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輝煌 ]——(2004-7-27) / 已閱20777次
二是正確把握“舉證責任倒置”原則。
最高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出臺后 ,明確規定了在審理醫患糾紛案件時要嚴格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然而在審判實踐中,我們發現一味追究“舉證責任倒置”、在責任分配上存在一些問題,如一些經過若干年才提起訴訟的醫患糾紛案件,在舉證上以往是考慮到患者不能,現在又出了醫方也不易的尷尬局面,因醫方難以獲取患者在診療行為之前及之后的相關信息,一起往往是多因一果的醫患糾紛案件,醫方若希望舉證證明多種原因的存在,勢必需要患者的協助,而醫患雙方正在發生的爭議決定了患者對于這種協助一般會采取拒絕的態度。依據現行的證據規則,醫院若舉證不能,就要承擔敗訴的結果。因此,法院在嚴格執行這一舉證規則的同時,可依據公平原則和誠信原則賦予法官行使自由裁量的權力,嚴格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28條規定的舉證責任倒置范圍,根據案件審理需要,在具體案件中自由分配舉證責任,尤其注意調查舉證責任在當事之間的輪換。
三是慎重處理醫療事故鑒定與法醫鑒定關系。
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幾乎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鑒定的問題,因為鑒定結論是處理這類案件的關鍵事實依據。因此,我們首先要弄清醫療事故鑒定的法律效力。而在以往的審判實踐中,對如何采信醫療事故鑒定結論往往出現兩種偏見,一是認為醫療事故鑒定結論是處理醫患糾紛的唯一依據,在醫患糾紛舉證責任倒置的情形下,醫院只要不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就是不能證明自己的醫療行為和損害后果無因果關系或自己的醫療行為無過錯; 二是認為醫療行為經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鑒定后認為確定構成醫療事故的,才可以要求賠償,如果不構成醫療事故,醫療機構不負賠償責任。這實際上是把醫療事故鑒定結論看成了是處理醫療糾紛的唯一證據而不是重要證據。這種觀念與現代法律理念相悖。必須明白,只有經過庭審質證確認的證據,才能作為定案依據。那么,我們又如何看待法醫鑒定結論呢?毫無疑問,法醫鑒定也是法院定案的重要依據。根據2002年4月1日實施的《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實行舉證責任倒置,患者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那么申請鑒定與否由醫院決定,采取哪種鑒定形式理論上也由醫院決定。通常情況下,醫院多是選擇醫療事故鑒定,而患者則更多的是希望通過法醫鑒定查明案情。審判實踐中往往出現重復鑒定,多方鑒定,既影響審限,也使得法官面對同一事故而出現兩種或多種不同鑒定結論難以下判的局面。故,筆者認為,法官不僅要居中辦案,還要有積極而為之態度。如果一案出現多種不同鑒定結論,無論是醫療事故鑒定,還是法醫鑒定,法官都要全面審查,判斷其合法性、真實性和關聯性,必要時可另行組織專家鑒定組重新鑒定,以作出準確的鑒定結論,改變過去那種在鑒定結論面前無所作為的做法,還事實一個本來面目,給糾紛一個公正裁決。
安徽省宣州區人民法院 張輝煌
聯系電話:0563—2515685
傳真:0563--2515968
電郵:zhh@2004685sina.com
2004年7月28日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