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濤 ]——(2005-3-9) / 已閱12109次
審計整改報告的亮點解讀
楊濤
2004年6月23日,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一份“審計清單”,這份“清單”旋即掀起了一場強大的“審計風暴”,吸引了全社會的目光。臨近歲末,出席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的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案頭,都擺上了一份國務院辦公廳提交的關于審計查出問題糾正情況的報告。細讀這份長達26頁的整改報告,就會發現審計“清單”里的每個問題幾乎都有了“說法”。(《新京報》12月30日)
這則消息無疑令人興奮,從年初審計長李金華掀起“審計風暴”起,民眾就一直擔心審計出來的事項是能否真正得到整改,那些負有責任的被審計對象能否得到處理。如今,這種擔心有了回應,整改報告顯示,截至2004年10月底,已上繳財政各項資金208.72億元,滯留、閑置的財政資金已按規定下撥239.27億元,各類被擠占挪用的資金已收回6.77億元,已挽回經濟損失2.88億元,各級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和被審計單位根據審計意見完善各項制度規定87項,向司法機關和紀檢、監察部門移送各類案件線索222起,已有754人次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或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對比往年的整改情況,筆者認為,今年整改報告值得民眾觀看的亮點至少有這么幾點:
首先,此次對審計結果的整改開始向“既打響雷又下大雨”的方向邁進。從往年的情形看,年初提交的審計報告也有逐年勁風吹送、掀起“審計風暴”的架勢,但到了年終時,卻總是整改的不全面,查處的責任人少,許多部委對于問題的整改持觀望態度。因此,一些群眾戲稱為“雷聲大雨點小”,而今年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審計“清單”里的每個問題幾乎都有了“說法”,這讓“審計風暴”的“激濁揚清”功能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
其次,此次審計結果的整改也開始了“既打蒼蠅又打老虎”運動。一組耀目的數據是,向司法機關和紀檢、監察部門移送各類案件線索222起,已有754人次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或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同時,級別高的有如國家林業局等國家部委的在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得到整改,相關責任人也正在追究;級別中等的有如原分管教育工作的吳川市副市長和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等14人分別受到黨紀政紀處分;級別低的有如通州區永樂鎮黨委書記、通州區國土房管局副局長等5人分別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行政記過、黨內警告等處分。審計結果的整改風過,不能說掀起了“風暴”,但也是勁風陣陣,比往年的“蜻蜓點水”式整改有了較大改觀。大小官員再也不能無視“審計風暴”,而我自巋然不動。
最后,我們看到,此次審計結果的整改也在順應民意,做到能及時公布,在公開中滿足民眾知情訴求。“1996年以來,每年年底,國務院都會向全國人大常委會遞交審計整改結果的工作報告,但是報告此前從未公開過。”(《中國新聞周刊》)這個不公開的堅冰自從2004年9月23日,國家審計署將2003年審計報告公布后部分單位整改的結果向外界公布起開始打破,此次國務院辦公廳提交的關于審計查出問題糾正情況的報告更完整地對“審計風暴”涉及的問題整改情況進行了公開,讓民眾感覺到政府對于民眾要求對審計結果認真整改的訴求高度的重視,并以實際行動在回應這種訴求和民眾知情。
然而,我們說,盡管此次審計結果的整改呈現諸多亮點,但這些亮點只是與往年相比而言,事實上,我們“審計風暴”還并不夠猛,審計結果并未達到完全公開,相當一些部門和政府審計意識仍然缺位,審計問責仍未真正建立,整改機制的完善依舊任重道遠。更為重要的是,從1996年國家審計署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審計報告以來,差不多每年都要披露類似的嚴重問題,時間過去了8年,問題年年揭露,違法勢頭未見遏制。因此,我們是否更應該考慮從最上游建立合理的架構,建立科學嚴格的審議和批準預算制度、預算執行的監督機制,及違規后的糾錯和問責機制等等。
江西省贛州市人民檢察院 楊濤 華東政法學院法律碩士 郵編:341000
> tao1991@tom.com
> tao9928@tom.com個人博客:浩瀚法網 (http://tao1991.fyfz.cn) 歡迎光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