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晶 ]——(2004-11-13) / 已閱40883次
監獄存在的法律意義是對罪犯實施懲罰和改造。貫徹落實“以改造人為宗旨”的監獄工作方針,將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不僅是一項法律任務,而且是現代監獄制度的根本標志。
當下,我們所面對的是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軌的大背景。在社會經濟成份、組織形式、生活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關系日益多樣化的條件下,押犯的構成、思想、心理、行為發生了明顯變化,對此,我們必須以變應變,調整視角,以更加務實、更加嚴謹、更加科學的作風和態度,把改造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改造工作必須由傳統、經驗逐步走向現代、科學,這是建立我國現代監獄制度的重要內容。
在傳統的監獄理念中,罪犯是被動的受教育者,對罪犯的教育強調的是戰斗性、進攻性、強制性,因而教育中“我說你聽”的填鴨式教育,罪犯成了沒有思想的被動客體角色。這種狀況極不適應押犯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罪犯是人,是犯了罪的人。他們的犯罪是法律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的低下的必然反映。但他們的人性尚未泯滅。改造科學化的意義在于恢復他們的人性和良知,提高他們的素質。改造科學化必須以“人性化”為原則,尊重罪犯人格,維護罪犯人權,善待罪犯,滿足罪犯合理需要,使罪犯減少與干警的對立,消除戒備,建立信任。對他們進行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文化、技能以及法制、道德教育,努力將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在教育改造罪犯過程中,罪犯不是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主動的接受教育的角色,他們在接受教育中有選擇性、有表達需要的權利。對罪犯的改造應體現針對性、滲透性、可接受性、可操作性。懲罰的意義在于形成正義,而實現正義在于改造罪犯。我們要科學認識罪犯,遵循罪犯改造規律,努力挖掘自身改造積極性的要求,積極實現將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的目標。因此,改造科學化是監獄干警在教育改造過程中,認識和遵循罪犯改造規律,堅持科學施教的原則,實現從以經驗、粗放為主的傳統改造向以科學、精細為主的改造轉變的過程。改造科學化主要包括創新的理念、完善的體制、良性的機制、科學的手段與方法和有力的保障等內容。
努力營造改造科學化的新模式。要按照適應犯情變化特點,服務監管安全需要,著眼于提高改造質量的總體要求,著力構建以現代、科學理念為指導,以人性化教育為原則,以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載體為依托,以提高干警隊伍素質和改善教育的設施條件為保障的改造科學化新模式,使教育改造呈現出生機和活力。在教材上,突出專題性、應時性以及罪犯的可接受性,使犯人感到新鮮、愿聽;在教法上,突出灌輸與疏導的結合,鼓勵犯人自愿參加學習,提高罪犯認同感和感情相融性,增強了教育效果。即使對頑危犯的掛牌攻堅,也要體現人文關懷,以勸導、明理、喻義為主要形式。在有條件的監獄,嘗試給罪犯提供自愿有償接受教育的平臺,對罪犯開展外語、電腦等興趣教育,激發罪犯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習自覺性。廣泛推廣電化教育手段,為罪犯提供形象、直觀、現實的教育。對罪犯進行心理常識教育和心理測試,對少數心理障礙明顯的罪犯,邀請社會上的心理學專家會診矯治。利用親情會餐、親情熱線、親情幫教、特優會見、特困幫扶、離監探親等多種形式進行親情教育,充分發揮親情的吸引力、親和力、期盼力,讓罪犯在希望中改造。著力營造積極向上的監區文化。努力形成主題鮮明,導向正確,制度化、大眾化的特色。
改造科學化,首要的問題在于領導尤其是主要領導重視 ;基礎的問題在于樹立科學的理念;根本的問題在于建立科學的機制;關鍵的問題在于提高干警素質。
改造科學化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有:
