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我國刑事作證制度之三大怪狀評析

    [ 龍宗智 ]——(2001-6-15) / 已閱21767次

    我國刑事作證制度之三大怪狀評析

    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 龍宗智


    證人出庭作證,是現代庭審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保證司法公正的基本措施。然而,由于各種原因,目前我國刑事審判中證人不出庭成為常例,并由此形成作證制度的三大怪現狀:

    其一,證人向警察和檢察官作證,卻不向法庭作證。

    在目前的刑事審判中,證人出庭率很低,大多數甚至絕大多數證人可以不到法庭作證,即使法院發出出庭通知也可以棄之不顧。在我國大力貫徹“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方針的情況下,在現代各國法院權威受到普遍尊重的世界性場景中,這種無視法院權威的狀況可以說是十分驚人。然而,由此得出證人不作證的結論就大謬不然了。因為在不向法庭作證的同時,證人卻鮮有不向警察和檢察官作證的。警察通知證人到公安局接受詢問,一般說來證人都會按時趕到,老實接受詢問。因此,偵查階段警察詢問獲得的書面證言卻總是不會缺少。

    證人向警察和檢察官作證卻不向法庭作證,這就將各國的通例顛倒過來了。因為作證制度的普遍要求是:證人必須向法庭作證卻通常有權不向警察和檢察官作證。這種顛倒,不可不謂是我國作證制度之一大怪現狀。

    為什么出現上述現象?首先,這是因為強制力量上的差異。一方面,法院缺乏威權。由于法院缺乏懲治不到庭證人的手段,使有關法律中對證人出庭作證的要求成為一種僅具象征意義而缺乏實效性的宣言。另一方面,由于警察和檢察官手中具有強制性力量,足以使任何公民感到威懾,并且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使這種強制變為現實。其次,刑事訴訟中作證制度的設置為這種奇特現象的發生提供了基礎。刑訴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這里雖然沒有說明向誰作證,但該法第四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即證人負有向法、檢、公三個機關作證的義務,而不僅僅是向法院作證的義務。這是我國刑事訴訟中通行多年的,甚至被視為天經地義的觀念。

    然而,這一觀念和相關的制度是可以質疑的。現代各國刑事偵查制度,通行一條基本原則:“強制偵查法定原則”,又稱“司法令狀主義”。即警察和檢察官進行的證據調查,應當是一種不侵害公民權利,不具備強制性的“任意偵查”,如果要采用強制性措施,包括強制證人提供證言,通常情況下,需要取得司法批準令狀,或者由法院直接實施,再或者由法律授權的具有司法性質的單位或個人實施,如美國的大陪審團、法國的預審法官。因此,日本刑訴法第143條規定:“法院,除本法有特別規定的以外,可以將任何人作為證人進行詢問。”而警察、檢察官則只能在法律或法院授權的意義上才具有這樣的權力。

    為什么原則上只能強制公民向法院作證?理由有二:其一,法院是案件的審理和判決主體,證人只能是法庭的證人,而不是訴訟之任何一方的證人(雖然他可以由訴訟之一方提出,并依其作證性質作出控方證人或辯方證人的區分)。其二,控辯雙方在訴訟中存在形式上平等的關系,就像辯護方不能強制公民向其作證一樣,控訴方通常也不具有這種強制力量,只有中立和獨立的法院才能賦予他們這種權力。

    在我國刑事訴訟中,警察和檢察官具有直接實施強制取證的能力,是因為我國奉行的是“訴訟階段論”而非“審判中心論”。公、檢、法都被視為國家的刑事司法機關,分工負責,相互配合制約,因此證人對這三家都有作證的義務。只有辯護律師的調查取證不具備任何強制性,而且法律明示,經證人同意(對被害人、其近親屬以及被害人提供的證人還須檢察院、法院許可),才能向他們進行調查。這種“訴訟階段論”,必然造成擔當搜集證據查明事實責任、采用行政性手段的偵查階段在案件處理過程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由此導致法院權威的失落。

