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成思 ]——(2000-1-1) / 已閱49082次
3例如分不清“手稿丟失”與“作品丟失”的區別,分不清公有領域中的技術與技術秘密的區別。
4較具代表性的論文,可參看《中國專利與商標》雜志1996年第2期的文章《版權合同與合同法》。
5參看Melville著EntellectualPropertyLicensing一書,1982年出版。WIPOModelLaw(Know—How部分),1980年第Ⅱ卷。
6參看《國際技術轉讓法通論》,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6年出版。
7參看《人大工作通訊》,1999年第8期第17頁。
8參看《法學》雜志,華東政法學院出版,1997年第6期《論侵害債權制度》。
9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11條。
、炓姟吨腥A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62條第1款。
、瀰⒖碋IPR1997年第11期及1999年第4期。
、瀰⒖碞O.96-1470,1998U.S.LEXIS1606(Mar.9.1998)
、瀰⒖碔nternationalTrade(倫敦出版)1999年第1期。
參看《中華商標》1998年第6期。
參看《版權法》(修訂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303—320頁。歐陸法系國家及英美法系國家的實例,見《著作權》雜志1995年第3期第3—7頁。
、炥D引自EIPR1999年第3期。該案的評論系由日本著名知識產權法與民法學家土井輝生撰寫。其評論中特別強調了“有限期的版權轉讓應屬有效”。
、瀰⒖础吨R產權文叢》第一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瀰⒖础吨R產權研究》第六卷,中國方正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瀰⒖础秶H貿易》雜志1999年第五期《21世紀知識產權研究展望》,《著作權》雜志1999年第1期《兩個新的版權條約初探》等文章。
、瀰⒖甲ⅷ,這里哥德斯坦在其論文中的主張。
、瀰⒖礊檫m應數字技術與網絡而增加的《統一商法典》第2B條(草案)。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