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鳳林 ]——(2013-5-26) / 已閱9737次
2011年第二次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貫徹實施以來,筆者抽出時間,對這部法律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學習,感到這部法律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一部立法體例獨具特色、內容豐富實用性強、兼收并蓄與時俱進、中國特色濃厚鮮明、責任明確便于操作的公安行政法律。并對當前交警部門貫徹執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現狀進行了詳細調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梳理,對如何實施有效對策進行了認真思考,撰文如下,僅供商榷。
一、工作經驗
公安交警部門圍繞"安全、暢通、高效、和諧"的管理思路,恪盡職守,忠實履責,依法管理車輛和駕駛人員,嚴肅查處各種交通違法行為,全力維護交通安全秩序和道路治安秩序,為維護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促進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成果一:強化宣傳,深入開展普法工作
積極參加全市 "六五"普法宣傳活動。利用宣傳月、宣傳周、"12.4"普法宣傳日,對《道路交通安全法》進行廣泛宣傳。加強高速公路封閉區內的宣傳設施建設,在隧道和跨線橋設置宣傳字塊,在服務區和收費站口設置固定宣傳標語, 在轄區設立服務咨詢臺,制作展板,印發了大量宣傳單和宣傳冊。開展交通安全"五進"宣傳活動。組建"五進"普法宣講隊進學校、企業、客運公司和運輸隊講授交通安全課。利用廣播、電視進行普法宣傳。通過專題視點訪談欄目,新聞通訊、經驗介紹等宣傳《道路交通安全法》。走訪村屯進行宣傳。與派出所、公安交警中隊建立協同聯系制度,走基層、入村屯、進農戶,宣傳交通安全法規知識,消除了交通管理盲區,提高了廣大群眾的交通安全意識。
成果二:積極預防,不斷完善預防體系
制定《惡劣天氣應急管理預案》、《運輸危險化學品車輛交通事故現場處置預案》和《路面積雪結冰交通堵塞疏導工作流程》,開展交警崗位大練兵活動。通過開展經常性的有應急預案現場演練和無預案隧道火災事故模擬演練,提高了民警應急出警和處置突發事故的能力。建立與省市大醫院、鄉鎮醫院、市直有關部門聯系協作制度。定期召開工作聯席會議,溝通協調,積極預防,協作救援,有效地遏制了交通事故災害的發生。排查和整改安全隱患,確立重點管理路段,排查上報了隧道照明、排水、防凍、消防等多項安全隱患,增設了應急出口和警示標志,整改了安全隱患。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嚴格按照《道路違法行為處理程序規定》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巡邏執法,做到積極預防,快速出警,執勤必備執法記錄儀,執法行為全程跟蹤錄像,促進了規范化行政執法。
成果三:依法整治,有效維護交通秩序
針對春運、兩節等特殊時段進行集中交通整治,構建祥和假日。開展"超速、超員、超載和疲勞駕駛"專項整治,提升了駕駛員的安全意識。針對客運車輛開展"六必查"重點管理,確保了廣大乘客的安全。開展"大排查、大教育、大整治"違法貨運專項行動,嚴懲改裝車車主,打擊超高、超寬、超長、超重載貨行為。堅持執法巡邏車24小時上路,全天侯巡邏,全天侯執法,全天侯維穩。通過開展依法整治行動,所轄路段事故發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成果四:搞好培訓,大力提高執法能力
把隊伍建設作為重中之重,開展經常性的業務培訓活動,堅持每月兩次集中學習制度化,落實大隊領導輪流輔導業務制度,為民警釋疑解惑。邀請支隊業務骨干、法制民警、檢察官等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前來授課,提高了民警的綜合素質和法律素養。組織現場觀摩"醉駕"庭審活動,加深對《道交法》的重視、理解與適用。開展以老帶新的 "傳、幫、帶"活動,提高了年輕民警的實戰水平。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培訓活動,提高了民警對《道交法》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確保了交管工作有序開展。
二、存在問題
問題一:警力嚴重不足。轄區多雨、多雪、多彎、多坡,路況復雜,既要負責日常巡邏執法、交通事故處理,又要負責轄區案件偵破、治安管理,疲憊作戰,工作壓力大。
問題二:存在執法瑕疵。一是對農用面包車使用定位不明確,拉人"非法營運",拉貨"客貨混載",車主無所適從。二是存在超載罰款不卸貨、罰款不開票現象。三是存在超載不檢斤、罰款隨意現象。
問題三:存在講情、說情等干擾執法現象,外部執法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
三、有效對策
對策一:深化認識,認真執行好《道路交通安全法》
把"依法管理、方便群眾,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暢通"作為第一要務,學習和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法理精髓,發揮高速交通安全管理在國計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服務中心、服務大局的能力。落實上級交警部門關于"安全、暢通、高效、和諧"的管理思路,科學組織交通勤務,提高道路通行水平,努力實現"降事故、保安全、保暢通"的目標,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創造平安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
對策二:嚴格執法,全力維護好交通安全和道路治安秩序
把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維護交通安全和道路治安秩序作為第一責任,強化客運車輛管理,開展"大排查、大教育、大整治"貨車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嚴肅查處車輛改裝、拼裝;超載、超高、超寬和超速等違章行為,確保道路交通安全暢通。搞好現場勘察和事故責任認定,規范事故處理程序,積極偵破刑事案件和交通逃逸案件。建立和解、調解快結快賠機制,依法查結轄區治安案件。做好警衛工作,部署警力迅速有力,道路管制科學有效,減少對群眾的干擾,確保警衛工作萬無一失。深刻理解《道交法》與侵權責任法,與許可、強制、處罰三部行政行為法和復議、訴訟、賠償三部救濟法的位階關系,正確適用法律、法規,提高執法質量,全力維護交通安全和道路治安秩序。
對策三:創新警務,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把創新社會管理,提升執法、管理和服務水平,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創新警務模式,公開辦事流程,簡化辦事手續,建立聯系協作制度,努力打造群眾滿意的新型警務工作。結合"六五"普法,建立警企、警校共建單位,開展"五進"交通安全教育活動,提高全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識。完善處理交通事故預案聯系會議制度,定期研究事故發生規律,研判安全形勢,排查道路安全隱患,搞好交通事故預防。嚴格處理農用車、低速載貨汽車違法載人、無證疲勞駕駛、酒后駕駛、超員超速等交通違法行為,強化巡邏力度,用好執法記錄儀和警務移動終端,有效遏制交通事故、災害的發生,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對策四:從嚴治警,全面提升交警素質和執法形象
把從嚴治警、科技強警,提升交警素質和執法形象作為措施保障,深化"忠誠、為民、公正、廉潔"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抓好隊伍正規化、警務信息化、執法規范化建設,強化業務考評,開展好法制培訓和崗位大練兵活動,提升現場勘察、調查訪問、提取痕跡物證的能力。實施科技強警、信息化辦案,完善交通事故分析研判機制,開展視頻監控、網上追逃,推動交警工作科學發展。嚴格遵守《 五條禁令》,運用多種形式監督和規范執法活動,拓展群眾投訴渠道,自覺接受行政監察,社會公眾的監督,提升交警執法形象。加大警務保障投入力度,增加警力,從嚴治警與從優待警相結合,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作風過硬、業務精通、執法公正的交警隊伍,為營造有序、安全、暢通的道路交通環境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