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愛民 ]——(2006-1-12) / 已閱13545次
失業保險統計應實現全方位電子化
墾利縣勞動就業辦公室 趙愛民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預示著社會生產力水平正在實現著跨越式飛躍。“數字社會”“數字經濟”“數字軍事”“數字政府”等一系列嶄新概念應運而生,標志著以往一直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字科學正在發揮著巨大的潛能。標志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史繼工業革命以來規模最大影響力最深遠的一次產業革命。在這場意義深遠的革命中,作為失業保險工作重要體現的信息統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實現失業保險統計事務電子化的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加入WTO的臨近,政府管理體制的創新迫在眉睫,要求政府職能盡快地轉移到搞好宏觀調控、維護市場秩序、創造良好環境、提供公共服務上來。小平同志講過:管理就是服務。“服務式”的管理是市場經濟體制國家通用的政府管理模式。電子政務將推動政府職能的轉變,也正是“服務式”管理模式的具體體現。
統計政務是失業保險基金收繳管理的組成內容,它包括統計工作人員的資格認定、統計調查單位登記備案、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和涉外統計調查項目的審批備案等,統計政務電子化是電子政務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實現形式上,統計調查情況登記備案可以納入一個電子政務總流程,而被服務單位的申請項目的審批備案可以通過網絡審批報批。
電子政務就是在現代網絡環境下,運用計算機通信技術,構建一個政府辦公平臺,使用戶只要持有一臺電腦,即可在任何方便的時間和方便的地點獲得失業保險的信息和服務。這種減少環節、提高實效、方便用戶的政府對社會辦公系統是對傳統辦公模式的根本變革。
企業辦理一項審批事項曾經歷了由多點多次式(即企業要多次光顧多個衙門,才可獲取多種批準證書)到多次一點式(即企業要多次光顧一個大廳可以獲取多種批準證書)。而未來網絡登記和審批模式則達到一次一點式(即政府各部門的登記審批以及備案手續均在網上進行,只需一次光顧一個大廳即可獲取所有審批證件)。網絡登記和審批模式至少可以實現四個方面的目標:一是規范政府行為,促使政府各部門依法行政。網上審批和登記內容必須是具有法律依據或政府批準的行政審批事項,除此之外企業將不予辦理報批;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做到政務公開,利于社會公眾對政府的有效監督,促進政府部門的勤政廉政建設;三是減少服務對象申報程序中的重復工作量,避免技術性差錯;四是可以實現政府各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總之,這種政務辦公模式將促進政府由單一管理型向服務管理型轉變,促進政府真正成為廉潔高效的政府;同時也促使企業和生產經營者通過依法辦理登記報批,對政府依法履行社會保險繳費義務。
二、實現失業保險信息統計電子政務的必要條件
實現登記審批網絡化要具備五個前提條件:一是要確定一個合理明確的網絡辦公總策劃方案,界定總協調的職能,形成省市縣失業保險辦公“一盤棋”的格局;二是要有電子政務的統一標準,例如:統一的繳費企業(單位)編碼(即企業(單位)身份號)、統一的登記注冊類型、統一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等等,避免用戶在使用公共信息中由于標準不統一而造成的混亂;三是要有一個科學的、可以實現服務管理職能的程序和方便企業操作的電子政務辦公流程。例如:墾利縣籌集資金200余萬元,建成了使用面積1800平方米,集求職登記、職業介紹、就業培訓、失業保險申繳領發、勞動保障事務代理、信息發布等職能為一體的服務大廳。實現了證件辦理、培訓申報、技能鑒定、政策咨詢、用工審批、勞動合同鑒證等各項手續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實現了勞動就業信息大容量匯集、廣范圍覆蓋。就業再就業服務的制度化、專業化、社會化程度顯著提高。四是建立完善的網絡安全系統。網絡安全一直是困擾電子政務的難點問題之一,包括建立網絡防毒、安全認證、信息資源分級分層使用的安全體系,這些在技術上都應得到解決。五是要統一電子操作系統,要編制一個科學統一的流程軟件。而以上五個方面都是建立在一個有機的工作整體的基礎上,其工作出發點統一在服務基層,依法行政上。
三、建立失業保險統計工作流程電子化制度
統計數據采集實現由以統計報表、軟磁盤為主轉變為以網絡傳輸為主。加強各級政府統計部門和基層企業的計算機網絡化水平,加強統計信息網絡安全建設,市縣內各個層面的業務部門之間,與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應具備網絡快速傳遞的硬件和設施水平;實現下一級和上一級部門之間的規范的統計制度、統計培訓、電子程序的網絡傳遞;實現基層企業(單位)統計數據信息的網上直報。最大限度地減少統計報送環節,解決基層統計人員力量不足的矛盾。
統計數據處理應用程序由專業各自開發轉變為集中統一研制。統一數據處理操作平臺、應用軟件、文件格式;統一實行統計“一套表”制度,統一單位屬性標識代碼、統計指標代碼;統一數據處理和審核程序;實現準確、高效、方便的數據處理模式。統計信息資料的開發利用由傳統單一模式轉變為現代多元模式。筆者認為,失業保險統計信息可以形成8個系統15個數據庫:一是統計法律法規系統(統計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數據庫);二是統計調查單位管理系統(統計法人單位數據庫、統計產業活動單位數據庫)三是地理信息系統(統計調查單位地理分布數據庫、人口地理分布數據庫);四是統計調查項目管理系統(政府統計調查項目庫、部門統計調查項目數據庫、基礎統計指標及指標解釋數據庫、派生指標數據來源及計算方法數據庫、統計標準數據庫、統計調查方法數據庫)、五是專項統計調查信息系統(國民經濟各行業統計調查數據庫);六是統計質量評估系統(統計指標數據邏輯關系庫、統計數據質量評估庫);七是統計分析系統(統計分析模型應用軟件);八是統計新聞發布系統。
2005年墾利縣又投入30萬元信息網絡建設資金,配備計算機14臺,文印、票據、本式、彩色、復式等型號打印機10臺,復印機1臺,傳真機2臺,5平方米LDE電子顯示屏一塊,實現了縣鄉局域聯網、省市縣網上直報。建立起勞動用工信息互通、共享,方便、快捷、可靠、實用的信息傳遞系統。
統計數據管理由無制無序轉變為有制有序。改變過去統計數據管理紙介質、磁介質并存方式,改變在資料管理和使用上缺乏規章制度,強調部門利益,甚至造成歷史數據斷擋、遺失及個別泄露商業秘密的狀況,建立并執行基層及統計數據統一歸檔,分級分類使用制度。既要實現制度允許權限內的資源共享,又要依法保守商業秘密。資料歸擋形式推行光盤形式,實現資料管理的安全化、制度化。
我們預示,以上電子化目標的實現將大大促進失業保險管理模式和統計制度的變革,并在收、繳、發、審等各個領域實現突破性和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