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號朋 ]——(2013-8-22) / 已閱15262次
[5]吳民許,楊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訂中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問題[J].中國流通經濟,2010(12).
[6]蘇號朋,鞠曄.論網絡消費欺詐的法律規制[J].法律適用,2012(1).
[7]張雨林.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適格主體研究[J].電子商務,2007(1).
[8]王建文.我國預付式消費模式的法律規制[J].法律科學,2012(5).
[9]齊愛民.拯救信息社會中的人格一個人信息保護法總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95.
[10]蔣舸個人信息保護法立法模式的選擇[J].法律科學,2011(2).
[11]王利明.論個人信息在人格權法中的地位[J].蘇州大學學報,2012(6).
[12]劉德良.個人信息的財產權保護[J].法學研究,2007(3).
[13]遲穎.論德國法上以保護消費者為目的之撤回權[J].政治與法律,2008(6).
[14]張學哲.論消費者撤回權的構成與行使要件[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1(1).
[15]蘇號朋.格式合同條款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48.
[16]楊立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懲罰性賠償責任的成功與不足及完善措施[J].清華法學,2010(3).
[17]孔東菊.論懲罰性賠償在我國立法中的確立和完善[J].法學雜志,2010(8).
[18]張為華.美國消費者保護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194.
[19]黃金榮.走在法律的邊緣—公益訴訟的理念、困境與前景[J].法制與社會發展,2011(4):85.
出處:《西部法學評論》2013年第2期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