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四根 ]——(2004-11-17) / 已閱7316次
替人幫忙開稅票 中獎獎金應歸誰
案情
王某是一家餐館的老板。一天,王某的一個朋友徐某因單位報帳之需,要王某幫忙開一張稅務發票,金額為200元。王某立即照辦開出了一張號碼為NO.0228024的餐飲業發票,該發票同時附有兌獎聯。但當時王某和徐某都沒有刮開兌獎號碼。后來徐某在單位報帳時,會計將兌獎區刮開,發現該發票中了一等獎,獎金為5000元。徐某按照發票上的說明憑該發票和自己的身份證領取了5000元獎金。王某得知后,向徐某索要5000元獎金未果,遂將徐某起訴到法院。
分歧
本案在審理中,對該筆獎金應歸誰所有,有兩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該筆獎金應歸王某所有。理由是,該發票是王某出于幫忙的性質開具的,不是正常的商事活動的結果,王某才是該筆獎金的真正所有者。徐某無權取得該獎金的所有權,徐某對這5000元獎金的占有是不當得利,應予返還給王某。
第二種意見認為,該筆獎金應歸徐某所有。理由是,王某將發票交付給徐某后,徐某就取得該發票的所有權,而其所附的獎金是一種孳息,理應歸徐某所有。
評析
筆者基本上同意第二種意見。
分析本案的關鍵是對發票和發票上的中獎獎金有一個正確的界定。
發票是指在經濟活動中,據以支付款項的商事憑證。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商業慣例向消費者出具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消費者需要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的,經營者必須提供。”有價證券是指設定并證明持券人有權取得一定財產權利的書面憑證。發票本身并不是一種有價證券,而僅是一種交易的付款憑證。但當這樣的一種憑證附上了兌獎聯,并作為領取獎金的憑證時,它就具有有價證券的性質。本案王某與徐某之間雖然不存在實質的消費或服務,但不因此而否認徐某取得該發票的合法性。從王某開具發票后,并沒有要徐某交納相應的稅賦(7%),而是其自己甘愿承擔。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王某的行為是一種贈予的行為。根據動產的所有權轉移以交付為準的原則。作為受贈方,徐某在接受該發票后,也就相應地取得該發票的所有權。
發票上設定獎金的行為是地方稅務部門為了防止經營者偷稅漏稅而采取的一種獎勵措施。其目的是鼓勵消費者向經營者索要發票。從發票上的兌獎聯附著的地方來看,兌獎聯是附在客戶聯,即消費方,不是存根聯。從其兌獎規則“中一等獎持有效、完整原始發票及本人身份證30日到當地稅務部門領取獎金”來看,其獎勵的對象應是原始發票的持有人,即客戶,不是該發票的購買人即經營者。這里的獎金不是發票的孳息,而是一種獨立的經濟權利。正因為在發票上設定了這么一種經濟權利,才使得發票具有有價證券的性質,發票的持有人才可以通過對發票的實際持有而享有其相應的經濟權利。
江西省吉水縣法院 劉四根
郵政編碼331600
電話0796——35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