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鳳林 ]——(2019-9-30) / 已閱7636次
“四大檢察”是新時代創設的一個法律學術用語。“四大檢察”法律監督總體布局是新時代人民檢察機關適應人民群眾對法治的新需求,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的創新和發展;是各級人民檢察院參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弱項補短板,做優刑事檢察,做強民事檢察,做實行政檢察,做好公益訴訟檢察,維護司法公正、保護公民權益、促進依法行政、實施公益保護、提高司法公信力,為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司法保障的重要途徑。
在建國70周年到來之際,筆者重新學習了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訴訟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回顧了人民檢察事業70年勇于開拓、砥礪創新的發展歷程,心潮澎湃,思緒飛揚。結合工作實踐,就推進“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的方法與路徑進行了法理思考,提出觀點如下,供同仁們學術參考,可商榷與指正。
一、樹立檢察新理念,推動“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
要樹立“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新理念,認真貫徹實施《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和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訴訟法,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檢察監督職能,以辦案為中心,堅持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的原則,敢于監督、善于監督、依法監督、精準監督,不斷提升檢察監督質量和精準度,用專業化建設成果促進檢察工作提質增效,努力實現法律、政治、社會三個效果統一。加強檢察官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增強做好新時代檢察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弘揚工匠精神,抓好崗位練兵,提升專業素質和辦案能力,打造一支信念堅定、勇于擔當、依法辦案、清正廉潔的檢察官隊伍。要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法治的新需求,聚焦“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目標,積極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弱項補短板,做優刑事檢察,維護司法公正;做強民事檢察,保障公民權益;做實行政檢察,促進依法行政;做好公益訴訟檢察,強化公益保護,實現“四大檢察”四輪驅動,提高司法公信力,推動法律監督水平躍上一個新臺階,為促進新時代全面振興發展貢獻檢察力量。
二、做優刑事檢察,提升偵查監督工作法治化、精細化、規范化水平
要樹立全面偵查監督的刑事檢察新理念,突出刑事檢察專業化,深化內設機構改革,落實偵捕一體化辦案機制,提升量刑建議精準度。構建檢警關系新模式,支持公安機關依法辦案,形成檢察、公安相互監督、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監督新格局。健全偵捕協作機制,加強刑事案件移交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完善重大疑難案件提前介入偵查、引導取證機制,認真執行非法證據排除相關規定,保障訴訟參與人、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建立特殊人群和特殊案件辦理機制,落實犯罪記錄封存制度,保障對未成年人的偵查權,為罪錯未成年人回歸社會提供幫助。實施快速辦理輕微刑事案件推進刑事和解機制,實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積極推進刑事和解。落實對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偵查手段監督機制,嚴格審查執行、變更、撤銷刑事強制措施行為。理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擴大偵查監督案源,增強監督實效。抓好檢察機關內設機構協作配合,實施辦案質量考評和錯案責任追究機制。加強“智慧檢務”和偵查監督信息化建設,提升偵查監督工作法治化、精細化、規范化水平。要以立案監督、偵查活動監督、審查逮捕為重點,強化立案監督,糾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強化偵查活動監督,糾正刑訊逼供、非法取證、漏捕漏訴、濫用強制措施、違法查封和扣押凍結財物等偵查違法行為;強化審判和刑事執行監督,糾正有罪不究、降格處理、以罰代刑問題;強化行政執法監督,防止和糾正有案不移、有案難移、以罰代刑現象發生,把法律監督落實到每一個辦案環節,維護受害人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做強民事檢察,提升民事檢察監督質效
要樹立新時代民事檢察“五大理念”(1、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訴訟全面平衡充分發展理念,解決“重刑輕民”問題。2、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加強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共同維護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3、主動作為、精準監督理念,提升民事檢察的存在感,法律監督的精準度。4、智慧借助理念,發揮社會力量,幫助提升民事檢察監督能力。5、統籌發展的理念,構建各級檢察院各有側重、密切配合、全面履職的民事檢察監督格局),準確把握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忠實履行檢察機關對民事訴訟和執行活動的法律監督職責,以保障人民法院依法審理民事案件、確保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為目標,堅持“依法監督、居中監督,抗訴、息訴并重”原則,智慧借助“外腦”,借鑒運用民事檢察指導性案例,綜合適用多種檢察監督方式,加強對生效民事裁判、調解書和審判活動的監督,加大懲處虛假訴訟、惡意訴訟力度,提高民事再審檢察建議采納率,提升民事檢察監督精準度。準確適用檢察建議,平等保護民事主體權益,化解矛盾糾紛,創造公平、透明、安全、法治的營商環境。強化民事執行活動監督,構建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支持、政法委協調、法院主辦、部門配合、社會各界參與的執行工作大格局,全力破解“執行難”,提升民事檢察監督質效。
四、做實行政檢察,形成檢察工作新的增長點
要樹立智慧借助、精準監督、雙贏多贏共贏的行政檢察新理念,圍繞行政訴訟監督這一核心,探索建立“源頭治理、多元化解、共治共贏”的行政爭議化解新模式,發揮行政檢察獨特優勢,監督法院公正司法,促進政府依法行政,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形成檢察工作新的增長點。加大源頭治理力度,規范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做好決策前的風險評估,減少行政爭議發生。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行政爭議多元化解機制,健全行政爭議調解工作機制和網絡體系,構建和解、調解、仲裁、公證、行政裁決、行政復議和訴訟的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加強行政調解工作,做好行政裁決、釋法說理和息訴服判工作,把行政爭議解決在行政程序,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優化權益司法保障,加強應訴能力建設,圍繞生效裁判結果監督、審判人員違法活動行為監督、執行活動監督,強化案例指導,綜合運用抗訴、再審檢察建議及訴前檢察建議等監督方式,發揮裁判結果監督、審判違法行為監督、執行監督等行政訴訟監督職能作用,提升辦案質效和行政檢察能力。探索實施行政訴訟監督年度報告制度,建立類案監督工作機制,發揮檢察建議功能,促進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加大檢務公開,推行行政訴訟監督案件公開聽證制度,打造司法與行政良性互動平臺,開展預防講座,形成化解行政爭議合力,提升解決行政爭議的實效,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檢察產品。
五、做好公益訴訟檢察,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要樹立共建、共治、共享公益保護成果,實現雙贏多贏共贏的公益訴訟檢察理念,嚴格執行《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把握公益訴訟規律和法律監督規律,嚴守檢察權邊界和公益訴訟案件范圍,審慎行使公益訴訟檢察權,確保檢察監督在法治軌道上運行。用好用足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把握職能定位,強化責任擔當,建立法紀銜接機制、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協調溝通機制,形成公益訴訟工作合力,打造各有側重、齊抓共管的執法辦案格局,實現行政與司法共建、共治、共享公益保護成果的目標。完善以民行檢察部門為主導、相關部門配合的信息共享、線索移送、證據收集等聯動協作機制,探索公益訴訟新領域,用好用足現有法律制度,適時開展公益保護專項監督活動,突出辦理生態環境、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公益訴訟案件,認真解決損害公眾健康利益問題,守護好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家園,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吉林省蛟河市人大法工委主任 徐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