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領導干部應如何面對新興媒體

    [ 洪碧華 ]——(2013-10-26) / 已閱8633次

    [摘要]領導干部作為社會公眾人物,不能混同于一般老百姓,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光輝形象,也關系著自身的政治前途與命運,面對新興媒體,面對數億網民,一定要謹言慎行,遵紀守法,堅守網絡底線。否則,為了一餐飯、一段視頻、一個微笑、一句雷語都有可能葬送美好前程。本文分析當前新媒體輿論的現狀,要求領導干部應當重視和認識新興媒體,并且正確面對,科學引導。目的在于提高領導干部與媒體打交道的素質能力,從而增強執政能力,共同維護健康綠色和諧的網絡家園。
    [關鍵詞]領導干部;應對;網絡;新媒體

    人類已進入“微時代”,科技進步突飛猛進,傳播手段日新月異,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的發展迅速,與轉型社會的復雜心理相互激蕩,給社會管理帶來機遇與挑戰。黨中央高度重視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興媒體。2011年,黨中央國務院制定《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提出加強信息網絡管理和思想道德建設等八方面工作。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要求,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依法規范有序運行,體現了黨中央的睿智與遠見。
    一、新媒體輿論的現狀
    (一)新興媒體異軍突起
    中國已成為世界新媒體用戶的第一大國,全國103家微博客網站的用戶賬號總數達12億個,其中新浪微博用戶賬號5.36億個,騰訊微博用戶賬號5.4億個。截止2012年12月底,全國網民5.64億,手機網民4.2億。百度、搜狐、騰訊、新浪、網易等商業網站實力雄厚、影響巨大,日點擊量上億次,其受眾的規模與數量遠超國內任何一家平面媒體。從業十幾年,員工只有千人左右,但盈利能力卻都在百億以上,遠勝傳統媒體。
    (二)傳播格局深刻變化
    作為公共傳播平臺,網絡傳播出現新格局:一是網絡媒體化,二是媒體網絡化,三是媒體大眾化。互聯網的普及,打開了公眾話語權的大門。論壇、跟帖、博客、特別是微博、微信的興起,催化了新聞媒體平民化、大眾化的進程,使公眾取得了新聞媒體所擁有的話語權。新聞傳播進入了“自媒體”時代,坐在家中角落,一臺電腦、一條網線、一只鼠標就可以跟世界各地網友對話聊天,真是“處處有媒體,人人是記者”。“低頭族”可以幾天不讀報、不看書,但是一天也離不開電腦、手機的屏幕。
    (三) 西方大國推波助瀾
    西方大國利用強大的傳媒優勢,傳播西方價值,推行文化霸權。早在2011年,希拉里就公開宣稱,美國已經把推動網絡自由作為對外政策的重點。美國政府成立了網絡事務協調辦公室,實施網絡空間國際戰略,聯合有關國家的企業、公民、數字專家、活躍人士,組成全球網絡聯盟;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應對有關國家政府對互聯網的管制;運用“云計算”技術,為網民提供破網技術;實施公民社會2.0計劃,培植意見領袖,推動網絡自由應用到現實世界;支持“推特”(類似微博)推出多語種版本,使美國不受任何限制地與各國民眾進行實時對話、雙向交流。近年,美國政府投入巨資研發翻墻破網技術、支持活躍人士。另外,美國依托地球同步通信衛星,研發的“空中互聯網”技術早已成熟。一旦啟用這項技術,美國隨時可向任何國家的用戶提供免費無線互聯網接入服務。屆時,將給有關國家管理互聯網造成前所未有的困難。“斯諾登事件”已證實美國對互聯網擁有超強的監控能力。
    二、領導干部應當重視新興媒體
    網絡是把“雙刃劍”,社會輿論既可促進社會發展、造福人類,又可影響政治的穩定和政權的鞏固。新興媒體的崛起,使社會輿論對現實社會的影響和作用越來越大。
    (一)影響案件走向
    一是影響案件的審理。從理論上看,司法審判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時限辦事。但“上訪不如上網”,在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下,有時必須進行變通。比如浙江吳英非法集資案,在全國掀起了巨大的輿論狂潮。加上民刑事立法不完善,國家尚未出臺民法典和《債權債務法》,為了維護穩定,最高人民法院從輕改判吳英“死緩”。媒體有時會綁架司法。如著名的“我爸是李剛”事件,本是一起典型的汽車肇事刑事案件。就是因為一句“我爸是李剛”雷人語言,迅速異化為一起“仇官”事件。江西宜黃拆遷案導致“兩死一重傷”,官員辯解“沒有強制拆遷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宜黃的快速發展”,縣長書記等八人被免職。陜西省安監局局長 “表哥”楊達才在視察重大交通事故現場時,因為一個不適時的微笑,引起網民憤怒,對他進行了人肉搜索,搜出各種名表及價值13萬元的眼鏡,結果被紀委“雙規”,被法院判處14年有期徒刑。
