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鳳林 ]——(2020-8-19) / 已閱5470次
《條例》頒布實施以來,“一府兩院”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優化營商環境重要指示精神為指針,以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為目標,著力打造科學化、標準化、便民化、市場化、數字化的服務體系,大力提升公共事務服務水平,為推動經濟振興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營商環境、政務營商環境、法治營商環境。
一、基本情況
(一)創新制度與機制,努力實現領導體系科學化
圍繞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新制度機制,積極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參與的責任運行體系。一是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全市部門組成的全市營商環境建設領導小組;設立全市軟環境建設辦公室(設在政務服務局),負責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組織、協調。二是建立“三定、三不、三考”工作落實制度體系,由企業對政府部門工作進行評議,軟環境辦公室組織考評,第三方對全市營商環境建設作出客觀評價。三是組織開展《條例》宣傳月活動,通過懸掛標語、設置展板、咨詢講解、電臺展播、走訪調研等方式對《條例》優化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等內容進行宣傳,提高企業和群眾對《條例》的知曉度,形成共同維護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實現市場營商環境公平化
圍繞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一是出臺《全市推進環境立市戰略實施意見》,從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最多跑一次”、規范政務公開、深化投資審批改革、提高企業服務水平、加強軟環境建設、強化招商服務質量?個方面,部署了?項工作任務。二是履諾踐諾,扶持企業建設。截止目前,為石材、生物等項目兌現扶持資金?萬元。三是持續推進審批“瘦身”。全市共取消行政許可事項?項,政府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由?項清減為?項,保留證明事項?項。四是規范信用體系,梳理信用體系“四張清單”,開展違規失信聯合懲戒,開通政府網站信用蛟河專欄,組織部門、多家企業簽訂了信用承諾,全市信用體系建設基礎全面夯實。五是搭建融資平臺,組織召開銀企對接活動,分別促成貸款?余萬元、合作意向?億元。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億元,其中企業貸款?億元,占全市貸款總額的?%。六是優化動產抵押業務辦理,全面啟用市場監管動產抵押登記業務系統,動產抵押登記實現一站式辦理,今年共辦理動產抵押登記?筆,貸款額?萬元。
(三)持續“簡政放權”改革,努力實現政務營商環境便民化
圍繞“簡政放權”“最多跑一次”改革,創新監管優化服務,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便民化。一是打造標準化服務體系,規范行政審批、政務公開。對標“省標準權責清單目錄”,全市共梳理政務服務事項?項。抓好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全市各相關部門公開信息?條。在全市鄉鎮街和市直相關部門鋪設完成了政務外網,實現了市鄉兩級全覆蓋。二是打造便民化服務體系,開展統一受理、集成服務。按照“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模式,全市建立了不動產、稅務、市場監管等分類綜窗,綜窗辦理事項達到?以上。實現了行政審批機構、事項、權限向政務大廳集中。在政務大廳建立了無差別受理綜窗,一期納入?項政務服務事項。三是打造數字化服務體系,推行市場主體注冊登記全程電子化改革,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e窗通”系統與吉林省政務服務“一張網”互聯互通,實現了市場監管、公安、稅務、社保、銀行等部門間業務聯動、數據共享。全面開通了“一窗受理”政務平臺,?項事項實現線上辦理,實現了數據跑腿、一網通辦。截止目前,利用全程電子化系統共登記市場主體近?戶,企業最短辦照時間僅為?分鐘。四是優化項目審批流程,助推企業復工復產進程。在疫情防控期間,出臺優化政務服務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十項舉措,通過“網上辦、微信辦、電話預約辦、郵寄辦”等形式,滿足服務對象的審批需求。五是規范行政監管。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開展部門內雙隨機?次,檢查市場主體?戶,跨部門聯合檢查?次,檢查市場主體?戶。雙公示行政許可信息和行政處罰信息?條。共辦理各類行業行政執法案件立案?件。
(四)優化司法服務與保障,努力實現法治營商環境平安化
圍繞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政法機關相繼制定出臺了保護市場主體司法舉措,為推動振興發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市法院出臺《關于民營企業經營者涉嫌犯危險駕駛罪適用緩刑的意見》《民營企業及經營者輕微犯罪依法免責免罰工作意見》《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防控疫情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意見》《市法院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暖企”法律服務的活動方案》等,截止7月末,新收涉企案件?件,結案?件,為企業提供解決措施?個,提供法律咨詢,提出意見建議,為企業緩交訴訟費。檢察院建立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協作機制,開展“檢察護航民企發展”開放日活動,與市工商聯建立常態化聯系機制,解決企業需要通過司法維權途徑協調化解的問題。建立檢察官定點聯系民營企業制度。依法不起訴?人、監督撤案?人,切實保護了民營企業及經營者合法權益。市公安局優化窗口服務流程,梳理審批事項?項,實現辦件準確率、及時辦結率和群眾滿意率三個100%。疫情期間,深入企業實際,宣傳落實公安機關助推企業復工復產十六條措施,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問題;司法局積極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加大對優化投資環境的法律宣傳力度,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暢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為企業員工提供免費法律咨詢,向符合條件的困難企業提供精準法律服務。
二、存在問題及面臨的困難
