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闞明 ]——(2005-5-14) / 已閱38597次
淺析“差生”的主要表現、形成因素及其心理矯正
闞明
“差生”,顧名思義,就是指學習自覺性缺乏和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導致學習成績差、操行差的學生。一個學校,一個班級,總是良莠不齊,會出現“優生”和“差生”,往往“優生”受人重視,而“差生”被人冷落。作為一個教師,要特別關注“差生”的成長,認真研究“差生”的主要表現,仔細分析“差生”的形成因素,在教育過程中要一視同仁,因勢利導,對癥下藥,促其轉變,盡其所能使每一個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是每一位教師的應盡之責,對實現“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下一代”戰略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一、“差生”的主要表現
“差生”的提法過于籠統,不能一言以蔽之!安钌保唧w分析,由于角度不同,依據不同,分析的結果不一樣。一般來說,差生大致有下面幾種類型:
(一)從德智體全面發展角度看
有的學生思想純正、品德優良,但學習成績卻長期處于班級和年級的尾部;有的學生學習成績不錯,但在思想品德行為規范方面卻很有欠缺,屢犯校紀校規,惹事生非,憑腦袋聰明,學習成績本不算差,但玩心極重,自由散漫,極想表現自己,遵守行為規范差,經常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有的學生則思想品德和學習成績皆不錯,但身體卻奇差,稍有不慎,便增添不少麻煩;還有的學生身體挺棒,品德和學習成績都很差,所謂“雙差生”,當然這樣的學生是極少數,也應是教師工作的重點。
(二)從智力角度看
學習基礎差,讀書效果差,學習態度不端正。有的學生的確不聰明,雖不一定可稱作弱智,但反應的確較一般學生要遲鈍,再加上基礎不好,學習方法不對,所以盡管他要學,但積重難返,成績一直在低位滯留,這種情況,以女生為多;有的學生智力并不差,只是因為學習態度一直不夠端正,貪玩,不肯下苦功,因此成績也一直上不來,此情況以男生為多。思想品德及學習成績都不錯,但身體極差。
(三)從心理行為看
“差生”的類型各種各樣,“差生”的心理也不盡相同。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恨。恨自己“笨”,“不成器”,“不成鋼”。這種心理主要是那些學習態度尚端正,但學習成績總是無大起色的學生。他們不是沒有拼搏過、奮斗過,卻一次一次嘗到失敗的“苦果”,于是他們動搖了,退卻了,喪失了“自信”。
2、混。不正視。這種學生雖是“差生”,往往因家庭境況較好,而無緊迫感,熱衷于穿名牌,交朋友,追明星、玩電腦,看到別人學習艱苦認為是不值得,且尋得“歡樂”、“開心”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混到個畢業文憑就行。
3、悔。這部分“差生”,他們對以往由于自身的所作所為而造成的某方面“差”的狀況后悔,為目前差人甚遠而擔憂,為找不到正確的方向而彷徨,為沒有正確的“向導”而發愁。這部分人在“差生”中絕不占少數。
4、灰。自暴自棄。這也是“差生”中一種較普遍的心理。他們認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學習方面的“差”,甚或“雙差”,如今已是積重難返,長期以來,老師已經形成了“某某是差生”的概念,我即使想努力,也未見有什么用。特別是那些“雙差”生,以往也可能跟老師發生過爭執,給老師留下過不好的印象,他們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于是也就缺乏前進的動力,缺乏前進的目標,而采取自暴自棄,“橫豎橫,拆牛棚”的態度了。
5、毀。這種心理“差生”是極少數。他們往往是因為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而惱怒,或受到誤解而形成一種扭曲的變態的心理,于是就產生一種想毀掉自己或毀掉別人的念頭,這種人人數甚少,但為害極大.若不注意防范,妥善處理,往往容易釀成苦果,造成極大的損失,所以一定要特別注意。
二、“差生”的形成因素
這里所說的差生,是指那些非智力因素的差生。當前,在由應試教學向素質教學轉變的過程中,如何提高差生的學習質量,是關系到一個班級,乃至一所學校學習質量的根本問題,因此,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根據我多年的觀察,影響差生學習的外界因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因素
1.父母因素。父母是子女最初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談舉止對子女的影響是最直接、最頻繁的。在現階段,隨著離婚率的上升,一些學生的父母因各種原因離婚。這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創傷。這種家庭的孩子,因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極易走向反面,有的對學習失去信心,有的甚至以逃學、溜學來表示對父母的行為的一種報復。這種學生,即使原來的學習成績很好,也很容易一落千丈,迅速地轉變為差生。
一般來說后進生的家長是教不得法,嬌嚴失當。有的家長過分溺愛自己的子女,捧他(她)們為掌上明珠,把他(她)們當作"小皇帝"、"小公主",嬌生慣養,包庇縱容,放任不管;有的家長粗暴無知,對子女抱有"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動不動就施加打罵,家庭缺乏溫暖,或家庭成員之間要求不一致,使子女無所適從;有的家長本身道德敗壞,自私自利,甚至縱容子女貪圖享受安樂,給子女灌輸一些"學習無用"的思想等。這就使本來好學的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2.經濟因素。一方面在當前廣大的農村,有相當部分的農民還達不到溫飽。在班級里,他們畏畏縮縮,在別人面前覺得矮人一截。他們的性情一般都比較孤僻。除了家庭、學習條件比較差以外,他們沉重的心理壓力也是影響他們學習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與貧困家庭的孩子相比的富裕型家庭,這種孩子是另一種極端。他們的父母,有的是百萬富翁,有的是大款,他們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這些孩子,也大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闊少爺(小姐)。有的父母下海經商,一年四季,天南海北,用簡單的金錢鼓勵的方法。他們只知道往孩子的衣兜里塞錢,殊不知,金錢并不能給孩子帶來好成績。這種家庭的孩子,他們的心理上有一種優越感,他們作業可以花錢雇人做,考試可以花錢雇人考,這種學生,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學習缺乏動力,因而,學習成績一般也是比較差的。
(二)社會因素
當今社會,商潮如涌!笆畠|人民九億商”。讀書無用論、金錢萬能論,又成為時尚的一句口號。如此洶涌澎湃的經濟大潮,對我們的下一代,也造成了極大的沖擊,許多學生在他們的家長的影響下,面對外面的花花世界、也心猿意馬。他們在學校里,只是應付而已,平時上課,得過且過、只求平安不求上進,滿腦子的金錢欲望。這種同學的學習成績一般也較差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社會上的各種不正之風,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一些不健康文藝作品的毒害,也隨之而來。如各種電子游戲廳的開放,各種文化垃圾的存在,毒害著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心靈;再加上人與人之間不正常的交往關系等,都對學生的心靈產生著消極影響,埋下了不愛學習的禍根。
總共3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