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奕 ]——(2013-1-15) / 已閱4823次
在大眾文化當陽稱尊的時代,法律人必須是一個優秀的故事講述者。與優秀的小說家類似,最具競爭力的法律人往往通過人們熟悉的情感、欲望和動機敘述,對事實加以再現,對規則作出讀解。法律人看《西游記》,不僅要看到表面的規則,更要體悟規則背后的情欲敘事。
《西游記》成書于明中葉后,當時處于商品經濟繁榮、世俗生活鼎盛的“轉型”期。“存天理、滅人欲”的程朱理學日漸頹敗、曲高和寡,強調“見心明性”的陸王心學因時而盛,為萬千草民的情欲紓解創設了重要理據。人性的渴求終于得到爆發性的釋放,情欲開始成為市井文學的主流表達對象。
人之情欲,既然不能堵塞,那就只能疏導,這就需要高明的法律控制術。通過法律對部分情欲正當化,合法的情欲釋放可以“去政治化”,轉移民眾的生活焦點,化解底層的怨恨戾氣,同時還可以帶來消費提振、經濟繁盛、租稅增多、國庫充盈,何樂而不從?在情欲正義的汪洋大海中,民眾的心性可以得到律法的啟蒙。
在《西游記》中,孫悟空是最先亮相的第一主人公。他無父無母,出于石卵,化身為猴,天生神力。他不是凡人,本不應有七情六欲,但在整部《西游記》中,孫悟空從妖到佛,始終“有情有義”,本性不改。孫悟空遵循的是自由無礙的自然法則,認同的是情欲正義的終極理據,這種個人主義的律法勢必難為體制化的法律容納,犯規獲罪再贖罪立功,成為其生命歷程的主線。他反抗天條,后因罪受懲,皈依佛門。他修持心性,匡正情欲,除去了先前的不少毛躁習性,變得日趨世故圓滑、老練沉穩,但旺盛的爭斗心和求勝欲還是如影隨形,難以克服。
如果說孫悟空主要代表自由的精神情欲,豬八戒則是世俗物質情欲的總化身。豬八戒有著驚人的食量,常人難及的超強食欲。為了有效規制,唐僧為他取了八戒這個諢名,意在治其“五葷三厭”的口腹之欲。但事實上,這種食欲控制從頭到尾都歸于失敗。貪吃的豬八戒最后被如來封為“凈壇使者”,獲得盡情滿足食欲的特權,表達了佛法對豬八戒,甚至是凡人食欲的妥協和肯定。
在《西游記》中,孫悟空代表“金”,豬八戒代表“木”,“金克木”的五行邏輯隱含了“情欲控制”的深意。孫悟空與豬八戒的武功和本事各有千秋,但情欲控制的能力卻高低立判。孫悟空能成佛,豬八戒只能封個使者,除了形式上的功績評定,根本還是情欲表現的佛法測量。
下面說唐僧。正是他,堪稱《西游記》中真正的“情欲王子”。論前身,他是佛前弟子,金蟬長老托世。但論修為,他只不過是人在囧途的俊秀膿包。他忍不得饑餓,受不了驚嚇,經不起挑唆,扛不住煎熬。但他抵御美色的禪心卻是無敵天下,至少凡間罕有,就連飽經風月滄桑的孫悟空也由衷佩服。唐僧能戰勝色欲、坐懷不亂與嚴密的佛界監管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佛界對取經領頭人的色欲考驗極為頻繁,除了一撥撥美女妖精的主動挑逗,還選派了諸位菩薩親自出馬,目的是讓唐僧明白上層監控層級之高、過程之長、花樣之多,不要心存僥幸,最好是對女色產生天然的畏懼性抗體,如此才能保住真身、取得真經。就唐僧而言,自出家起犧牲色欲,目的是換來成佛正果。如果成不了佛,甚至命都難保,他的色欲控制防線就會崩潰。佛界深諳此點,對唐僧的色欲考驗雖然力度空前,卻保持著適可而止的底線。每當唐長老意亂情迷,外界救援總會如期而至。他總是在絕望中看到希望,在亂性時重回正性。即使唐僧遭強力而泄元陽,依佛法慣例,也不應受到苛責。佛經有載,曾有菩薩因遭惡人奸污向佛祖懺悔,佛祖并不覺得她有任何過錯。
在《西游記》中,唐僧是最情欲化的“雙面人”。他愛哭,動輒滴淚,甚至號啕,哀懼之情彌漫取經全程;他耳根軟,愛順從,討厭不聽話、有本領、喜賣弄的行者,與世俗的八戒更貼心;他不好炫耀,尊重他人,警惕口舌之禍,把虛懷和誠信看得很重;他目的堅執,面見佛祖,取回真經,報答唐王。他有自知之明,承認自己的修為才能多有不及,經常向悟空討教佛經的詮解。他還很念舊,即便成佛之后,他仍不忘再回首,見故人,憶往事。這樣的唐僧,如何能說是滅情滅欲的化身?
與唐僧最相似的,是沙僧。沙和尚之名,源自唐僧說他最像“和尚”。沙僧先為人,后成仙,因罪被貶為妖,后被收服,皈依佛門。他與唐僧的相似點很多,比如虔敬、形式主義,但他沒有唐僧的地位,經受的考驗不多,承擔的使命有限。他也有些貪財,但沒見其好色,這或許與其曾擔任宮闈之官有些牽連。因其情欲控制的良好表現,破格升為“大職正果”。
白龍馬,嚴格說來應是唐僧的“二弟子”,但因化身為馬,未列名冊,最后也得了正果,加封為八部天龍馬菩薩。因其不可饒恕的逆反之罪,佛界對他的情欲考驗主要集中于“忍從”,并以曾經在天庭管馬的孫悟空為其主要監督者。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西游記》主人公的情欲實踐都受到了佛界的嚴格監管。佛界對情欲控制的主要依據是佛法,但佛法的治理并不是絕對統一和有效的,有時候還會完全失敗。佛界明知無力根除情欲,卻要竭力控制情欲,原因不外乎:通過情欲控制彰顯佛法的權威,同時改變人格心性,使信徒不斷接近理想彼岸。在《西游記》中,佛法獲得了比天條更成功的情欲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