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論我國大陸地區遺贈主體制度的立法完善

    [ 吳國平 ]——(2013-10-24) / 已閱7361次

               論我國大陸地區遺贈主體制度的立法完善
                     。院{兩岸法律制度比較為視角

      內容提要: 我國大陸與臺灣地區繼承法都確立了遺贈制度,對遺贈人和受遺贈人的相關問題作出了規定。相對而言,我國臺灣地區遺贈主體制度內容較為全面。我們可以借鑒臺灣地區和世界有關國家的立法經驗,擴大遺贈法律關系當事人的范圍、建立遺贈義務人制度、增設轉遺贈、替補遺贈和后位遺贈制度等,以期進一步完善我國大陸地區的《繼承法》。


    我國《繼承法》頒布于1985年并實施至今,由于受當時立法技術等諸多局限,不僅在內容上比較原則與簡略,而且還存在一些立法空白,尤其是遺贈制度(包括遺贈主體制度)方面,已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保護公民私有財產權益的需要,亟待修訂與完善。相形之下,我國臺灣地區的遺贈主體制度較為完善,我們有必要吸收臺灣地區有益的立法經驗,對我國大陸地區遺贈主體制度進行補充與修訂。
      一、我國大陸地區遺贈主體制度的主要內容
      我國大陸地區遺贈主體制度的內容主要體現在《繼承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其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關于遺贈的主體。根據我國《繼承法》第16條第3款的規定,遺贈法律關系的主體是遺贈人與法定繼承人以外的自然人或集體組織、國家。法定繼承人不得作為受遺贈人。
      第二,關于受遺贈權的代理行使。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8條的規定,法定代理人代理被代理人行使受遺贈權,不得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法定代理人一般不得代理被代理人放棄受遺贈權。如有明顯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則應認定其代理行為無效。此外,《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3條對“轉遺贈”問題作出了規定,即“繼承開始后,受遺贈人表示接受遺贈,并于遺產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遺贈的權利轉移給他的繼承人”。
      二、我國臺灣地區有關遺贈主體制度的主要內容
      現行臺灣地區“民法”第五編第三章“遺囑”的主要內容包括遺囑通則、方式、效力、執行、撤回和特留分六節,共83條。其中包括了遺贈制度,并將遺贈作為遺囑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方式、效力、執行和撤回規則等均適用遺囑的相關規則。其中有關遺贈主體法律制度的內容有:
     。ㄒ唬┻z贈人
      根據臺灣地區“民法”第1186條的規定,遺贈人(即遺囑人)必須具有遺囑能力。凡是沒有遺囑能力的人不得進行遺贈行為。據此,只要是具有遺囑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作為遺贈人。
     。ǘ┦苓z贈人
      在遺贈法律關系中,受遺贈人是根據遺囑人所立遺囑而有權獲得遺囑中指定財產利益的人。
      受遺贈人須具備的條件有:第一,須為遺囑發生效力時尚生存的人;第二,須未喪失受遺贈權。如受遺贈人因發生某種違法行為而喪失受遺贈權的,則遺贈對其不發生效力。
      在繼承開始時,凡是具有權利能力的人,除受遺贈缺格者(即依法喪失受遺贈權者)外,均可以為受遺贈人。包括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國家均可以成為受遺贈人。在我國臺灣地區,受遺贈人范圍既包括繼承人,也包括繼承人以外的人。在不違反特留份規定的前提下,繼承人除依遺囑而享有指定應繼份的繼承權外,還可以接受遺贈。
      根據臺灣地區“民法”第7條的規定,胎兒以將來非死產者為限,在遺贈人死亡時視為已經出生的,也可以被指定為受遺贈人。
