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小鋒 ]——(2004-5-31) / 已閱25736次
淺析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情景預防
郭小鋒
(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檢察院,101300)
【內容摘要】 在研究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過程中,發現未成年人之所以發生暴力犯罪,實際上與文化市場的暴力文化現象和無業未成年人的管理以及被害人預防緊密相關。本文,試圖以實踐辦案中收集的典型案例為載體研究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情景預防。
【關鍵詞】 未成年人 暴力犯罪 情景預防
情景預防是指在犯罪易發區、高發區和多發區通過設計或者管理等方式,建立一種特定的預防犯罪環境,以減少犯罪之機會來達到預防犯罪之目的。然后分析諸多情景因素,探索情景與犯罪行為發生之間關系,進而采用避免或阻卻容易產生犯罪的情景來預防犯罪,其中包含著影響、誘導潛在犯罪人產生犯罪動機,并決定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文狀況和物理環境。據此可知,未成年暴力犯罪的情景預防范圍較廣,其主要有文化市場之建設、無業人員之管理、以及易被侵害人之防范等方面。現作如下分析:
一、文化市場建設之分析
(一)從暴力文化視角看未成年暴力犯罪之誘因
1、電子游戲滲透于未成年人以暴力思想
網絡已成為人們學習知識、獲取信息、交流思想、開發潛能和休閑娛樂的重要平臺,但是網絡載體、電子游戲中的色情、暴力內容以及癡迷上癮對未成年人產生可怕的暴力思想。根據調查,80%以上的“網絡少年”在玩暴力游戲,諸如《反恐精英》、《英雄無敵》、《星際爭霸》等血腥游戲。然后將這種虛擬的暴力轉化為現實的暴力,在遇到血性的暴力場面時,不再是恐慌而是麻木,甚至是興奮。其中,張某(14歲,初中二年級學生)搶劫案表現得十分突出:
問:你說想把她打暈,那么在她倒在地上不動以后你為什么還用醬油瓶砸她的頭部?
答:我當時看到她流了好多的血,所以我的心理有一種興奮感,我想讓她的更多流血,我看著高興。
問:你那么流多少血才能滿足你高興的心理?
答:流得越多越好,直到把體內的血流完。
-------摘自《公安機關預審卷宗<第二卷>》
2、色情“文化”根植于未成年人以暴力傾向
色情制品的強大需求成為商家最大的賣點,其具體表現為形式的多樣性和獲取的便捷性。主要有錄像錄音、小報小刊、電影文學等色情制品而且隨處可以購置。這樣未成年人就能夠多方面、多渠道的涉獵色情制品,刺激著人性最原始的暴力沖動,從而進行性犯罪。從李某等人強奸案中顯示:4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因看黃色畫報,產生想試試的念頭,遂將一女中學生強奸。
3、主流文化誤導于未成年人以暴力價值
一直以來,主流文化體現為“限黃不限暴”,家長、學校基本上放任未成年人觀看恐怖械斗等影視作品,甚至有時鼓勵未成年人去觀看正義的戰爭影片,而未成年人并不見得能從作品中理解什么是正義,相反,可能學到的只是其中的“以暴制暴”行為,甚至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途徑。典型一例是香港械斗片《蠱惑仔》中所宣揚的“以暴力求生存、以暴力求發展”的價值取向,深深地誤導了新時期未成年人的價值觀,這點在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感受至深。
(二)凈化文化市場,建立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隔離帶”
1、規范對進出口游戲軟件的管理,建立對進口游戲軟件的審查制度和流入渠道的監督制度,制定游戲產品的評審分級標準和分級管理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不適宜未成年人玩的游戲名稱[1]。此外,學校在開設網絡課程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網德教育,引導學生把互聯網作為學習知識、獲取信息、培養創造力的工具。