    二是推動制度的創新。規章制度是人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良好制度會得到社會公眾普遍認可和共同遵守。如果媒體和公眾,群起而質疑甚至否定某項制度,那么,該制度就會被修改或者廢除。我國法制不健全,常以悲劇性的個案來推動制度的完善。如2003年孫志剛案件,開始只有《南方都市報》獨家報道,隨后各個網站跟進轉載,形成了強大輿論場。最后國務院廢除《收容遣送條例》并且出臺新規。齊玉玲、佘祥林、趙作海等案推動人權事業發展,引發違憲審查。2012年重慶大學生村官任建宇,因在微博上發布不良言論被勞教,引發網民對使用了50多年勞教制度的討論,國家正在通過頂層設計解決此問題。
    (二)監督作用很強
    網絡監督速度快、效果好,“網絡反腐”收效顯著。國外一些反對派或者非政府人權組織,常與執政黨對立,專門盯住政府找茬,時刻希望能夠抓個“猛料”或“丑聞”,進行大肆炒作。新興媒體,對于負面事件具有很強的匯聚效應、放大效應和擴展效應。在年輕受眾求新、求異、求奇等心理因素的影響下,借助新興媒體雙向互動、多向互動的傳播優勢,許多負面事件的新聞,很可能被無數網民迅速狂轉、群體圍觀,形成強大的輿論監督壓力。國內外發生的大要案,都成了媒體曝光的重點。
    三、認識新興媒體
    互聯網是世界上最熱鬧、最嘈雜、最火爆的輿論場所,具有以下特點。
    (一)層次性
    網民可分為三種。大眾一族:看多說少,人數最多。上網主要是看新聞,瀏覽相關信息,很少主動留言、發帖。憤青一族:有不滿現實、仇官仇富的人。見誰罵誰,人數不少。這些人通常非常感性化、情緒化、簡單化。其作判斷、下結論,往往不經大腦思考,隨意發飆,或者捕風捉影、道聽途說、夸大其詞、聳人聽聞。精英一族:發言較多,人數很少。有粉絲眾多的網絡大V、也有受過高等教育的意見領袖。一個網絡大V的影響力,往往不亞于一份傳統報紙、一本期刊雜志或者一座廣播電臺。
    (二)從眾性
    網民有從眾心理,喜歡跟風,人云亦云。新聞傳播存在明顯的“首聲效應”。在信息傳播和信息接受這一社會認知過程中,先入為主,第一次傳播和接受的信息,對受眾的作用最強、影響最大,大多數人都會相信和附和。人們對后續信息的接受,則具有很強的選擇性,符合“首聲效應”的就接受,不符合的就加以排斥。
    (三)爆發性
    網絡傳播存在明顯的連鎖效應,特別是微博,表現得更為突出。假設每個微博用戶有100個粉絲,轉發1條微博最多用時1分鐘,如果首發用戶發出1條微博,那么,第1分鐘微博轉發數量就是100條,第2分鐘就會增加1萬條,第3分鐘就會增加100萬條,第4分鐘就會增加1億條……。
    網絡傳播是多層次的。從傳播形式看,可以由一個論壇、組群向其他論壇、組群傳播,也可以由境內網站向境外網站傳播,還可以由網絡媒體向傳統媒體傳播。從傳播區域看,可以使地方議題全國化、國內議題國際化。從傳播走向看,網絡輿論常常由小及大、由點及面,從議題本身所涉及的領域迅速向其他領域蔓延,使得對個別現象、個別案例的關注,變成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討論,直至上升到整個社會和國家制度層面。網絡傳播便捷、高效、操作成本低,這就催生了一些“網絡推手”,通過精心策劃,設置議題,制造熱點,操控網上輿論。
    (四)叛逆性
    虛擬社會對傳統思想觀念、主流意識形態存在明顯的逆反心理,網絡言論呈現出反傳統、反主流、反權威的輿論特征。主要表現為對黨的政策、政府規定、官方言論、主流觀點、社會精英、富裕人群等,統統持逆反心理和懷疑態度,寧信其錯,不信其對;寧信其壞,不信其好;一些有違社會公德的人和事,在網上反而受到追捧。這種極端化的心理狀態,在低年齡、低學歷、低收入的網民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有時負面輿論常占上風,他們戴著“有色眼鏡”觀察社會、解讀現實,糊亂發表批評性意見。
    四、領導干部應當如何面對新媒體
    (一)正確運用媒體,科學引導輿論
    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在語言風格、傳播特點、受眾群體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異。各級領導干部要了解這些特點和差異,對癥下藥,積極運用新興媒體,科學引導社會輿論。新興媒體是新聞傳播的主渠道,我們無法回避,只能積極面對、主動接受。充分利用新興媒體,促進我們事業發展。對黨政官員來說,當務之急是學會使用電腦手機、微博微信,虛心向年輕人學習電腦知識,敢于使用、善于使用新媒體,努力成為行家里手。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制止色情、賭博等非法網站,引領社會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和諧穩定方向發展。