    其二,證人不出庭,書面證言在庭審中通行無忌。

    證人不出庭的情況下,要有效定罪,必然就會大量采用庭前尤其是偵查階段警察制作的書面證言,因此造成書面證言在庭審中通行無忌。筆者稱其為第二大怪現狀,是因為我國刑事庭審中使用書面證言在兩個方面不同尋常:一是書面證言使用的普遍性世所罕見。也就是說,大部分乃至絕大部分證人證言是以書面形式而非言詞形式呈現于法庭。而由于證人證言是各類案件中最普遍最大量的一類證據,法院判決往往就是建立在這些書面證言的基礎上。二是法律對書面證言的使用未作任何限制,這也可以說是在實行現代訴訟制度的各國中絕無僅有。我國刑事審判在書面證言“常態化”的同時,對書面證言的運用,又未規定必要的限制條件。刑訴法第一百五十七條規定:“公訴人、辯護人……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應當當庭宣讀。”也就是說,只要證人不到庭,其證言筆錄就可以當庭宣讀。這種不加限制地使用書面證言的情況,違背了現代訴訟制度最基本的要求。

    現代各國審判制度的通例是,在法庭審判中必須實行直接言詞原則,排除任何不能經過法庭質證的“傳聞證據”,包括庭前獲取的書面證言。這一規則的基本內容各國相同,但在大陸法系國家,一般表述為“直接言詞原則”,而在英美,則被稱為“排除傳聞證據規則”,是英美證據法中最重要的規則。當然,考慮到現實可行性,也有某些例外。從法理上看,例外使用書面證言需符合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必要性,即證人確實無法到庭陳述;二是“真實性的情況保障”,即證言筆錄本身不能證明自己的可靠性,而必須以其他方式對其可靠性作出證明。如伴有全程錄像的書面證言,在中立的法官面前所作的陳述筆錄,以及經訴訟對方審查后同意或無異議的書面證言等。

    然而,在我國刑事訴訟中,對這種“真實性的情況保障”未作任何規定。不僅重大和特別嚴重的案件(如死刑案件)可以憑一般的書面證言定案,而且雙方有原則分歧,內容很不確定的證人筆錄,也可以交由法官自由取舍,使其作為定案根據。

    然而,應當看到,依靠沒有真實性保障的書面證言,十分容易形成錯誤的判定,因為書面證詞的可靠性至少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書面陳述產生時往往缺乏宣誓、保證、申明法律責任這類場景設置,從而可能影響其嚴肅性;書面證詞排除了反對詢問的可能,使該證據難以被交叉詢問所檢驗;書面證詞排除了法官直接審查原始人證的可能,不能通過直接觀察感知如“察言觀色”檢驗證人作證的真偽;書面證詞和證言筆錄有可能是采用誘導、施壓等獲得;不排除書面證詞和證言筆錄偽造或變造的可能;即使在事實的記錄大致準確的情況下,對某些情節記錄人也完全可能作出取舍;對筆錄的簽字認可可能因為由于多種原因而不完全反映證人的本意,如有的證人(包括被告人和被害人)采取信任取證人的態度,草率閱讀甚至不讀也簽字等等。

    由此可見,使用缺乏真實性保障的書面證言定案,很可能造成認定事實錯誤以及判決的錯誤。而堅持作證的言詞原則,禁止使用缺乏真實性保障的書面證詞,正是從經驗和理性中獲得的訴訟中證據使用的基本要求。

    其三,警察不作證。

    警察不作證的第一層意思是我國的警察一般不到法庭作證,尤其是他們不會應辯護方的要求到庭作證;第二層意思是指,即使警察出具書面證言,常常也不是警察的證詞,而是以某某刑警隊、某某派出所的名義出具的證明材料,有單位印章而無證人落款。例如“關于被告人某某某投案情況的證明”、“關于審訊情況的證明”等。

    警察向法庭作證,是訴訟制度中天經地義的事情。因為作為證明對象的案件中的某些實體問題和程序問題需要警察來證明。在有些情況下,他們的證人作用是必不可少和不可替代的。例如,關于目擊犯罪的情況、關于被告人投案的情況,以及關于偵查過程中的有關情況,如物證搜集、口供獲得的過程與方法等。英美法諺稱“警察是法庭的仆人”,就主要是指警察必須根據法庭傳召出庭作證。美國辛普森殺人案,負責偵辦的富爾曼警官,即使被辯護方律師攻擊為現代社會的“希特勒”(種族主義者),也只得應法庭傳召出庭,就物證搜集等情況作證,不敢有所怠慢。我國警察不出庭作證,甚至在書面證明材料上也無警察的落名,既節約了警察的時間,也避免了法庭質證時可能出現的尷尬,包括對警察威權和證詞可靠性的質疑,同時還可以避開偽證責任等麻煩。然而,使用書面證明材料甚至不符合基本訴訟要求的書面證明材料(既非證人證言也非書證),卻帶來司法不公正的風險。同時,這種“警察特權”也是對法治的一個反諷。如果一個社會中的法官們不便、不愿,甚至不敢傳召警察出庭作證,那么任何具有一般法治意識的外部觀察者都會說,這是一個警察社會而不是法治社會。