2、規范影視、文學等相關制品市場,創建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整頓出版、印刷、發行等單位;登記音像出版單位和印刷廠;清理各級圖書管收藏書刊;檢查網吧、書店。加大對影視、文學作品的管理力度,一是避免泛濫;二是確保其內容適合教育所用。另外,還應作出規定:在向未成年人銷售不宜觀賞、閱讀的作品時要求其出示身份證明和家長或者老師在場,一方面可以證實其真實年齡和身份,另一方面可以保證家長或老師知悉,以便健康引導。
3、科學地評判公眾性的電視、報紙等作品的文化健康等級。一般社會人認為,電視播放的以及報紙登載的內容,都是合法和允許的,所以,在與學習不沖突情況下,放任未成年人觀摩。其實,現在電視、報紙的暴力化趨向相當嚴重,好人、好事的宣傳往往成為犯罪的經驗之窗,因此對文化健康的等級評判顯得尤為重要,讓未成年人群體擁有屬于自己的文化單元。
二、無業未成年人管理之分析
(一)從未成年人無業看暴力犯罪之條件
一是“無業”意味著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那么當生存或者揮霍將面臨最大的危機時,極易引發犯罪。辦案實踐顯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抽煙、酗酒的較多,甚至還有參與賭博的[2]。這種揮霍性消費需要金錢作支持,而一旦他們不具備這一物質條件時,搶劫、搶奪、敲詐等暴力性侵財犯罪將成為其最簡單、最便捷的掠財方式。在辦理未成年人涉嫌搶劫、搶奪案中發現,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所劫、所奪財物數量并不大,但所獲贓款絕大部分被揮霍。由此可見,在無業的境況下,實現生存和揮霍需要暴力作支撐。
二是“無業”意味著沒有固定的工作崗位,那么社會就對這些無業人員的行為缺乏正常的規范、監督和制約機制,對于他們可能實施的反社會行為,往往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發現和制止[3]。其中無業未成年人“流竄”犯罪表現最為典型,而流竄往往又在無形中締造了犯罪團伙。司法實踐表明:未成年人體質相對較弱,單獨進行暴力犯罪的并不多,而借助團伙力量進行暴力犯罪的,達到70%以上[4]。因為同案犯的精神支持和暴力協助,足以使弱者變強者,使強者變瘋狂,最后真正視人命如草芥。所以,無業在某種程度上為實施高強度暴力犯罪的團伙提供了潛在的形成條件。
三是“無業”意味著游手好閑、無所事事,尤其對于本地區未成年初犯、偶犯而言。因為無業不至于給他們帶來暫時的生存危機,而是更多的為其提供了接觸社會不良一面的機會。譬如,能夠自由出入臺球室、錄像廳、網吧、按摩房,而這些場所恰恰又是暴力滋事和犯罪的高發地,往往會潛移默化地唆使未成年人進行暴力犯罪。
(二)強化管理,鏟除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滋生的“土壤”
首先,狠抓人口管理環節,嚴把兩關:一是清查常住的無業未成年人的人口,及時聯系其法定監護人,并簽訂治安協議書,責令監護人對未成年人出現夜不歸宿、三五成群等現象予以教育和管制,如果教育、管制有困難的應向民警尋求幫助共同做好幫教工作;二是清查暫住的無業外埠未成年人的人口,由于失去監護人的管理,無法進行有效定位,因此為防止此種情形犯罪,應及時將其送回原籍地。
其次,更新管理思路,切實做好巡訪工作。適當增設片警或者聯防隊員,定期巡訪無業未成年人,以便充分掌握其基本狀況,并且不失時機地為其提供相應就業、培訓和讀書的信息以及相關的幫助,這樣一方面減少了流竄、結伙的可能,另一方面增加就業、讀書的機會,從而有效預防了未成年人犯罪。
最后,建立服務平臺,提供就業渠道和途徑。勞動部門應建立十六周歲以上無業未成年人的就業信息平臺,集中為這一群體提供有效的服務,能夠使得他們知悉那些單位需要招聘,做到有的放矢,而避免因找工作失敗屢遭打擊,形成反社會的畸形心態。同時也為那些渴望擁有一份工作的未成年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條件。
