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啟明 ]——(2013-12-2) / 已閱7018次
2013年全國政法工作會議提出,抓好“平安建設、法治建設、隊伍建設”三大建設目標;全國法院隊伍建設工作會議則強調,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等“三化”建設,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法院隊伍建設的基本方向,二者之間有著不可分割而又緊密聯通的關系。法官隊伍的“三化”建設,是建設過硬政法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過硬政法隊伍的助推劑,是建設過硬政法隊伍的引領者。
完善管理,牢固正規化建設根本。自《法官法》實施以來,法官隊伍在正規化建設方面,一步一個腳印,日趨走向完善。但是,由于長期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影響,法官隊伍尚難適應新形勢下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需要。最主要的表現是,法官與其他審判輔助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責權的關系不明晰。法官隊伍建設正規化,第一要務即是解決該項問題。多年來,信陽市平橋區法院一直努力探索、借鑒,力求走出一條既有平橋特色、又合符法官隊伍建設正規化方向的路徑。2013年度,河南法院系統推行新型合議庭審判制度,作為全省30個試點基層法院,我院先行先試,在廣泛調研、多輪研究、數易其稿的基礎上,出臺實施方案,通過民主推薦、演講選拔、多方座談,嚴格選出了11名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司法作風硬的主審法官,并通過雙向選擇,組建了11個“精英型”法官團隊,賦予主審法官及新型合議庭在案件審理方面相應職權,極大提高了審判質效。省法院政務網專門以長篇通訊的形式予以報道,張立勇院長作出肯定的批示。
提高能力,夯實專業化建設基礎。隨著社會的進步,法官隊伍管理的日趨完善,法官的司法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同樣,由于近些年經濟社會的急速發展,與新形勢下的審判工作需求相較,仍然難以適應。最主要的表現是,法官司法的能力和水平尚待提高。法官隊伍建設專業化,即是解決法官的司法能力和水平問題。多年來,平橋法院始終把法官的教育培訓作為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一是以“有用”為原則,增強教育培訓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注重借鑒吸收外地法院行之有效的工作經驗和方法,并運用到審判執行工作之中。二是以“提升”為目標,著眼能力和水平建設,不斷完善培訓模式,靈活運用培訓方式,開展崗位培訓,積極探索具有平橋特色的法官、特別是初任法官培訓模式。不拘泥于大規模的課堂式教育培訓,隨時針對階段性工作、專題性工作對法官進行培訓。三是以“儲備”為目的,堅持把創新培訓模式與人才建設相結合,加大對青年法官的培養力度。我院中年法官占全院干警的60%左右,面臨即將到來的可能導致青黃不接的“退休潮”,五年來,我院通過招考招收青年干警19人,80%以上通過司法考試,成為人民法官中的一員;2011年以來,有150余人(次)的法官參加市級以上教育培訓,青年法官占培訓人數的50以上%;本院自行組織不同規模的培訓10余次。
落實保障,狠抓職業化建設關鍵。與以前相較,中國法官的職業榮譽感有了一定提高。但現實的社會環境,無論之于法官,還是其他職業群體,都很難認可中國的法官已經職業化。最主要的表現是,法院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以及法官與其他職業群體無差別的工作、生活待遇。在職業化方面,基層法院自身所能做的非常有限,絕大多數方面依賴于法律和政策以及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多年來,平橋法院在爭取黨委、政府、人大關愛、支持、幫助的同時,力求盡自身所能,培養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的職業尊榮感,切實保障法官依法履職;加強審判人員職業風險保障,人身安全保護,對因公犧牲、意外傷害的法官,爭取給予最大化的撫恤救助;在有限的財力下,保障法官基本福利待遇。2005年以來,通過歷屆黨組的共同努力,在區委、市中院的大力關心幫助下,為26名干警解決了副科級以上職級待遇;2013年,法院內設機構升格改革也正在醞釀進行之中。這些做法,極大調動了法官從事審判工作的積極性,穩定了法官隊伍。
正如周強院長強調的,推進法院隊伍“三化”建設,基層是重點,也是難點。基層法院要把內涵式發展作為解決隊伍建設自身問題的主要路徑,不斷提高基層法官的業務素質和司法能力。
作者:周啟明 黨組書記、院長 電話:0376—6362259
地址: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法院 郵編:4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