      (三)遺贈義務人
      1.一般遺贈關系的遺贈義務人。遺贈義務人是指具有履行遺贈義務的人。在臺灣地區,遺贈義務人一般是繼承人。在有遺囑執行人的情況下,則為遺囑執行人。在無人承認繼承時,則為遺產管理人。不論是遺贈義務人,遺囑執行人還是遺產管理人,他們均負有履行遺贈交付遺贈物的義務。
      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第1215條規定:“遺囑執行人有管理遺產,并為執行上必要行為之職務。遺囑執行人因前項職務所生之行為,視為繼承人之代理”。史尚寬先生的解釋,遺贈義務人雖然原則上為繼承人,如有遺囑執行人因其視為繼承人的代理人,并于其執行職務中繼承人不得處分與遺囑有關的遺產,遺囑執行人亦為遺贈義務人。“在無人承認之繼承,遺產管理人有交付遺贈物之職務,其職務上行為視為繼承人之代理,于有繼承人承認繼承時,其承認前所為,亦為遺贈義務人”。{1}517因此,在遺產繼承中,遺產管理人被視為被繼承人(遺囑人)的信托受托人,他理所當然是遺贈義務人。
      當遺贈義務人在遺囑人死亡時已不生存或喪失繼承權或拋棄繼承權的,除遺囑人另有意思外,對于遺贈的效力不產生影響。此時由因遺贈義務人空缺而直接受益的人作為遺贈義務人,負擔遺贈義務。{1}518當在繼承人有數人時,除遺囑另有指定外,他們共同為遺贈義務人。
      2.附負擔遺贈的遺贈義務人。首先,在附負擔的遺贈中,受遺贈人為負擔履行義務人。如果受遺贈人在遺贈發生效力后未履行法定義務前死亡時,其繼承人是否須負履行負擔的義務呢?臺灣地區學者認為,受遺贈人未進行遺贈的承認或拋棄而死亡時,其繼承人可以在自己的繼承權范圍內進行承認或拋棄。受遺贈人的繼承人如承認遺贈者,則于其應繼份的范圍內負履行負擔的義務。如果受遺贈人已承認遺贈但在未履行負擔前死亡時,則由承認繼承的繼承人負履行負擔的義務。{1}508-509 {2}364其次,對于何人有權請求受遺贈人或其繼承人履行遺贈的負擔,臺灣地區“民法”沒有明文規定。在解釋上認為,遺囑人于遺囑中有指定履行請求權人的,應依遺囑的指定;遺囑沒有具體指定時,則應由遺囑人的繼承人、遺囑執行人、繼承人以外的受益人等作為負擔履行請求權人。如果所附負擔是為了公益事業,則負擔有關公益的主管機關可以成為負擔履行請求權人。
      (四)替補遺贈和后位遺贈
      在遺贈關系中,如果第一受遺贈人先于遺贈人死亡或放棄受遺贈或喪失受遺贈權時,該受遺贈人所應繼受的財產利益即移給與第二受遺贈人,后者為第二次的受遺贈人,因此稱為替補遺贈,也稱為補充遺贈。而后位遺贈,也稱為后繼遺贈,是指第一受遺贈人所受的遺贈利益,因某種條件的成就或期限的屆至,應移轉于第二受遺贈人的遺贈。后者亦為第二次的受遺贈人。他無須于遺囑發生效力時存在,只要在該條件成就或該期限屆至時存在即可。目前,這兩類遺贈在臺灣地區“民法”中并沒有規定。在學理上,臺灣地區學者史尚寬、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教授等人研究認為,從尊重遺贈人意志的立場出發,應當在立法上承認之。{2}346-347
      三、海峽兩岸遺贈主體制度之比較
      (一)海峽兩岸遺贈主體制度的相同點
      1.有關遺贈主體資格要件方面。大陸與臺灣地區均規定遺囑人須具有遺囑能力,無遺囑能力人視為主體不合格。凡是無遺囑能力人所立的遺囑不具有法律效力,其所涉遺贈內容也就隨之歸于無效。同時,大陸與臺灣地區立法均要求受遺贈人須為遺囑發生效力時尚生存的人。如果受遺贈人于遺囑發生效力前死亡的,則該遺贈不發生效力。
      2.有關轉遺贈、替補遺贈和后位遺贈制度方面。大陸與臺灣地區立法目前對轉遺贈、替補遺贈和后位遺贈制度均沒有作出規定,使問題的處理缺乏法律依據。所不同的是,大陸地區的司法解釋對轉遺贈問題作出了規定,但該問題在立法層面上仍處于缺失狀態。
      3.有關遺贈不適用代位繼承的規定。大陸與臺灣地區均要求受遺贈人須于繼承開始時尚存在,因此,遺贈不適用代位繼承的規定。
     。ǘ┖{兩岸遺贈主體制度的不同點
      1.大陸地區的遺贈與遺囑繼承相對,是指遺囑人對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包括其他自然人、集體組織和國家)通過遺囑實施的贈與行為。受遺贈人限于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臺灣地區的遺贈并不要求必須是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法定繼承人也可以成為受遺贈人。這是海峽兩岸遺贈法律制度的最大區別。