三、易被侵害人之防范
犯罪雖然系單方面行為,但是引發犯罪的原因不一定僅單方面所致。司法實踐證實許多犯罪之所以發生,很大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被害人自身的疏忽大意而讓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機。因此,仔細、深入地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原因和規律,有針對性地加強易被侵害人防范之措施,有效的推進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預防工作的開展。結合我們所辦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實際,可發現少女、幼女和出租車司機是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主要對象。
(一)從被害人的防范不到位來看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之機會
其一,少女、幼女防范不到,為未成年人進行性犯罪提供可能。具體表現為:一是在校少女化妝、服飾過分暴露或者生活作風方面存在問題,引起社會問題少年的注意,進而刺激他人之性欲。僅在2002年度辦理此類強奸案件3起7人,而被害人均為在校生,在審查案件過程中發現共同特征是嫌疑人供述被害人在校作風不良或穿著較為暴露,遂產生將其強奸的故意。二是對少女、幼女缺乏了必要的監護,讓其單獨外出或者單獨在家,為未成年人進行性犯罪提供了便利條件。典型的有胡某強奸案,被告人胡某以上廁所為名探被害人父母是否在家之實,在確認被害人父母外出之后,采用暴力手段將其強奸。三是忽視對少女、幼女自身保護的教育,允許其與陌生人或者放任單獨同未成年異性相處,極易受騙而遭致性侵犯。高某等人強奸案顯現,被害人單身一人騎自行車在公園逛,高某等人見無家長陪同,遂上前聊天,后將其帶至家中進行奸污。四是少女頻繁出入“亞文化場所”,如地下舞廳、地下酒吧和黑網吧等場所,從而將自己置于容易被害的位置。
其二,出租車司機的防范漏洞,為未成年人實施搶劫創造條件。具體有:第一,出租車安全設施不健全,很多出租車沒有安裝防盜、防搶裝置,甚至司機和乘客之間沒有防護欄,犯罪分子很容易從背后或旁邊給司機以致命一擊[5]。目前遠郊區縣的出租車仍然以面的為主,而且多半是“黑”車,其駕駛室內普遍沒有安裝防護欄處于裸露狀態,無形中增加被搶的幾率。最近新收的管某等人搶劫案表現非常突出,二犯罪嫌疑人其中一人坐副駕駛位置,另一人坐在司機身后,當車行至一偏僻處,身后那人便上前勒住司機脖子,旁邊的則按住司機雙手,然后劫走錢財。第二,出租車司機忽視自身的安全問題,深夜時分或處于偏僻地段仍然接受承運。例如劉某等人搶劫案,寒冬晚上10時許三人搭乘面的,去往一偏僻地,伺機途中作案。第三,女面的司機成為未成年人搶劫重要對象。2003年第一季度受理2起搶劫女出租車司機,原由是女性反抗性相對較弱,易于得逞。
(二)有針對性地改進易被侵害人防范的“盲區”
1、改進少女、幼女自身防范的缺位環節,具體建議和防范對策有:(1)在校少女或社會少女要潔身自愛,舉止端莊,化裝、服飾要有分寸,不至于過分暴露[6],并且在與異性交往時應格外慎重,盡量少接觸或不接觸社會無業青年,從而表現出高尚的情操。(2)家長、學校加強對少女、幼女的監護,盡量不讓其獨來獨往,并引導其產生一種防范的意識,諸如不給陌生人開門、少和陌生人說話等方面。(3)遠離暴力、低俗的文化場所。
2、填補出租車司機自身防范漏洞的空白,具體防范對策是:(1)安置必備的安全防護欄裝置,有效地隔離司機與乘客,起到良好的防暴作用。(2)出租車司機在夜間行使,要審視度勢,盡量繞開偏僻地段、立交橋橋洞以及拒絕乘載三五成群的青少年,減低了因時間、地點等因素所造成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可能。(3)控制女出租車司機的數量,并且規定允許營業的女性司機必須配備良好的安全防暴裝置才能上崗,否則撤消其資格,既保護了公民財產免受侵害也預防了犯罪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