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瑜 ]——(2020-3-16) / 已閱4774次
地方政府如何資助地理標志
地理標志的價值逐漸被地方政府認識,各地方紛紛出臺激勵政策,鼓勵申請地理標志、支持地理標志產業發展。
現有激勵政策
獲得地理標志,各級地方政府給予10萬元到100萬元不等的現金獎勵。這個資金怎么花?檢索了幾個地方文件,沒有具體規定,那么可以理解為由地理標志申請機構(可能是協會、政府機構或事業單位)自由支配。
協會基本回歸民間性質,很少有其他經費來源,為了申請地理標志成立的協會也收不到會費,沒有經費支持難以運轉,不少此類協會名存實亡,以致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都沒有去續展。地理標志申請機構大多數在縣里,人員工資、各項日常開支等較小,幾十萬元可以維持幾年。
有的地方拿出巨額資金支持地理標志產業發展,某省財政分別給9個地理標志產品1000萬元到4000萬元不等的資金。4000萬怎么花?從媒體報道來看,首先是在省會最奢華的賓館轟轟烈烈開新聞發布會,再是聘請知名機構做區域品牌規劃,在各級電視臺、各級媒體發布廣告,在火車站、高速出口樹立巨大的牌子,宣傳地理標志……這些錢花的有什么績效?不好評價。在走訪中,也聽到一些抱怨,給一本華麗但很難執行的策劃書,在車站立個巨大的廣告牌,幾百萬就沒有了,這錢花得什么用?
地理標志管理的特性
地理標志作為一項知識產權,其管理比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簡單許多,企業知識產權涉及到商標、專利、版權、商業秘密等多項知識產權,包括知識產權申請、運用、保護等多個方面,既要謹慎檢索避開侵權陷阱,又要防著別人侵權……各行業和各企業情況不同,需要的專業知識不一樣,將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標準化很不容易。地理標志只涉及一項知識產權,主要管理內容是對內許可使用,對外部侵權行為進行維權,許可使用有通行的規則,維權可以外包給律師所。
地理標志管理有抓手,就是地理標志專用標志,據本人在市場考察,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率與綠色食品標志及有機產品認證標志比顯然太低。品牌的推廣在于讓消費者知道,廣告做再多,在市場上見不到都是白費。對專用標志宣傳推廣最簡單、最便宜的方式就是使用,如果所有的地理標志,每個被許可使用的單位都使用這個專用標志,專用標志將遍及市場的每個角落,消費者都能看到。專用標志多使用在產品包裝或者產品標貼上,在原有的包裝及產品標貼上加印專用標志,并不增加成本。
借鑒“貫標”模式
地理標志制度引進較晚,關注的人不多,地理標志的管理主體一般都是民間性質的組織,90%以上的地理標志屬于農產品。管理好地理標志要懂知識產權、了解農業、懂協會運作……很難求全責備找到這樣的管理人。
國家知識產權局推行了好多年的“貫標”,并做了一系列的配套體系,各地給“貫標”企業十萬到幾十萬元不等的獎勵。在此,不對“貫標”獎勵政策發表任何看法,作者認為地方政府可以將“貫標”模式引進到地理標志管理中。復雜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都可以標準化,單純的地理標志管理標準化要容易得多。
借鑒“貫標”的做法,政府資助地理標志管理人聘請專業機構協助制定管理制度,并指導協助運行一段時間。將專用標志的使用納入到管理規范中給予相應的資助,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原質檢和原工商的兩個專用標志廢除,推出新的專用標志,借此推廣使用新標志。
綜述
作者認為,中國地理標志仍有很大挖掘空間,地方政府可以繼續資助申請。各省將地理標志歸口市場監督局知識產權保護協調處管理,鑒于此,建議借鑒國家知識產權局“貫標”政策,對建立地理標志管理標準和專用標志的使用給予激勵。
“貫標”業務各省市知識產權局已經輕車熟路, 激勵地理標志“貫標”和對專用標志使用補貼遠比廣告費便宜。管理績效比較容易測評,專用標志的使用可以量化,這兩項工作績效易考評。
作者:王瑜
202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