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武平 ]——(2005-2-3) / 已閱31746次
[9]轉引自劉絮、聶玉春主編:《信訪工作手冊》[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6頁。
[10]《毛澤東選集》[M]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72頁。
[11]如《人民日報》1953年1月19日發表的“認真處理人民群眾來信大膽揭發官僚主義罪惡”,1月23日發表的“壓制批評的人是黨的死敵”,11月2日發表的“把處理人民來信工作向前推進一步”等。
[12]如《人民日報》1957年11月25日。
[13]強世功:《法制與治理》[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48頁。
[14]陳柏峰:《纏訟、信訪與新中國法律傳統》[J],中外法學2004(2) 。
[15]應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M],三聯書店2001年版,第368頁。
[16]陳柏峰:《纏訟、信訪與新中國法律傳統》[J],中外法學 2004(2)。
[17]本文主張廢的論據主要引用了于建嶸博士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中國信訪制度批判》,轉載自中國農村研究網(http://www.ccrs.org.cn)2005年1月22日訪問。
[18]師小軍:《信訪立法淺見》[J],民主法制建設2003(12)。
[19]此種說法見郭宇寬《悲憤的朝圣之路--上訪者群體調查及對造成上訪的制度文化土壤的思考》一文,轉載自《世紀中國》網站www.cc.org.cn,2005年1月23日訪問。
[20]周梅燕:《中國信訪制度陷入困境——取消?強化?變革?》[J],半月談,轉載自新華網,2005年1月27日訪問。
[21]姜明安:《信訪制度及其解決爭議的機制應當創新》,法制日報2004年2月12日版。
[22]事實上上訪的成本或代價非常之高,有的甚至是人身生命的代價,在中國古代“告御狀”就要“滾鐵釘”,在如今,上訪遭到地方官員的攔阻、恫嚇甚至人身限制,筆者在前幾天還在網上看到鄭州的一個訪民被當地官員以精神病人的名義送進精神病院禁閉?梢,上訪并不是容易的事,前年郭光允告程維高所受到的長達八年的迫害,更可見信訪成本之高,F有的學者很少關注這一點,而將之歸罪于民眾的青天情結或纏訟思想,筆者認為這并不可取。
[23]郭宇寬:《悲憤的朝圣之路--上訪者群體調查及對造成上訪的制度文化土壤的思考》,轉載自《世紀中國》網站www.cc.org.cn,2005年1月23日訪問。
[24]黃鐘:《信訪制度是否應該取消?》[J],北京《中國新聞周刊》,轉載自網站www.sohu.com,2005年2月1日訪問。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