(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服務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個別窗口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政務服務人員數量不足,存在配齊配強問題。
(二)優化營商政策落實需要進一步落實,需要加大對企業的政策、資金扶持力度,解決融資難問題。
(三)政務大廳標準化建設需進一步加強。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政務服務大廳受理面積所限,后臺辦公場所不足,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需要提檔升級。
三、 幾點建議
(一) 提升政治站位,進一步推動《條例》各項規定落地見效
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從解放思想抓起,從創新體制入手,加強優化營商環境責任體系建設,聚焦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實現全市經濟公平、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任務,全力打造服務型政府,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做簡政放權的“減法”、監管的“加法”、優化服務的“乘法”,激發市場活力,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破堵點、解難題,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落實普法責任制,廣泛開展《條例》與《民法典》的學習宣傳活動,教育和引導市場主體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恪守社會公德和商業道德,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公平、高效、可持續發展。
(二)完善體制機制,進一步營造最佳的市場營商環境
以完善優化營商環境長效機制,打造公平公開、透明高效的政府運行體系為重點,加強政府主導、部門參與的責任體系建設,健全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落實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制定依法管理營商環境實施細則,搞好營商環境監督、檢查和指導。加強信息透明、高效快捷的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簡化辦事流程,壓縮辦理時限,健全審管銜接機制,實施行政許可告知承諾制度,構建市場化、法治化、信息化的服務保障體系。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和違約失信問責機制,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建設。加強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進入長效機制建設,抓好產融合作對接,規范市場主體行為,清理規范各類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加強投訴處理機制建設,落實損害營商環境行為投訴舉報統一受理、首辦負責、限期辦結制度,嚴肅查處違法違規的行政主體和市場主體。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建設,修改完善不符合條例精神的規范性文件,確保與條例保持一致。
(三)建設服務型政府,進一步打造一流的政務營商環境
以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為核心,傾力打造“一站式”政務服務大廳升級版,建立涉企收費目錄清單查詢系統,持續抓好鄉鎮街綜合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實現“一網通辦”“一窗通辦”。放寬市場準入,優化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和效率、減少前置審批程序,深入實施“多規合一”“多評合一”,重大事項“一事一議”,推進企業開辦經營便利化。加強產融對接,優化擔保融資服務,切實解決“融資難”。降低小微企業經營成本,保障市場主體平等參與交易活動。對因疫情停工停產企業從簡從快、特事特辦、全程跟蹤服務,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提升納稅服務水平。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保障市場主體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確保國家優惠政策“剛性兌現”。加強公平、公正監管,規范事中事后監管,完善企業訴求協調處置機制,用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互聯網+監管”,對新興產業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推動新業態發展。加強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建設,配齊配強行政執法人員,實施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防止發生不得對市場主體實施的“十類行為”,營造尊商、重商、安商、扶商的良好氛圍。
(四)創建平安城市,進一步構建最優的法治營商環境
以創建平安城市,營造高質量發展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保障,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拓展“六六議事堂”工作機制,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紛的質量和水平。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開通法援“綠色通道”,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務。嚴厲打擊合同詐騙、非法經營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和侵害經營主體、財產權利的違法犯罪活動。加強“互聯網+公安服務平臺”建設,規范行政審批業務,解決貨物流通堵點,依法適度執勤執法,對涉案企業相關人員依法慎用人身強制措施,對涉案企業相關財產依法慎重采取強制執行措施。深化“全警助企”服務,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深化“檢察護航民企發展”開放日活動,貫徹涉企案件特殊司法保護政策,糾正損害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落實“少捕慎訴”司法政策,減少羈押性強制措施適用。加強“兩個一站式”服務建設,實施涉企案件“立審執”三優先工作法,健全涉企案件快速審理、快速執行機制,慎用財產性強制措施,鼓勵和引導當事人以和解方式解決糾紛。深化“府院聯動”機制,推動企業“法治體檢”活動常態化,為新時代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做出積極貢獻。
吉林省蛟河市人大法工委主任 徐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