      2.臺灣地區規定了遺贈義務人制度,而大陸地區《繼承法》中的遺贈制度內容相對比較簡要,對這一問題的規定處于缺失狀態。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臺灣地區的遺贈主體制度相對比較具體,受遺贈人的范圍比較廣泛,特別是遺贈義務人制度的內容較為完善,同時,臺灣地區學界有關替補遺贈和后位遺贈制度應在立法上予以確認的觀點,法理依據充分,在執行上具有可行性,對尊重遺贈人的意思自治和保護受遺贈人的權益十分有利,這些都值得大陸地區在修訂遺贈主體法律制度時參考。需要指出的是,臺灣地區將法定繼承人也納入受遺贈人的范圍,主體范圍過大,與大陸地區實行“主體劃分論”的立法模式有明顯區別,其中之利弊,還需要在學術上深入分析比較和研究。這將在第四個問題中具體分析。
      四、完善我國大陸地區遺贈主體制度之構想
      (一)大陸地區遺贈法律關系主體制度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國遺贈法律關系主體及其相關制度存在以下不足:
      1.沒有規定轉遺贈制度。目前,我國大陸地區《繼承法》對于在繼承開始后,受遺贈人在表示接受或者放棄遺贈之前死亡的,其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權利是否可以轉歸其法定繼承人享有沒有作出規定。
      2.遺贈義務人的立法呈空白狀態。即關于遺贈義務人的產生方式及其義務內容等沒有具體規定。
      3.沒有規定替補遺贈和后位遺贈制度。依照我國現行立法,在法定繼承情況下,繼承人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繼承人的直系血親卑親屬依法可以代位繼承,但在遺贈情形下,受遺贈人先于遺贈人死亡的,則遺贈歸于無效。即使遺贈人已有明確意思表示的情況下,受遺贈人的直系血親卑親屬也不能獲得該遺贈財產,這不利于保護遺贈人自己處分自己身后財產的自由。同時,后位遺贈制度的缺失,對于保護再婚當事人特別是生存配偶一方和未成年子女的居住權十分不利。
     。ǘ┩晟莆覈箨懙貐^遺贈主體制度的若干建議
      1.進一步明確遺贈法律關系當事人的范圍
      一是規定受遺贈人的繼承人可以成為遺贈的轉繼承人。二是將遺贈人死亡時已經受孕的胎兒納入受遺贈人的范圍;三是遺贈公證人、見證人及其配偶或其他直系血親不得作為受遺贈人;四是將繼承人、遺產管理人和遺囑執行人等納入遺贈義務人的范圍。這里,有兩個問題需要重點闡述:
      第一,代位遺贈和轉遺贈問題。關于代位遺贈和轉遺贈問題我國《繼承法》均沒有明確作出規定!洞笄迕衤刹莅浮返1516條曾經規定:“……受遺人在未承認以前死亡,其繼承人有承認或拋棄遺贈之權”!度毡久穹ǖ洹返988條規定:“受遺贈人未為遺贈的承認或放棄而死亡時,其繼承人得在自己繼承權的范圍內為承認或放棄。但遺囑人在其遺囑中已表示特別的意思時,從其意思”!兜聡穹ǖ洹返2180條第3款和1952條第1、 3款也有類似的規定。在德國、日本的立法例中,轉遺贈與轉繼承所適用的法理是統一的。{1}555當然,筆者并不贊成我國《繼承法》規定代位遺贈問題,而是建議繼續堅持《繼承法》第27條第1款第3項的規定,[1]并參考我國臺灣地區“民法”1201條的規定,明確規定“受遺贈人于遺囑發生效力前死亡的,其遺贈不發生效力”。同時,我們還應當看到,在繼承開始后,無論受遺贈人承認或拋棄遺贈,在法律上均已經因為遺贈人死亡和遺囑而享有受遺贈的現實的權利。這時,如果受遺贈人承認或拋棄這一權利,則僅僅是針對已經取得的受遺贈權的確認或拋棄,因此,在法律上不應當剝奪受遺贈人的承認或拋棄權,同時也應當承認受遺贈人的法定繼承人的“轉遺贈權”。
