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青林 ]——(2014-10-5) / 已閱5855次
企業商業秘密信息的確定和保護 ——北京HY經緯文化公司與牛某龍侵犯商業秘密競業限制糾紛上訴案
案件要旨
企業的商業秘密保護的信息,應當具備以下要件:(1)不為公眾所知悉;(2)能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具有實用性;(3)經企業采取了保密措施的經營信息和技術信息。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對涉密信息進行區分和歸類,并劃定等級和保密期限,進而采取在信息上做明顯標記的方法對企業的商業秘密進行保護。
基本案情
上訴人北京HY經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簡稱HY經緯公司)是“財富網”的實際投資創建人和實際運營兼管理人!柏敻簧虣C”網是“財富網”的子版塊。2008年1月1日,HY經緯公司與牛某龍簽訂了《勞動合同書》和《北京HY經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知識產權及保密協議書》(以下簡稱《知識產權及保密協議書》),受聘到HY經緯公司擔任“網絡部主任”職務,任職期為一年。其中《勞動合同書》特別在“勞動紀律”條款中規定:乙方(牛某龍)必須為甲方(HY經緯公司)保守商業秘密,不得向乙方企業以外的任何人員透露本公司的商業項目、操作細節、商業資料等;第八條規定,乙方在受甲方聘用期間,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兼職或從事同甲方業務具有競爭性的業務,不能向甲方的競爭對手提供咨詢或顧問性服務,無論是否獲得報酬。
2009年5月11日、5月12日,HY經緯公司申請北京市中信公證處對其從互聯網下載網頁的過程及內容保全證據。5月11日,HY經緯公司委托代理人李華偉在北京市中信公證處公證人員監督下,在公證處電腦上打開了“環球商機網”(http://www.ok985.com)頁面,并對該網站各板塊內容頁面截屏到word文檔進行了實時打印。5月12日,李華偉在公證人員監督下,在北京中信公證處電腦上打開了“工業和信息化部ICP/IP地址、域名信息備案管理系統”(http://www.miibeian.gov.cn)頁面,查到網站首頁網址http://www.ok985.com的備案許可證號為“蘇ICP備08115854號”,單位名稱為“牛某龍”,單位性質為“個人”,審核通過時間為“2008-11-25”,并將該頁面截屏到word文檔進行了實時打印。
另查明,牛某龍于2009年5月31日訴至北京市昌平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請求HY經緯公司支付帶薪年休假工資、拖欠工資、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及額外經濟補償金等。2009年6月19日,HY經緯公司提出反申請,稱公司多次找牛某龍續簽勞動合同被其拒絕,且其擔任公司商機部經理期間,利用工作之便私自設立與公司業務相同的網站,嚴重侵犯了公司利益,請求牛某龍立即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賠償經濟損失28萬元。2009年8月,北京市昌平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書。裁決HY經緯公司支付牛某龍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工資、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帶薪年休假工資等合計2.9萬余元,駁回了牛某龍的其他申請請求。同時昌平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認為因HY經緯公司未提交牛某龍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的證據,故其要求牛某龍賠償經濟損失的請求不予支持,并以不屬該委處理范圍為由,駁回了HY經緯公司的其他請求。
再查明,牛某龍在HY經緯公司工作到2009年5月20日后離職。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對于單純違反競業限制條款而不涉及侵犯商業秘密問題的爭議,應當確定為勞動合同糾紛。而對于既違反競業限制義務,又導致侵犯商業秘密,即勞動者擅自將其獲得的商業秘密投入使用或向他人披露而發生的侵犯商業秘密爭議,性質上屬于侵犯商業秘密糾紛,權利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HY經緯公司認為牛某龍違反保密協議的約定,侵犯了HY經緯公司的商業秘密并致其經濟損失,以侵犯商業秘密競業限制糾紛為由訴至一審法院,一審法院應予受理。
本案中,HY經緯公司以侵犯商業秘密競業限制糾紛為由起訴要求牛某龍停止侵權、賠償經濟損失并承擔訴訟費、公證費用,須舉證證明牛某龍已侵犯其相關權益。但本案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牛某龍侵犯了HY經緯公司的合法權益,HY經緯公司對此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故一審法院依法判決駁回HY經緯公司的訴訟請求。
HY經緯公司不服一審判決,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稱:1、被上訴人所辦的“環球商機網”已嚴重侵犯了上訴人的商業秘密,一審法院無視上述事實的存在。2、上訴人在一審中已提交充分證據證明被上訴人的侵權行為成立,包括:公證書、張圣友書證等。但一審法院卻沒有認定上述證據。請求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改判被上訴人侵犯商業秘密成立,并判令被上訴人賠償上訴人經濟損失十萬元。
法院審理
法院認為:本案為侵犯商業秘密競業限制糾紛。侵犯商業秘密競業限制糾紛是指因行為人違反法定或者約定的競業限制義務,擅自將其獲得的商業秘密投入使用或者向他人披露而發生的侵犯商業秘密民事爭議。因此,HY經緯公司在本案中所主張的信息是否屬于商業秘密是本案的焦點問題之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第三款的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由查明事實可知,HY經緯公司在二審審理過程中明確其主張的商業秘密系指其“財富網”網站中“財富商機”板塊中的商業信息和廣告,而上述信息均為“財富網”網站中的網頁內容,該內容屬于在互聯網上公開的信息,已為公眾所知悉,故上述信息不符合商業秘密的構成要件,無法作為商業秘密受到法律保護。故HY經緯公司主張牛某龍侵犯其商業秘密的證據不足。
綜上所述,原審判決程序合法,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法院予以維持。法院依法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專家點評
本案中,上訴人HY經緯公司既與被上訴人牛某龍簽訂了《勞動合同書》,也簽訂了《保密協議書》,可以說,已經做好了防止商業秘密被侵犯的有效措施。但是法院審理認為,對于牛某龍在外私辦網站,違反競業限制義務的行為,HY經緯公司因其要求保護的“商業信息和廣告”為公開信息,已為公眾所知悉,無法得到商業秘密的保護。可見,在商業秘密保護的過程中,企業自身內部有關商業秘密的確定非常重要,這直接關系到將來相關信息能否得到法律的保護。那么,企業該如何對其內部眾多的信息進行商業秘密的劃定和保護呢?
