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衛亭 ]——(2005-4-17) / 已閱22989次
我國法官遴選機制可以進行如下改進:
1、 提高人大常委會在法官任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現在,雖然從法律上來看,法官的任命由人大常委會決定,但事實上,人大的任命只是走過場而已,人大常委會對法官候選人的情況了解僅僅限于法院提供的材料,對于其專業素質,特別是品德才能等綜合素質的了解極其表面和膚淺,難以真正行使法官任命權。因此人大常委會內部應當設立專門委員會承擔起對法官的任命前期審查、聽證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向常委會提出建設性意見。
2、 通過遴選制度為法官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提供保障。
法官由同級人大任命,法院又對同級人大負責,這就使得法官的來源具有極大的地域限制和行政限制,極易造成法官依法獨立審判的地位無法保障。在設計法官遴選制度時,要考慮如何通過遴選制度來保障法官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如由上一級人大考察任命下一級法院的法官。
3、 增強法官任命制度的公開性和公正性。
法官的任命或選舉應該由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代表參加,聽取法律專家對候選人的專業、執業、人品、能力等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對擬任命法官的有關情況應當通過媒體或其他適當的方式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4、 完善社會對法官工作的評價機制。
一定程度的公眾評價和工作匯報能夠起到剔除個別通過了任命審查而又不合格的法官的作用;公眾、法院或人大專門委員會可以通過一定的程序比如任內工作考核、升遷考核等方法,對于法官的工作進行評價。但在設計這種程序時要注意保證司法和法官的獨立性,防止出現對于獨立司法權的干預。
總之,法官的專業、道德和工作素質必須提高,我們要在已經實行了統一司法考試的基礎上,及時進行法官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培訓制度、法官遴選制度、考核升遷制度、彈劾制度等后續和配套制度的改革和更新,建立和完善法官職業保障機制,從而在更為深入和廣泛的基礎上推動司法改革,確保我國法官素質的提高。(作者單位 山東省墾利縣人民法院)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