯罪行為,侵害了兩個犯罪客體,構成兩個相對獨立的犯罪,即屬于牽連犯,應按數罪并罰的原則處罰,否則不足以體現從重的精神②。
    根據《立法解釋》的規定,被執行人、擔保人、協助執行義務人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通謀,利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權妨害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本罪的共犯論處。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擅權干預執行行為在構成本罪的同時,又因收受賄賂構成受賄罪,或者因濫用職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構成濫用職權罪的,應當按照吸收犯即重罪吸收輕罪的原則,依據刑法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三)本罪在審判監督程序中應注意的問題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生效后,當事人仍有提出申訴的權利。有些當事人在申訴時情緒比較激動,可能會與法院工作人員發生爭執或頂撞,但只要他未抗拒執行判決、裁定,就不能按本罪論處。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因為據以執行的判決失當致使判決無法執行,則不能對當事人定罪,而應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對失當的判決作適當改變;如果是由于執行人員執行手續不完備,態度蠻橫粗暴等工作錯誤而導致當事人抵制執行判決、裁定的,不應對當事人定罪。而應在糾正執行人員工作錯誤的基礎上再執行判決、裁定。對于行為人情節輕微的抗拒執行行為,也不宜作為犯罪處理,而應先行教育,進而再強制執行。
    四、關于本罪的訴訟程序
    執行難之所以由來已久且目前較為突出,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與司法機關在處理這類案件時所適用的訴訟程序有關。關于追究本罪的訴訟程序在實踐中采取過各種做法,在刑事訴訟法實施初期,對本罪的審理是人民法院自審自判, 根據1979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案件管轄范圍的通知》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6條的規定,按本罪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程序,由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直接受理并作出判決。但是按照我國的刑事訴訟理論,起訴權只能由人民檢察院、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行使,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實行不告不理原則,沒有起訴,就不能引起審判程序的開始。為能使審理程序符合上述規定,各地在司法實踐中采取過由申請執行人、法院執行法官或執行庭、作出裁判的人民法院充當原告等各種做法。隨著1996年3月17日新刑事訴訟法的通過以及隨后所作的法律解釋,上述規定已不再適用。按照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定》第4條的規定,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件屬于公訴案件,即應當由公安機關進行偵查,檢察機關審查批準逮捕、提起公訴,人民法院負責審判!端痉ń忉尅愤M一步明確該刑事案件由犯罪行為發生地的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并由犯罪行為發生地的人民法院管轄。1998年7月18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101條也規定:“在執行過程中遇有被執行人或其他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或者妨害執行情節嚴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將有關材料移交有關機關處理!庇纱,目前追究本罪的訴訟程序是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發現犯罪,整理材料移交給犯罪行為發生地的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再由犯罪行為發生地法院審理。
    適用這種訴訟程序,在形式上符合了我國的刑事訴訟理論和控審分離的發展趨勢,也與偵查、檢察和審判機關各司其職,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原則相一致,但也隨之產生一些實踐操作上令人困惑的問題,諸如執行法院在這類案件的立案偵查、批準逮捕和審查起訴中處于什么地位?在公安、檢察機關詢問證人、被害人的過程中,法院執行人員充當何種角色?在公安或檢察機關不同意立案偵查、批準逮捕或提起公訴時,法院將如何處理?法院將案件移送給公安機關立案查處的決定對公安、檢察機關來說是公文還是證據?根據地域管轄原則,這類案件可能由原執行法院或其他法院管轄,如由原執行法院管轄,法院以原來自己收集的證據作為定案的依據,是否在行使審判權時也充當了證人的角色?如由其他法院審理,那原執行法院是否負有出庭作證的義務?① 少數此類案件的發生本身就是地方保護主義的結果,再將這些案件交由當地的公安、檢察機關和法院辦理,怎樣才能不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和阻力? 筆者認為,本罪如簡單地適用由犯罪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審理的程序,機械地強調司法機關之間的制約,會使得在司法實踐中追究本罪環節繁多,可操作性不強,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被執行人不能產生有效的威懾作用,不利于有效打擊犯罪,客觀上也弱化了法院的公信力,損害了法院的權威。因此,亟待對本罪的訴訟程序進行修改和完善。
    五、對完善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幾點建議
    (一)、擴大犯罪主體范圍,提高法定刑期
    1、單位應納入本罪的犯罪主體,適用雙罰制
