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石坤 ]——(2012-12-19) / 已閱14378次
[內容摘要]
在我國,法律意義上的未成年人,是指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者。處在這個年齡段上的人,實施了危害社會、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人,即未成年犯罪人,習慣又稱為“少年犯”。“未成年社區矯正”是把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置于自己家庭生活的社區,接受懲罰和矯治,并促使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日益上升且重新犯罪率高,這給我國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帶來很大的壓力。
[關鍵詞]未成年人;社區矯正;難點分析
在我國,法律意義上的未成年人,是指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者。處在這個年齡段上的人,實施了危害社會、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人,即未成年犯罪人,習慣又稱為“少年犯”。“未成年社區矯正”是把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置于自己家庭生活的社區,接受懲罰和矯治,并促使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日益上升且重新犯罪率高,這給我國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帶來很大的壓力。
一、未成年矯正對象的身心特點
正處于青春躁動期的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其敏感、自我意識過強、逞強好勝、易沖動,同時由于法治意識較為淡薄,分辨是非、抵制誘惑的能力相對較差,加之受文化素質、生活環境、個人閱歷等因素的限制,就其犯罪心理的形成及犯罪行為的實施,與成年人犯罪相比,具有較大的特殊性。隨著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個人意識日趨強烈,同時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盲目性,其心理和行為往往受到自身情緒或感情的左右,在特定的條件下,其自身因素與所面臨的社會環境,生活環境等外界因素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種心理品質上的惡度,導致犯罪心理的形成。
二、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重新犯罪的難點分析
一是未成年矯正對象自身方面。大多數情況下未成年矯正對象都是無所事事。即使是為他們介紹了一定的工作,往往是嫌工作辛苦且待遇過低,干不了多久就會自動放棄,之后又會和以前的團伙成員或社會上一些不良少年混在一起,延續以前不良的習慣,徘徊于犯罪邊緣,稍有不慎便會重走老路,引發重新犯罪。
二是未成年矯正對象家庭方面。一些未成年矯正對象的父母溺愛子女,怕丟面子,視社區矯正管理為有意刁難,甚至幫助子女對抗,這樣的家庭環境導致的未成年矯正對象重新犯罪的比率是很高的。
三是未成年矯正對象學校方面。學齡未成年人“犯罪即失學”的情況普遍存在,特別是已滿九年義務教育的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面臨著原就讀學校勸退、重新擇校遭拒的尷尬局面,較難以同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
四是未成年矯正對象就業安置方面。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輟學后馬上面臨就業問題,但不滿十八歲就業,欠缺必要的從業保障;到達就業年齡的,因不具備相應的知識及技能,在從業領域和薪資待遇上具有一定局限性,這種由就業安置帶來的不穩定性亦加大了社區矯正管理的難度。同時,長期無業容易造成未成年人重新犯罪。
五是社會不良文化影響方面。隨著網絡影視等文化事業的迅速發展,一些不健康的黃色書刊、影像制品等泛濫成災,非法電子游戲廳屢禁不止等等,這些不良文化現象直接腐蝕著未成年人的心靈,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成長產生著嚴重影響。
三、對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工作的建議
一是未成年矯正對象服刑意識淡薄,服刑表現往往不穩定,日常管理中更需要嚴格地執行社區矯正的各項管理制度。要求按時報到、每月進行思想匯報、定期參加集中教育,外出必須請假。通過嚴格的管理培養矯正對象遵紀守法的習慣,將未成年矯正對象的重新犯罪率降到最低。
二是通過組織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使他們明白自己的違法犯罪行為給他人、家庭、社會造成的危害,懂得社區服刑不等于無罪,是黨和人民對他們的關心、愛護和希望,從內心深處洗滌不健康的思想污垢,真正知罪悔過,珍惜來之不易的改造機會。
三是挖掘社會資源,尋找民間公益團體,為未成年矯正對象及其家庭提供公益活動項目,增強未成年矯正對象的社會參與感,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為矯正工作創造良好的氛圍。
四是對未成年矯正對象實施心理矯正。心理矯正是一種科學的矯正方法,是保證矯正質量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人性化管理的具體體現。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世界觀尚未定型,人生觀顯著錯位,價值觀嚴重扭曲,在違法犯罪時,很大程度是由不良心理支配,誤入歧途,走向犯罪。他們的自私、貪婪、自卑等不良心理,如果不及時予以矯正,就會破罐破摔,自暴自棄或拒絕接受矯正,最終導致走向重新犯罪之路。
五是注重維護未成年矯正對象未被法律剝奪的權利,特別是受教育的權利,以提高對未成年矯正對象教育的針對性和挽救的實效性。
六是家長要切實履行法定的監護義務,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要從小事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習慣,給與足夠的關心照顧和正確的教育引導,密切關注孩子的思想、行為,對不良行為要及時預防和矯治,要多于孩子交流溝通,傾聽他們的煩惱,化解他們的憂慮,以文明的談吐舉止,樂觀的態度,高尚的情操,進取的精神感染子女,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促進未成年人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違法犯罪的苗頭扼殺在萌芽狀態。
七是必須促使未成年矯正對象學習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為其順利回歸社會就業、生活創造有利條件,防止其閑散在社會上,重新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
八是要積極與婦聯、教委、共青團等部門加強聯系,根據未成年矯正對象思想活躍、精力旺盛等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幫教活動,為未成年矯正對象營造健康向上、寬松文明的矯正環境。
【注釋】
[1] 丁迺強:《淺析對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的管理》
[2]宋曉軍:《青少年社區矯正工作亟待關注的若干問題及建議 》
[3]薛松:《對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對象監管教育的幾點思考》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