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濤 ]——(2005-5-21) / 已閱7685次
某些地方的鄉鎮機構改革緣何能“游戲”國務院
楊濤
“從表面上看,鄉鎮機構是減少了,但精簡的目標并沒有達到,財政開支也并未減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組織研究室主任趙樹凱表示,有些地方,改革沒有任何真動作,基本上是文字游戲,精簡工作都落實在給上級的匯報材料中。(《新京報》2月20日)
民間有一句俗話形象地反映一些鄉鎮欺下瞞上的做法,“一級一級騙,從鄉騙到縣,一直騙到國務院”。這句話用來形容某些地方進行的所謂鄉鎮機構改革,同樣非常貼切。趙樹凱的研究結果就表明,機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減少財政開支,但是從現在的情況看,這個目標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南轅北轍。但是從他們給上級和中央的匯報材料來看,卻是形勢一片大好,匯報材料與現實情況是兩重天,以至到中央的一些情況嚴重失真,給宏觀決策帶來巨大危害。某些地方就是這樣用文字“游戲”了國務院。
鄉鎮的機構改革,是由中央定下總體思路,但具體方案則是由鄉一級政府拿出,他們端盤子,如同一部電影的制作一樣,他們是總策劃;而縣一級政府則是認可有關方案,定下盤子,是這部電影的導演;更上一級政府則是監督和審查方案的可行與合法,他們是批準電影上市的審查人;而鄉鎮轄區的群眾,則是這部電影的觀眾,電影的好壞是由他們來品嘗。
然而,某些縣鄉政府為何敢于在鄉鎮的機構改革弄虛作假,欺騙上級,的確,這里面包涵許多復雜的原因。如趙樹凱所說,他們希望“社會穩定”,避免增加一支鄉鎮干部上訪隊伍;他們希望保留對口部門,以便能多爭取上級的專項資金、項目;同時鄉鎮本身的擴張沖動強烈,編制約束力極其有限。因此,完全寄希望于縣鄉政府靠自覺來完成中央的機構改革意圖,并不可行,加強對他們的監督是必不可少。而這些文字游戲之所以能一直“游戲”到中央,跟縣鄉政府的上級政府的失職與縱容也是分不開的,他們與這些縣鄉政府離得近,能較快和較準確地獲取信息,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負有監督中央機構改革意圖貫徹的職責,他們不能不負責任地將這些虛假材料呈報上去。然而,事實上,也許是同樣基于維護“社會穩定”的考慮,也許是任務重、時間緊,他們也要體現自己的政績,于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將這些虛假材料原封不動地上報了。
電影審查人失職了,導致偽劣電影上市,這是第一道防線失守,但如果這部電影是要面對市場和觀眾的話,而不像某市委副書記的女兒作主角的電影可以由政府職能部門強行推銷給觀眾的話,那么觀眾是二道牢固的防線,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觀眾可以用腳投票,讓偽劣電影自動出局。可惜,作為鄉鎮的機構改革的觀眾――鄉鎮轄區的群眾卻沒有這個權利,他們不能決定鄉鎮政府的預算,也無權決定鄉鎮的人員編制,甚至于他們對鄉鎮政府在機構改革中的弄虛作假的行為的控告、投訴的渠道都不通暢。換句話說,就是縣鄉政府出臺的是一部政治電影片,他們不需要市場和觀眾來說話,這部片子是給中央的獻禮,當然他們可以當著群眾的面來弄虛作假了。
因此,對于制止“游戲”國務院這類事件的發生,我開出的第一個藥方便是要強化民眾權利的制約,要讓縣鄉的人大來決定鄉鎮政府的預算、人員編制,必要時還應采取直接民主的方式,讓鄉鎮轄區的群眾投票決定;其次,是要嚴肅追究那些敢于弄虛作假的縣鄉政府負責人以及失職的上級政府負責人的責任;最后,中央對于鄉鎮的機構改革要加強調研,重新評估已進行的改革的實效,根據各地的不同情況,再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措施,一步一個腳印積極穩妥地繼續推進鄉鎮的機構改革。
江西省贛州市人民檢察院 楊濤 華東政法學院法律碩士 郵編:341000
tao1991@tom.com
tao9928@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