一是監獄職能多元化的挑戰。從理論意義和法律意義上說,監獄就是監獄,其職能是貫徹黨的“懲罰與改造相結合,以改造人為宗旨”的監獄工作方針,將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這可以被認為是監獄的“天然屬性”。然而,由于長期受傳統思想、體制的影響以及人們對監獄工作的不正確認識和定位,監獄的職能至今仍呈現出監獄、企業以及辦社會高度合一的格局。客觀地說,這種高度合一體制的監獄職能多元化曾經作過歷史性的貢獻,可謂功不可沒。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社會分工日益細密,職能分化日益純化的情況下,很顯然,監獄職能多元化已成為制約監獄工作未來發展的最大的體制性障礙。我們必須從改造人的大局出發,從社會主義監獄懲罰與改造人的職能出發,盡快實現監獄職能單一化,為改造科學化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二是押犯結構惡性化的挑戰。罪犯是監獄教育改造的對象,押犯結構變化是探索推進教育改造科學化首先必須面對的問題。隨著社會刑事犯罪出現的新情況,特別是大要案居高不下,流竄犯罪、涉惡涉黑涉毒犯罪、經濟犯罪等上升的趨勢,押犯結構呈現出惡性化的趨勢,這給改造工作帶來嚴峻的挑戰。
三是教育改造工作自身的挑戰。改造科學化的推進受制于監獄工作的刑罰執行、獄政管理以及監獄生產、隊伍建設等項工作。近幾年來 “妥協執法”現象屢禁不止,不少罪犯對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存在疑慮。這給改造科學化的推進帶來致命沖擊。現實中,各種改造手段的協調與整合常常發生沖撞,致使監獄工作的評價體系不合理、不科學。教育改造本身的形式主義。監獄安全穩定工作的高要求、嚴考核,常常使得改造科學化相形見絀。
因此,推進改造科學化的選擇,在宏觀層面: 首要的是,推進監獄職能單一化。“監獄是國家的刑罰執行機關”,其任務是對罪犯實施懲罰和改造。監獄職能單一化,是監獄的屬性決定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舍此,監獄還有什么存在的理由。監獄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公共防衛事務,理應由政府辦監獄。顯然,監獄應當回歸到真正的改造罪犯的職能上
其次,應將改造科學化納入監獄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位置。沒有改造科學化,監獄發展戰略是不完整的,監獄工作方針就難以貫徹好,現代監獄制度就無從建立,要完善和實現監獄職能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再次,完善相應法律制度。法治帶有強制性、穩定性和權威性。在推進監獄法治化進程中,加強改造的制度化建設,將與改造科學化有關的經費、方法、手段、內容、評價體系、保障、責任等等納入《監獄法實施條例》的框架里,推進改造科學化的健康發展。
在微觀層面: 要著力形成協調高效運轉的良性機制。改造科學化必須有協調、高效運轉的良性機制。一是管理體制科學。二是教育制度完善。三是保障措施到位。
大力開發監獄干警人力資源。提高素質。著重提高法律業務、管教業務素質,更新知識、優化結構。搞好分類。對基層監獄干警按生產、管教、后勤、保障進行分類。實行不同的管理、訓練、教育,尤為重要的是要逐步培養一支教育改造的專家型干警隊伍,推進專家治監。同時,要落實從優待警的各項政策。
推進改造科學化,理論的成熟是不言而喻的。要以監獄工作的發展戰略為重點,以改造人為目標,以實現監獄職能單一化、推進改造科學化為兩翼,全方位創新與發展,為現代監獄制度的建立與發展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
此外,改造的價值:改造(西方社會稱為矯正)是懲罰的目的。當代監獄貫徹的“以改造人為宗旨”的方針,強調的是將絕大多數罪犯改造成為“守法”的和“有責任”的公民。監獄的全部工作是以改造為載體、統攬的。這在新中國的監獄史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經常搖搖擺擺。
自由的價值:現代社會的監獄是以限制、剝奪自由為形式,以教育為目的教育刑。從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監獄對罪犯剝奪自由其目的是為了使他們獲得自由。由“必然”走向“自由”正是人類矢志追求的目標。這是哲學上的自由,政治上的自由,社會學的自由,理性狀態下的自由,而不是我們曾經批判的那種無政府主義的自由,那種自由主義的自由。因此,刑罰的目的、監獄的目的是止于自由。
文明的價值:在監獄管理教育中,監獄警察的舉止言行必須體現較高的文化修養和道德水準。
寬容的價值:怒其不正,哀其不幸,恨其行,愛其人,齊之以禮,導之以規,疏之以心,授之以能。
謙抑的價值:監獄以其有限的資源,改造那些最需要改造的罪犯,抓住“關鍵的少數”。
以及效率的價值,秩序的價值,民主的價值等都是當代監獄的重要價值,這里限于篇幅,不再贅述。
我們不厭其煩的解析現代監獄價值的價值在于,我們要表明:現代監獄價值是我們推進中國現代監獄制度的核心基石。離開了這一點,監獄就可以灰飛湮滅了,而保留監獄與其說是統治社會的要求,不如說是對現代社會的反對。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