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瑜 ]——(2014-9-15) / 已閱5704次
創新文化的創新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每個科技型企業都想著進行產品創新。在快魚吃慢魚的激烈競爭中如何快速、低成本取得有效的創新成果?這是企業普遍關注的話題。創新本身是門科學,除了要掌握系統的理論,還需要養成創新的思維。
中國傳統思維講求自力更生和愚公移山的精神,前幾年我們的政策倡導自主知識產權。按照這種思維模型,企業創新就要招聘科研人員、投入大量的經費自己進行研發。但是這種模式不適應時代了,大家喜歡的蘋果手機集成了超過3萬項專利技術,如果完全進行自主創新,經過測算至少需要300萬名技術人員,很難想象有哪家公司能夠獨自組織如此龐大的科研體系,承擔得了如此高昂的經費。假設蘋果公司自力更生堅持實現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我相信到現在大家還用不上第一代蘋果手機。產品的技術系統越來越復雜,不是單個企業可以獨立完成的,企業如果再堅持自主知識產權,依賴自行研發取得成功唯一的辦法只有像愚公一樣指望神仙幫忙了。
達爾文發現了“生物進化論”,斯賓塞提出了“社會進化論”,前蘇聯的阿奇疏勒總結出“技術進化論”。社會進化的速度越來越快,而領跑者是技術的創新。技術創新的模式進化速度之快令人應接不暇,“鐵棒磨成針”原始粗放的創新已成為笑話,愛迪生式個人英雄主義的創新時代被大型企業的創新所取代,專利技術高度集中在少數大型企業,西門子一家公司擁有的專利量曾經占到全德國的30%。大型企業壟斷創新的模式式微后,中小企業這些“野百合”迎來了創新的春天,像深圳朗科在細分的技術領域能夠占有百分之幾十以上的專利。幾年前我講“開放式創新課程”大家還覺得新鮮,開放式創新企業不再專注自主創新,而是通過購買、交叉許可等方式從企業外部獲取創新成果,進行技術集成,快速推出新產品,將創新的成本大大降低,創新效率大幅提升,使得蘋果手機能夠集成幾萬項專利,產品不斷升級換代。開放式創新模式正在被互聯網顛覆,人人參與創新,在你一言我一語間悄然完成產品的創新,產品更新的速度快得難以想象,企業創新成本幾乎降為零。我們還沉溺于自主創新,陶醉在自我完美的創新中顯然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另外,創新的思維也在急劇變革。國家某部委要針對中小學生做一部動漫宣傳片,宣教一些大人也不容易懂的東西。這是艱難的創新任務,請人寫劇本,畫卡通人物形象、制作動漫、配音……一個團隊忙活了很長時間,成本和精力投入很大。我們換一個思維,和制作《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公司進行合作境況就大不同。對于公司而言就是制作一集節目,直接使用廣為中小學生接受的卡通人物形象,只要和部委的相關人員溝通,將專業知識導入即可。對于部委而言免去了一切麻煩與投入,或許只要派專業人員與公司的編劇喝喝咖啡就可以輕松完成創新。這是兩全其美的合作,公司得到了新的內容豐富了劇情,而部委幾乎沒有成本投入就完成了創新活動。用這個思路北京地鐵公司也可以輕松更換掉車廂電視里粗劣的卡通宣傳動漫片。
創新是技術活,我們要研究創新理論,在創新模式上要緊跟技術進化以及創新模式變化的腳步。創新也是文化,如果我們在創新思維上進行創新,或許創新不一定要自己做,也不要為創新再支付成本。
作者:王瑜
2014年9月作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