    (二)創建政府網站,推進信息公開
    借助傳播平臺,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政府公信力。政府作為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提供者,應當通過公開執法文件、執政程序、決策信息等來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并讓公眾監督行政權力的運行和政府對公共事務的管理過程。在借助新媒體推進信息公開方面,應該說,政府網站是一個最佳的窗口。應該突出重點,增強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公共權力運行、公共資金分配、公共資源配置、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服務供給等方面工作的透明度。
    (三)建立對話機制,推進民主決策
    新媒體帶來了方便快捷的雙向溝通方式,各級領導要利用好這一新的溝通媒介,建立起網上對話協商機制。網上有些論壇觀點很深刻,意見非常好。各部門應該高度重視,指定專人,每天瀏覽,取其精華,以資政事。同時,及時回復,激發網友的熱情,努力形成論壇建言獻策、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使論壇成為重要的執政鏡鑒、智慧源泉。如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同志通過人民網與網友在線交流,實現中央領導與網民的親密接觸。互聯網是做事情、做決策,了解民情、匯聚民智的一個重要渠道,要問政于“網”。在信息社會,借助網絡等新媒體征求民意,往往能對決策的民主科學、正確有效起到重要作用。通過各大門戶網站開展了民意調查,在公開征集意見并歸納匯總后上報政府主管部門。廣泛征求廣大網民的意見,虛心接受大家提出的合理化建議,不僅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更有助于黨和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有助于決策的順利實施。
    善用新媒體平臺建立對話機制、推進民主決策。一是各級政府部門的主要領導應更加積極、常態化地與網民進行交流,傾聽網民的心聲,回答網民的提問,接受網民的質詢,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解釋和說明,以消除誤會和隔閡;二是各級領導干部應主動利用各種新媒體,更加方便快捷地與群眾溝通,現在,有些領導干部將個人網頁、博客、微博公之于眾,讓網民隨時登錄訪問、暢所欲言,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做法;三是各級政府網站所開設的互動服務類欄目要做到認真回應群眾訴求,讓群眾提出的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四)重視網絡民意,推進網絡監督
    新媒體傳遞出的網絡民意成為引領社會輿論的重大力量。網絡民意的實質就是人民監督政府,一系列熱點事件的出現,無一不是對不公平、不公正現象的批判與譴責,無一不是對弱勢群體的聲援和同情,也無一不體現了讓人民來監督政府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各級領導要敏感地面對社會熱點問題,及時掌握社會動態,科學分析網絡輿情的性質,輿情不是敵情,不用怕!通過論壇跟貼、網絡發言、手機信息、門戶網站等新媒體平臺,及時發布正確權威的信息,用網民的語言進行耐心細致的引導工作,通達社會民意,疏導公眾情緒,化解社會矛盾,從而掌握網上話語主動權,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網絡監督正是現有監督機制的重要補充,也是落實群眾監督權的直接體現,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隨著中紀委網絡舉報平臺、全國基層黨建工作手機信息系統平臺的開通,加上眾多民間監督網站的出現,新媒體已逐漸成為監督執政官員的主流方式。在利用新媒體推進網絡監督方面,政府監督部門、紀檢部門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比如隨時注意收集各大網站和論壇中涉及黨風廉政建設的信息,第一時間回應網絡曝光的問題等等。
    (五)堅守七條底線 依法有序運行