    我國刑事作證制度上的上述三大怪現狀,反映了我國司法制度在觀念和制度上的重大缺失,尤其是觀念的缺失。

    一是審判公正觀念的缺失。在審判中實行直接言詞原則,使證據都經過法庭質證,這是審判公正的基本要求。證人包括警察證人不出庭,大量使用書面證言的做法,違背了司法的規律,造成明顯的程序不公正乃至實體的不公正。在我國刑事訴訟中,目前大量案件甚至最嚴重的案件靠書面證言定案,存在司法不公正的嚴重危險,因為這些證言的來源是不可靠的。直接使用這種證言定案的做法是建立在對取證人高度信賴的基礎上。然而,現代司法制度甚至政治制度建立的一個基點是“懷疑論”,它不相信官員認知上的全知全能,不相信官員人性上的“無欲則剛”。由于任何人都可能故意地或過失地犯錯誤,因此必須建立一種制度性防范保障機制,如審判中的質證制度、當庭直接審查等,而不是對偵查階段行政性操作結果的照單全收。

    二是人權保護觀念的缺失。出現上述現象的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司法官員注重對犯罪的控制而忽略對人權的保障。因為證人不出庭,庭前偵查階段取得的有利指控的證言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由此而能避免庭審時交叉詢問與法官直接詢問造成證人證言的改變從而使指控受到損害。因此,實際上控訴方有時會有意無意地鼓勵證人不出庭。此外,證人出庭會提高訴訟的成本,降低審判的效率,也使司法人員容易采取直接采用書面證言的“簡化”的做法。然而,這種有利控訴而不利辯護的偏向,忽視了訴訟的公正和被告人的權利。面對并詢問證人尤其是反對自己的證人,這是一項被國際法律文件普遍認可的被告人的基本權利,然而,在我國不僅制度闕如,甚至許多司法人員也未意識到被告應當享有這項權利。

    三是法治權威觀念的缺失。法治社會的標志,是行政權力受到限制以及法院的權威受到普遍尊重。因為法治社會的基本原則是“司法最終解決”,法院在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這種地位和作用表現在:法院以法的適用為中心,是維護法律秩序的基本保障;法院以解決社會沖突為使命,是社會關系最穩定的調節器;法院的個案處置功能和終局性作用,使其成為保護公民權利的最后屏障。對法院出庭通知的“執行難”,與法院裁判的“執行難”一樣,反映了我國社會中法院權威乃至法治權威不高。而只向警察作證不向法院作證以及警察不出庭作證等問題,反映了行政權過分強大包括行政方面實際享有的“法外特權”。

    追溯根源,上述現象反映了我國司法制度乃至社會政治結構上存在的嚴重缺陷。僅就司法制度而言,公、檢、法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線型結構,使“審判中心”難以確立,使法院對審前階段缺乏控制能力,對偵查機關缺乏約束能力。同時,使訴訟成為一種不同國家機關之間的“接力賽”和“流水作業”,法院作為客觀中立的裁判機關保障司法公正的功能因此而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了。

    今天,我國在法治建設中的類似“怪現狀”以及司法界和整個社會對此“見怪不怪”,顯然是法治的悲哀。當務之急,是充分意識到這類問題的悖謬并謀求其解決。這使司法改革成為必須,而更在其先的,是司法人員乃至整個社會觀念的變革。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

    ==========================================

    免責聲明:
    聲明:本論文由《法律圖書館》網站收藏,
    僅供學術研究參考使用,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

    論文分類

    A 法學理論

    C 國家法、憲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經濟法

    N 訴訟法

    S 司法制度

    T 國際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天天夜天干天天爽 | 草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2020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 黄网视频在线观看 | 97在线碰碰观看免费高清 | 中文字幕天堂最新版在线网 | 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视频大全 | 亚洲视频成人 |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麻豆专区 | 99热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二级片 |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 99欧美视频 | 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美女高清aⅴ视频免费 亚洲美女黄色片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国内91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一区二区 | 亚洲男女免费视频 |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综合不卡 | 亚洲爱爱天堂 | 国产精品李雅在线观看 | 国产喷水女王在线播放 | 在线视频区 | 中文字幕在线播 | 国产原创系列在线 | 亚洲男女网站 | 99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日韩综合网在线观看 | 手机看片国产免费永久 |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 久草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 毛色毛片免费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 久久99精品一级毛片 | 一个色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