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重 ]——(2013-4-19) / 已閱5202次
傳統上,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無論是假冒、非法出售、擅自制造還是侵犯商業秘密,其犯罪行為的發生地和危害結果地總是相對明確的。簡言之,傳統類型的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行為總會與特定的物理空間發生直接、穩定的聯系,因此適宜適用犯罪地管轄原則。然而,將該原則用于云計算環境所發生的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時卻會遭遇一定困難。
所謂云計算,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信息應用方式,是由用戶、分布式服務器和數據中心經由互聯網組成的系統。分布式服務器和數據中心由各種網絡服務商提供,被許可的用戶可以從世界任何地方經由互聯網訪問并運用儲存的信息。與傳統信息應用方式相比,云計算最大的特點在于信息的存儲與調用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云計算所依托的數據和信息不是基于個人電腦的存儲,而是由互聯網所連接的遠程數據庫。云計算系統根據用戶的指令按需調用信息資源,通過網絡將分布在不同位置的硬件、軟件等資源集中起來組成虛擬主機供用戶使用。
但必須注意的是,云計算在帶來信息共享極大便捷的同時,一旦被犯罪分子利用,其所造成的社會危害也將被放大。同時,由于云計算的虛擬化與動態化特征,導致犯罪行為很難與某一特定的物理空間形成直接、必然的聯系,使得一旦發生嚴重侵權構成犯罪時,難以明確其犯罪地。
例如,用戶如需在線觀看電影,云計算系統根據用戶指令向若干分布于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國家的網絡設備尋找該視頻作品,然后按照某種算法或網速快慢從這些網站上分別獲得該視頻某部分或片段,加以排序或重組,再傳遞到用戶設備中。此種情況下,用戶所在線觀看的視頻并非來源于某一個網站而是若干網站,其中既可能有來源合法的,也有侵權的,或者全部片段都涉嫌侵權但分布在不同網站上。雖然目前尚未出現此類型的嚴重犯罪,但隨著云計算的大規模廣泛應用,必須重視云計算環境下知識產權的刑事保護。
云計算環境下信息的存儲與調用方式的變更雖然對侵犯知識產權案件的地域管轄提出了新挑戰,但并不意味著云計算環境下犯罪行為完全無跡可尋。由于云計算系統中的活動依賴于多臺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而每一臺計算機都有唯一的網絡空間地址,即IP地址。由此可以通過確定犯罪者進入的IP地址,找到所在服務器的地理位置,從而為云計算下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行為與現實物理空間建立對應的地域聯系,并由此確定其地域管轄。同時,盡管技術新穎,形式多樣,但本質上云計算服務提供者仍然屬于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范疇。按照其服務種類,云計算服務提供者可以劃分為提供基礎設施的服務者,提供平臺的服務者和提供軟件的服務者三種類型。
提供基礎設施和提供平臺類型的云計算服務提供者通常并不直接提供作品、音像制品等,而是為用戶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器、操作系統、搜索、鏈接、傳輸等中間服務,一般不承擔直接侵權責任。但如果知道用戶利用其服務侵害他人知識產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用戶承擔連帶責任,情節嚴重可能構成犯罪。其中,“知道”的主觀狀態包括“明知”和“應知”,即云計算服務提供者自行知道或經通知知道用戶利用其服務侵害他人知識產權的事實。
此外,承擔責任的云計算服務提供者不僅因其主觀上對行為“知道”,在行為上則表現為有能力采取合理措施制止侵害行為而故意不作為,因為從技術上云計算服務提供者能夠有效監測和阻止用戶的不法行為,拒絕為涉嫌侵權或犯罪用戶提供訪問或其他服務。而提供軟件的云計算服務者為用戶在線提供計算機軟件,如果這些軟件沒有合法來源,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情節嚴重則可能構成犯罪。
可見,云計算環境下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與一般計算機網絡犯罪并無本質差別。在確定案件管轄時,仍然適用犯罪地管轄原則,即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布的《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2條的規定,犯罪行為發生地的網站服務器所在地,網絡接入地,網站建立者、管理者所在地,侵權作品上傳者所在地,被侵害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及其管理者所在地,被告人、被害人使用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所在地,被害人財產遭受損失地以及受到實際侵害的犯罪結果發生地均為犯罪地,該地法院有管轄權。
由于云計算犯罪必須借助于計算機設備通過網絡實施登錄云計算服務系統的行為,計算機設備作為犯罪工具被視為是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延伸。因此計算機設備的所在地包括網站服務器所在地、網絡接入地、網站建立者及管理者所在地等,均可以被視為犯罪地。此外,將網站服務器所在地等計算機設備所在地作為犯罪地更能方便犯罪證據的收集和取證,因為犯罪相關信息如用戶上網信息、使用云計算服務的操作指令等都會存留在云計算服務提供者的計算機終端設備中。由于云計算信息彈性調配與異地資源共享,犯罪行為可能同時分布于多個地域,使得多個犯罪地法院都有管轄權。對于跨區域實施的犯罪行為,犯罪地公安機關可以一并偵查、并案處理。由最初受理的法院審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法院審判。
(作者為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