      長期以來,我國繼承法理論認為,受遺贈人死亡后,并不產生遺贈財產由受遺贈人的繼承人承受的問題,即既不會發生代位遺贈,也不會發生轉遺贈問題。理由在于受遺贈人的受遺贈權只能由受遺贈人自己享有而不得轉讓。這一理論與大陸法系國家的立法例是不同的。{3}690而事實上,我國相關司法解釋對轉遺贈問題已做出了初步的規定,司法機關在實踐中也有了這方面的審判實踐。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3條的規定,在繼承開始后,受遺贈人表示接受遺贈,并于遺產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遺贈的權利可以直接轉移給其繼承人享有,F在需要做的就是將司法解釋的規定上升到法律層面加以確認。筆者建議:在修訂我國《繼承法》時明確規定,繼承開始后,受遺贈人表示接受遺贈,并于遺產分割前死亡者,其接受遺贈的權利轉歸其繼承人享有。當遺贈人在遺囑中對遺贈作出特別的意思表示的,應從其意思。即遺贈人可以在遺囑中指定受遺贈人死亡后,由受遺贈人的繼承人或者他人接受遺贈。{4}346當繼承開始后,受遺贈人知道自己受遺贈,并從其知道自己受遺贈之日起2個月內作出接受受遺贈的意思表示,但還沒有實際接受遺贈即死亡的,其生前如果在遺囑中有明確指定轉遺贈人的,則其指定的繼承人享有轉遺贈權。{5}165但是,如果受遺贈人在繼承開始后遺產分割前死亡,由于其不知道受遺贈,也尚未表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這時應如何處理?筆者認為,根據我國《繼承法》的立法宗旨和保護公民財產繼承權的基本原則,從尊重遺贈人的意愿和保護受遺贈人及其繼承人利益出發,應當確認轉遺贈的效力,該項權利應轉歸死亡的受遺贈人的繼承人享有。這些都有待于未來在修訂《繼承法》時予以確認。
      第二,關于受遺贈人的范圍問題。按照我國《繼承法》第16條第3款的規定,受遺贈人只能是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繼承人不能作為受遺贈人。對于受遺贈人的范圍是否應當擴大到繼承人,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學者贊成受遺贈人的范圍應當擴大到法定繼承人。如陳葦教授等認為不宜限制受遺贈人須為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6}402而有的學者認為我國現行《繼承法》以所指定的遺產繼受人是否為法定繼承人來區分遺囑繼承和遺贈是可取的。郭明瑞、張平華、劉春茂教授等主張受遺贈人只能是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國家、集體和自然人,其對遺產所繼受只能是積極的財產利益,并不負擔遺產債務的清償責任,僅僅是在遺囑執行人或繼承人清償了遺產債務后取得受遺贈財產(在遺產有剩余情況下)。主張我國未來《繼承法》應堅持以繼受遺產的內容和繼受人與遺贈人的關系為雙重標準來區分遺囑繼承與遺贈。{7}136{4}319{8}365梁慧星教授起草的《繼承法修改草案》和楊立新、楊震教授主持起草的《繼承法修正草案建議稿》中都堅持了我國《繼承法》“主體劃分論”的立法模式。筆者也贊成我國《繼承法》現行規定,主張不宜再“創造”新的模式,以免造成認識上和執行上的混亂。并且筆者還認為,現行《繼承法》對遺囑繼承人與受遺贈人主體范圍的劃分很科學合理,在實踐中執行得比較順暢,不會造成混亂。因此,應當堅持現有規定,即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不能作為遺囑繼承人,而法定繼承人也不能作為受遺贈人。遺囑繼承人限于法定繼承人范圍內,其對遺產的繼受屬于權利義務的概括繼受,遺囑繼承人須承擔清償遺產債務的義務,且在清償債務、執行遺贈之后,如果遺產還有剩余,遺囑繼承人才能繼承遺產。當然,遺囑繼承人對其遺產債務的清償責任僅以其所接受的積極財產的價值或數額為限。這也符合我國《繼承法》的立法精神。這樣規定,對于梳理和明晰不同的繼承法律關系,增強遺產執行的可操作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2.建立遺贈義務人制度。建議借鑒臺灣地區立法建議,在我國《繼承法》中也設立遺贈義務人制度,明確規定:第一,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均不得作為遺贈義務人。第二,由遺囑指定的繼承人或遺囑執行人負責履行遺贈義務。如果遺贈人既沒有繼承人,也沒有指定遺囑執行人時,經受遺贈人申請,由人民法院指定遺產管理人作為遺贈義務人。因為在遺產繼承中,遺產管理人通常被視為遺囑人(遺贈人)的信托受托人,他自然可以擔任遺贈義務人。第三,遺贈義務人的主要職責是:(1)全面清點遺產,編制遺產清單。