    單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事業單位以及機關、團體等社會組織,為了牟取本單位非法利益,或為了維護本單位局部利益,經單位集體研究或單位負責人決定,而故意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以及不履行法律義務,過失實施的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從我國刑法典分則的規定來看,單位犯罪廣泛存在于大多數的類罪當中,在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所屬的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中也不鮮見,共涉及23條33個罪名。在司法實踐中,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行為人絕大多數是法人或者其它組織,如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考慮到銀企關系而不履行協助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定義務,幫助藏匿、轉移或處置財產,一些單位領導集體決策對抗法院裁判的執行,煽動群眾圍攻甚至傷害執行人員。如2002年發生在西安的 “4·10”暴力抗法事件,西安亨通光華制藥有限公司組織數百名職工圍堵法院執行人員和前來解救的法院干警達10小時之久,公司竟公然組織車輛、盒飯、棉大衣為參加圍堵的職工提供后勤保障。這些行為實質上是單位行為、職務行為,較之自然人主體的對抗行為,具有更大的危害性,更應受到刑罰的制裁。但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并未把單位列為本罪的犯罪主體,作為被執行人的單位和負有協助執行義務的單位拒不履行判決、裁定,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只能對單位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按自然人犯本罪論處。而不能對單位判處刑罰。筆者認為,為有效打擊各類拒不執行判決、裁定行為,應當把單位明確規定為本罪的犯罪主體,在追究時實行“雙罰制”,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判處刑罰。
    2、擔保人以外的第三人也可以成為本罪的犯罪主體
    在司法實踐中,常常遇到這種情況,在被執行人對第三人享有到期債權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向該第三人發出履行到期債務通知后,第三人既不提出異議,也不履行,同時有隱藏、轉移、無償或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故意毀損財產的行為,致使人民法院無法執行被執行人對其享有的到期債權。又如因借用、租賃等合同關系占有被執行人財產的人,得知人民法院欲強制執行被執行人的財產時,在未與被執行人通謀的情況下隱藏、轉移其占有、使用中的被執行人的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等等。在此類情況下,能否以本罪對第三人定罪處罰,《立法解釋》沒有明確。筆者認為被執行人、擔保人以外的第三人也可以成為本罪主體,可以適用本罪對第三人定罪處罰。①
    3、提高法定刑期,并處罰金刑
    我國的刑事立法理論認為刑罰的目的在于教育,強調懲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規定,犯妨害公務罪及本罪的最高法定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筆者認為,現行法定刑期處罰偏輕,與嚴重的拒不執行判決、裁定行為特別是聚眾圍攻沖擊型的暴力抗法事件造成的惡劣影響不相適應,難以達到刑罰對行為人的特殊預防目的,更談不上達到對社會公眾的一般預防目的;趫绦须y和暴力抗法事件屢禁不止的現狀,應該加重本罪的法定刑,以確保刑罰效果的實現。
    罰金刑的基本功能在于通過一定數額財產的所有權的剝奪,形成一定的制裁結果,藉此強化行為人的規范意識,以期達到抑制、預防犯罪的目的;或者通過財產的剝奪杜絕繼續犯罪的可能性。罰金刑并不具備類似自由刑持續作用于犯罪人人格的強制功能,也不直接剝奪犯罪人的行為自由,屬于“非設施化”的刑罰方法,一般適用于較輕微的犯罪以及以財產為目的的犯罪。②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犯本罪的可以處以罰金刑,筆者認為,對于拒不執行判決、裁定這種犯罪行為,特別是拒不執行以給付財產為內容的判決、裁定的,單純適用罰金刑遠不能起到足夠的作用,應一律在科以自由刑的同時并處罰金,以充分發揮罰金刑對這類貪利型或財產型犯罪的抑制作用。
    (二)、完備犯罪客體范圍,科學確定罪名
    1、將人民法院生效的調解書直接納入客體范圍  
    根據《立法解釋》,本罪侵害的對象是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執行內容并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雖然包含了為依法執行支付令、生效的調解書、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等所作出的裁定,但并未將有執行內容并已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直接納入客體范圍。在實踐中,有些當事人為規避法律常采取假意調解而實質上拖延、躲避執行的辦法,如“浙江陳建明拒不執行人民法院調解案①”, 陳建明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協議,舉家攜款外逃,采取欺騙、躲避的方法抗拒執行。筆者認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調解書,是與判決書、裁定書同樣體現人民法院司法權威、具有法律效力和強制執行效力的一種司法文書。從犯罪構成看, 拒不執行人民法院調解書與拒不執行判決書、裁定書具有相同內容,犯罪主體均是特殊主體,即都是負有執行法律義務的人,客體均是侵害人民法院的司法權威,主觀方面均是直接故意,客觀方面也都是表現為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行為。因此,拒不執行調解與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屬同種罪名,應直接納入本罪客體對象范圍。
    2、人民法院生效的決定、通知、命令亦應納入本罪對象
    人民法院的生效決定、通知和命令,均是體現法院審判權的重要法律文書。其中一些因其所解決問題的特定性,甚至不允許復議和上訴,如人民法院的決定,具有即時執行的法律效力。②這些法律文書和判決、裁定一樣,都是司法權的有形載體,均對當事人有約束力和強制力,對社會公眾有指引、評價、教育和預測的規范作用。無論是拒不執行哪種生效的法律文書,都是對審判權的褻瀆,如不及時予以制裁,都足以降低人民法院的社會公信力,損害司法權威。事實上,一般公眾并不能完全了解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或其他法律文書的區別,他們只認為這些法律文書是人民法院代表國家法律意志作出的,都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因此,將人民法院生效的決定、通知、命令納入本罪對象,有助于維護人民法院的司法權威。《立法解釋》已將人民法院的協助執行通知書作為本罪的犯罪對象明確下來,按照這個精神,也應將其他法律文書納入本罪對象。