1、確定企業的商業秘密范圍。
企業的信息紛繁復雜,但并非所有的企業信息都應當成為企業的商業秘密。根據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中央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暫行規定》(下簡稱為“暫行規定”),第十條對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做出了列舉式說明,具體來說,企業商業秘密應當包括“戰略規劃、管理方法、商業模式、改制上市、并購重組、產權交易、財務信息、投融資決策、產購銷策略、資源儲備、客戶信息、招投標事項等經營信息;設計、程序、產品配方、制作工藝、制作方法、技術訣竅等技術信息”。
可見,作為企業的商業秘密保護的信息,應當具備以下要件:(1)不為公眾所知悉;(2)能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具有實用性;(3)經企業采取了保密措施的經營信息和技術信息。只有滿足上述要求的企業信息,才可以或者才有必要被列為企業的商業秘密范疇。如本案中權利人所主張的商業信息和廣告,由于此類信息已經通過網站予以了公開,被公眾所知悉,故無法再成為企業的商業秘密被法律所保護。
2、對商業秘密進行區分和歸類,并劃定等級和保密期限。
按照企業各類商業秘密的不同,將各類秘密進行區別和劃分,是企業定密的重要環節。至于商業秘密的等級劃分,企業可以參照《保守國家秘密法》,將企業秘密劃分為絕密、機密和秘密三級。也可以參照《暫行規定》第十三條的相關規定,中央企業商業秘密的密級,根據泄露會使企業的經濟利益遭受損害的程度,確定為核心商業秘密、普通商業秘密兩級,密級標注統一為“核心商密”、“普通商密”。
3、對各等級、各類別的商業秘密信息進行標記。
將企業的商業秘密進行標記是企業對外公示為商業秘密的重要途徑。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在正常情況下足以防止涉密信息泄漏的,應當認定權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三)在涉密信息的載體上標有保密標志”。可見,在商業秘密信息上進行標記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企業是否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的標志之一!稌盒幸幎ā返谑鍡l規定:“中央企業商業秘密的密級和保密期限一經確定,應當在秘密載體上作出明顯標志。標志由權屬(單位規范簡稱或者標識等)、密級、保密期限三部分組成。”
對此,企業可以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調整各類商業秘密的密級和保密期限,或者在具體的商業秘密保密期限屆滿前界定該商業秘密的等級和保密期限。具體來說,企業可以在商業秘密上分“AAA”“AA”“A”三個等級。AAA級,為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一旦泄露,就會導致滅頂之災的商業秘密,此類秘密的保密期應為長久;AA級,為對企業有重大價值,泄露后會使企業大傷元氣的商業秘密,此類秘密的保密期應為十年;A級,為企業其他具有商業秘密要件的情報資料,此類材料的保密期為五年。
對企業進行商業秘密保護的建議
1、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應當成為企業的商業秘密。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具有實用性并經企業采取了保密措施的經營信息和技術信息定為企業的商業秘密,同時對此類信息進行區分和歸類,并劃定等級和保密期限,進而采取在信息上做明顯標記的方法對企業的商業秘密進行保護。
相關商業秘密專項法律問題
1、違反競業禁止和侵犯商業秘密的司法救助方式?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
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勞動爭議案中涉及商業秘密侵權問題的函》第二條中規定:“勞動合同中如果明確約定了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內容,由于勞動者未履行,造成用人單位商業秘密被侵害而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并依據有關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作出裁決”。
因此,對于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條款或者保守商業秘密的約定而引發的勞動爭議,為勞動合同糾紛,應當通過勞動仲裁程序予以處理;而對于勞動者違反競業禁止義務,自營或參與他人經營同類營業,并使用或許可他人使用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構成對權利人商業秘密的侵犯的,用人單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害商業秘密的訴訟。
本案中,對于HY經緯公司主張牛某龍違反保密協議,侵犯其商業秘密致其經濟損失,并以侵犯商業秘密競業限制糾紛為由主張權利保護,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法條鏈接
1、《中央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暫行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的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中央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中央企業采取保密措施的經營信息和技術信息。
第十條 中央企業依法確定本企業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主要包括:戰略規劃、管理方法、商業模式、改制上市、并購重組、產權交易、財務信息、投融資決策、產購銷策略、資源儲備、客戶信息、招投標事項等經營信息;設計、程序、產品配方、制作工藝、制作方法、技術訣竅等技術信息。
第十三條 中央企業商業秘密的密級,根據泄露會使企業的經濟利益遭受損害的程度,確定為核心商業秘密、普通商業秘密兩級,密級標注統一為“核心商密”、“普通商密”。
第十五條 中央企業商業秘密的密級和保密期限一經確定,應當在秘密載體上作出明顯標志。標志由權屬(單位規范簡稱或者標識等)、密級、保密期限三部分組成。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一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在正常情況下足以防止涉密信息泄漏的,應當認定權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
(三)在涉密信息的載體上標有保密標志;
3、《勞動合同法》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