即查明遺產的名稱、數量、地點、價值等狀況;編制遺產清單,明確遺囑人以遺囑處分的遺產的范圍。(2)清結遺囑人生前的債權和債務,管理和保護遺產。(3)嚴格執行遺囑內容。主要包括:一是召集全體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公開遺囑內容,并對有關遺產的情況作出說明;二是按照遺囑內容要求分配遺產,執行遺贈,即將遺產最終轉移給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4)報告遺贈執行情況。遺贈執行完畢,遺贈義務人應向繼承人等利害關系人報告遺贈執行的情況。屬于人民法院指定的,應當及時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報告。
      如果遺贈義務人在遺囑人死亡時已不生存或喪失繼承權或拋棄繼承權的,除遺囑人另有意思外,對于遺贈的效力不產生影響。此時由因遺贈義務人空缺而直接受益的人作為遺贈義務人,負擔遺贈義務。{1}518當在繼承人有數人時,除遺囑另有指定外,他們共同為遺贈義務人。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

    ==========================================

    免責聲明:
    聲明:本論文由《法律圖書館》網站收藏,
    僅供學術研究參考使用,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

    論文分類

    A 法學理論

    C 國家法、憲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經濟法

    N 訴訟法

    S 司法制度

    T 國際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九色 |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 国产舐足视频在线观看 | 男女做性免费视频软件 | 女在床上被男的插爽叫视频 | 国产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免费看 | 综合另类 |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 a级片观看 | 国产自制一区 | 最新日韩欧美不卡一二三区 | 九九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好爽~好硬~好紧~蜜芽 | 亚洲最大网站在线 | 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无毒不卡 |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 成人黄网大全在线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看黄网址 | 69av美女|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 a欧美| 免费播放国产性色生活片 | 欧美高h视频 | 亚洲一级大片 | 毛片在线看网站 |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综合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在线影院 | 日韩欧美二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毛片 | 亚洲理论片在线中文字幕 | 孩交啪啪网址 |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 国产一区私人高清影院 |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播放 | 91精品国产91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在线一区免费播放 | 日本精品视频一视频高清 | 久久91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