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鳳林 ]——(2020-9-15) / 已閱8174次
民法典是治理國家的基本遵循和依靠,是權利宣言書,是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v觀世界法制發展史,迄今為止近三百年來,人類社會共出現了三部影響世界的民法典:一是法蘭西帝國1804年3月21日通過的《法國民法典》,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法典,在資產階級國家影響較大。丹麥、希臘、智利、葡萄牙、西班牙、德國、瑞士、巴西等國家均以該法典為藍本制定了本國民法典。比利時、盧森堡現仍把它作為自己的法典。全文共2281條,除總則外,分為3編,第一編人法,第二編物法,第三編“取得所有權的各種方法”編。該法典具有原則鮮明,編排合理,邏輯嚴謹,語言簡潔的特點,是世界法制史上一個里程碑。主要表現為自由平等、所有權、契約自治三項基本原則。二是德意志帝國1896年制定的《德國民法典》,1900年1月1日施行。繼《法國民法典》之后,這是資本主義國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全文共2385條,分為5編:總則、債務關系、物權、親屬、繼承。另附施行法218條。立法技術與《法國民法典》不同,注重邏輯思維和理論概括,結構嚴謹、規范細密、條理性強!兜聡穹ǖ洹穼κ澜缬绊懞艽。瑞士、奧地利、日本、泰國和中華民國時期的中國民法典都參照這一民法典。三是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法典編纂的立法先河,是我國民主法治建設中的一件大事。《民法典》共7篇、84章、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通過系統整合新中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特別是借鑒大陸和英美兩大法系經驗,采用民商分立的立法體例,采取“提取公因式”的立法技術,構建起極富原創性的總分新體系,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體例和制度,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堪稱民事法律的鴻篇巨制,是中華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的立法表達,開啟了中國之治的新境界。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實施民法典與每一位公民、每一個民事主體息息相關,必須學好用好民法典。
思考一:尊崇民法典,堅守法治信仰,搞好普法宣傳
貫徹好實施好民法典,必須深刻認識民法典頒布實施的重大時代意義,掀起學習貫徹熱潮。學好是前提和基礎,用好是目標和責任,宣傳好是途徑和方法。民法典是新時代美好生活的保障,是美好生活的剛需,學習宣傳和尊崇民法典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義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的法治理念,對法律保持敬畏之心,堅守法律紅線不逾越,法律底線不觸碰的修身準則,尊崇、敬畏法典,堅決維護民法典權威。要把學習貫徹民法典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不斷深化學習宣傳活動,加強對公職人員和青少年法典教育,推動民法典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形成熱潮,讓民法典走入千家萬戶,讓民法典的精神和內容內化于心、外踐于行,成為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做民法典的忠實崇尚者、遵守者和踐行者。
思考二:學好民法典,把握核心要義,提升法律素養
貫徹好實施好民法典,必須把握核心要義,深研精習民法典,提升為民護民本領。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全體公民必須遵循的規范。法律的根基在于人民的擁護,法律的偉力在于人民的信仰。只有讓民法典走在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才能使之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目前,我國有法律260多部,行政法規700多部,地方性法規9000多部,行政規章11000多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要堅持和完善學法、普法、用法制度,落實好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全面學習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學深悟透民法典一系列新規定新概念新精神,把握規則要義,提升法律素養,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能力和水平,為建設平安蛟河貢獻力量。
思考三:用好民法典,維護法律權威,確保依法維權
貫徹好實施好民法典,必須增強學習貫徹民法典的自覺性、責任感和使命感,立足崗位學以致用,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機關、企事業單位、行政管理人員要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機關法人、企業法人、自然人知識),運用民法典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增強公眾對依法行政、執法為民的獲得感。法院、檢察院、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及法律工作者要秉承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理念,切實肩負起貫徹實施民法典的時代使命,爭做學習宣傳民法典的積極參與者、準確實施民法典的積極實踐者、完善發展民法典的積極推動者。要掌握法條,領悟法理,加強對民法典新增制度、重大修訂內容的學習,掌握條文新舊變化,準確理解和把握民法典立法精神、條文含意、最新內容,深刻領悟堅持主體平等、保護財產權利、便利交易流轉、維護人格尊嚴、促進家庭和諧、追究侵權責任等基本要求,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公共安全、權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公正廉潔司法等問題,堅持民法的基本原則,正確處理法律原則與法律條文的關系,防止機械司法、就案辦案,著力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確保民法典正確適用。每個公民都要養成自覺守法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能力,深刻領悟民事活動平等、自愿、公平、誠信等基本原則,樹牢誠信理念、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結合民法典承載的法治精神、基本原則、具體條款,運用法治思維和民法典制度規則從事民事活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保障他人合法權益,為新時代蛟河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積極貢獻。
吉林省蛟河市人大法工委主任 徐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