    網絡“七條底線”是: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 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和信息真實性底線。他全面深刻地揭示網絡存在的問題與弊端,為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方向和保障。這七條底線,既有從法制的角度規范人們的行為,強調遵紀守法,違法必究;也有從國家、社會、公民層面要求個人要服從國家集體利益;更有從道德角度強調做人要誠實守信,不講假話,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善于辨別信息真偽,不隨意發送和轉發傳播信息。對于虛假、片面、偏激的信息,做到不轉發、不散播。堅持正面宣傳,傳播社會正能量,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加強立法完善網絡法制,建立完善網絡信息監督懲處體系,用制度籠子來扎緊網絡信息的緊箍咒。對于傳播謠言、擾亂公共秩序的,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進行拘留處理。歌手吳虹飛因為在微博上揚言要“炸建委”而被行政拘留10天,就是一個深刻的教訓。2013年9月10日, “兩高”出臺司法解釋,厘清了罪與非罪的法律邊界,有力打擊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的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違法犯罪行為,充分保障網民的言論自由權。公安機關重拳出擊,逮捕了“秦火火”、“立二拆四”、“薛蠻子”等謠言大V,表明政府整治網絡環境,建綠色健康網絡的決心。
    總之,互聯網是我們共同的家園,誰都不想自己的家園臭烘烘、亂糟糟的,希望網友要自醒自律,文明上網,網絡達人要有所擔當,共同維護健康綠色和諧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 任賢良:《領導干部如何面對新興媒體》,載于《紅旗文稿》 2012年第9 期。
    2、 劉永純:《政府如何面對新興媒體》,載于《學習時報》 2011年5月19 日。
    3、 吳冰:《“微博意外”事件頻發警醒官德底線》,載于《人民網》 2011年7月04日。
    ==========================================

    免責聲明:
    聲明:本論文由《法律圖書館》網站收藏,
    僅供學術研究參考使用,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

    論文分類

    A 法學理論

    C 國家法、憲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經濟法

    N 訴訟法

    S 司法制度

    T 國際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 | 日本黄页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综合不卡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 久久国产精品二国产精品 | 国产手机视频 |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免费日韩一级片 | 亚欧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精品91 | 日韩精品一级a毛片 | 亚洲成人在线播放视频 |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 加勒比毛片 | 国产成人经典三级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网 | 亚洲大片免费观看 | 亚洲偷偷 | 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免费 | 黄色三级在线播放 | 成人a毛片在线看免费全部播放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 久久免费高清视频 | 曰本毛片va看到爽不卡 | 日日碰碰 | 真实国产普通话对白乱子子伦视频 | 欧美一级录像 |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 亚洲va中文字幕 | 老鸭窝 国产 精品 91 | 男人的天堂高清在线观看 | 欧美与黑人午夜性猛交久久久 | 免费国产一区二区在免费观看 | 久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中文字幕乱码视频32 | 久久999精品 | 久久免费黄色 | 亚洲欧美精品成人久久91 | 真实偷清晰对白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