    在對本罪的犯罪對象進行上述擴張的同時,很有必要對本罪的罪名予以完善,可以將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的罪狀修改為“對人民法院的生效法律文書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改罪名為 “拒不執行人民法院司法文書罪” ,這樣既可以全面反映此種犯罪侵害的對象,也更有利于維護了人民法院司法文書的權威。
    (三)、健全和完善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訴訟程序
    建立符合程序正義標準的法律程序是立法的重要目的,也是審判方式改革的重要內容和目標保證。在司法實踐中,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行為大多發生在人民法院執行程序中,有的甚至就發生在執行案件的現場,與法院的公務活動密切相關,是一種“發生在法官眼前的犯罪”,能否構成該罪,法院最有發言權。加之情況特別緊急,必須立即采取果斷措施,如當場予以民事處罰甚至決定逮捕,盡快交付審判,以有效地制裁犯罪、排除妨害①。因此,筆者認為,追究本罪的訴訟程序應在明確偵查、檢察和審判機關分工原則的基礎上,做到有利于準確、及時查明犯罪事實,正確適用法律,有利于減少公安、檢察、法院之間的互相扯皮,有利于節約訴訟成本,樹立法律的尊嚴。以使司法活動的阻礙和浪費最小化、效果和支持最大化。結合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歷史發展和借鑒外國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筆者就如何健全和完善本罪的訴訟程序,提出以下建議:
    1、人民法院民事處罰為前置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第一百零三條和第一百零五條,規定了人民法院對訴訟參與人、義務協助人和其他人的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及拒不協助執行的行為,可以予以罰款、拘留,被處罰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人民法院通過民事處罰及復議程序,完全可以查清并確認被處罰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行為是否存在的客觀事實,并根據確認的事實證據依法作出相應的處罰。人民法院在作出處罰決定后,不能再補充證明被處罰人存在拒不執行判決、裁定行為的證據,并將上述有關材料形成完整且相對獨立的《處罰卷》。當被處罰人的上述行為造成了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或其他嚴重后果,人民法院認為構成犯罪時,將有關法律意見和《處罰卷》向公安機關移送,被處罰人經審定罪判刑的,民事處罰確定的罰款數額從罰金刑中扣減,拘留的日期折抵相應刑期。這樣做既能促使人民法院在處罰前重視對被處罰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行為的調查取證,向公安機關移送客觀合法、充分詳盡的證據材料,有利于公安、檢察機關盡快完成立案偵查、起訴等工作,也可使案件的執行程序不因追究被處罰人刑事責任而中斷,案件的的執行工作仍可依法定程序繼續進行。
    2、致使判決、裁定不能執行或造成嚴重后果為條件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    下一頁

    ==========================================

    免責聲明:
    聲明:本論文由《法律圖書館》網站收藏,
    僅供學術研究參考使用,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

    論文分類

    A 法學理論

    C 國家法、憲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經濟法

    N 訴訟法

    S 司法制度

    T 國際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成人毛片 | 久久只有精品视频 |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观看 |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久爱网 |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 在线久草 |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网站 成人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 波多野结衣一区在线 | 国产国语对白一级毛片 | a一级网站 | 大片在线播放日本一级毛片 | 男人天堂新地址 | 欧美大片在线观看成人 | 婷婷尹人香蕉久久天堂 | 91极品尤物| 久久免费在线观看 | 免费一级特黄欧美大片久久网 | 国产成人在线视频播放 | 日韩三级小视频 | 亚洲一区欧美一区 | 亚洲人成人毛片无遮挡 | 九九九九九九精品免费 | 日本一级爽毛片在线看 |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寡妇天天综合久久影院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小说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 | 草久久免费视频 | av狼论坛 | 久久精品国产影库免费看 | 国产在线不卡视频 | 黄色a网 | 最新主播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ririai99在线视频观看 |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天天性色 | 国产成人午夜极速观看 | 日韩精品小视频 |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 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 韩国免费a级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