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論精神損害賠償

    [ 韓艷春 ]——(2006-4-17) / 已閱70838次

    論精神損害賠償

    長春鐵路運輸法院 韓艷春


    精神損害賠償,是隨著《民法通則》的公布實施而在我國建立的一項新的民事法律制度,是我國公民權益的拓展,但很長一段時間,我國民法理論和民事法律法規都否認精神損害,尤其不承認精神損害賠償。其主要理論依據是:自然人的人格尊嚴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也是不可以用金錢來賠償的。這一理論來自早期的資產階級思想和民事立法,后來為蘇俄民法所推崇,并為我國50年代民法理論所接受。雖然我們也同樣堅定地認為,人的人格尊嚴、生命、健康等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也不是用金錢可以交換的,但是一旦侵權行為發生之后,一定數額的金錢賠償也許是我們迄今為止的法律智慧所能找到的最重要的救濟方法。
    我國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從調整民事關系的實際出發,在一定程度上確認了精神損害及其救濟制度。綜觀當代各國民法或侵權行為法,幾乎所有國家(地區)都規定了作為侵權行為后果之一的精神損害賠償問題。
    一、精神損害與精神損害賠償的涵義
    精神損害賠償的涵義,理論上存在廣義和狹義兩種學說。廣義學說認為精神損害包括精神痛苦與精神利益的損失。精神痛苦主要指自然人因人格權受到侵害而遭受的生活、心理上的痛苦,導致自然人的精神活動出現障礙,或使人產生憤怒、絕望、恐懼、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精神利益的損失里指自然人和法人的人身權益(包括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遭受侵害。狹義學說認為精神損害就是指自然人因其人身權受到侵害而遭受生理、心理上的損害。也就是說因自然人的人格權遭受侵害而使其產生憤怒、絕望、恐懼、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在學術上統稱為精神痛苦。所以,狹義學說認為法人是沒有精神痛苦的,因而不存在精神損害賠償問題。而廣義學說認為法人雖無精神痛苦,但也有精神損害。這兩種學說盡管都不無道理,但比較而言,廣義學說對精神損害的涵義理解更為準確、科學、更符合現代侵權法發展的必然趨勢。
    精神這一概念,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涵義。從本質上看,精神是與物質相對應,與意識相一致的哲學范疇,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人的意識活動及其內容和成果的總稱。在法律上使用“精神”這一概念,并不是使用哲學上精神概念的全部內容,只使用其中一部分內容,主要是指精神活動,并且總是與精神損害的法律后果即精神損害賠償聯系在一起使用,以確定其在法律上的涵義。法律學上的精神活動,是法律上的財產流轉活動相對應的活動,包括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活動和維護精神利益的活動。自然人的精神活動包括上述兩項內容。法人作為擬制的法律人格,不存在生理上的精神活動,但存在保持和維護其精神利益的精神活動!熬駬p害”是一個有特定法律意義的概念,而不同于醫學上的精神損害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談論的一般的精神方面的不快。精神損害就是指對民事主體精神活動的損害,侵權行為侵害自然人、法人的民事權利,造成的自然人生理、心理上的精神活動和自然人、法人維護其精神利益的精神活動的破壞,最終導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喪失或減損。精神損害的最終表現形式,就是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喪失或減損。
    1、精神痛苦。精神痛苦是自然人因人身權遭受侵害后產生的諸如憤怒、恐懼、焦慮、沮喪、憂郁、絕望等不良情緒的概括。侵權行為侵害民事主體的人身權,造成民事主體精神損害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精神痛苦。精神痛苦有兩個來源:一是侵害自然界人人體的生理損害。當侵權行為侵害身體權、健康權、生命權時,經權利主體以生理上的損害,使其在精神上產生痛苦。二是侵害自然人心理的心理損害。當侵權行為侵害自然人的民事權利時,侵害了人的情緒、感情、思維、意識等活動,導致人的上述精神活動的障礙,使人產生不良情緒,造成精神痛苦。
    2、精神利益的喪失或減損。精神利益的喪失或減損是指自然人、法人維護其人格利益,身份利益和其他財產利益的活動受破壞,因而導致其人格利益、身份利益和財產利益造成損害。這種損害,首先不以民事主體是否具有生物形態而有所不同,而是自然人、法人均可造成這種損害;其次,由于自然人、法人享有的人身權種類不同,損害的范圍也不同,如自然人享有人身自由權、肖像權、貞操權、配偶權、親屬權等,法人并不享有,因此法人不可能造成這些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的損害。但法人享有名譽權、名稱權等人格權利和榮譽等身份權利,法人由此可能造成這種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的損害。
    二、精神損害賠償的必要性與有限性
    1、賠償的必要性
    對精神損害予以賠償,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理由:其一,精神損害賠償是與市場商品經濟的發展程度相關的問題。只要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就必須承認精神損害賠償。在當今社會,同其他損害賠償一樣,侵害人給受害人造成的損害,僅僅因為它是精神上的無形損害,就將其棄之不管,不予賠償,是違背市場經濟平等和公平原則的。其二,在社會生活中,金錢除了交換等價的商品和服務外,無疑還有其他功能,包括作為精神、感情利益基礎之功能。其三,確認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是加強民事權益司法保護的一個重要措施。其四,受害人可以使用所獲得的賠償金,進行一些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活動,從中得到樂趣,達到消除或減輕精神痛苦的目的。其五,由加害人承擔精神損害的賠償責任,具有一定的懲罰性,無論是對加害人本人還是對其他社會成員都具有警戒和教育作用—侵權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
    2、賠償的有限性和輔助性。
    雖然精神損害賠償的金錢賠償是必要的,正當的,但金錢賠償作為精神損害的民事責任方式具有局限性和輔助性。對于較輕微的精神損害或當事人不要求賠償的精神損害,不一定判決賠償。
    三、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確定的精神損害賠償范圍。
    我國于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和200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精神賠償解釋》)中規定的精神損害賠償范圍如下:
    1、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法院應依法予以受理:(1)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2)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3)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在依法予以受理。
    2、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導致親子關系或者近親屬間的親屬關系遭受嚴重損害,監護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受理。
    3、自然人死亡后,其近親屬因下列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受理:(1)以侮辱、誹謗、貶損、丑化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2)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隱私、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隱私;(3)非法利用、損害遺體、遺骨,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遺體、遺骨。
    4、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被毀損,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5、法人或其他組織以人格權利遭受侵害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權保障的日益重視,我國應在制定民法典或修改《民法通則》時擴大精神損害賠償范疇,至少應增加以下權利和利益作為賠償客體:(1)貞操權、信用權、隱私權、自由權等人格權;(2)與精神利益密切相關的部分身份權益或身份利益;(3)人身著作權和一些與精神利益相關的知識產權;(4)一些具有精神利益內容的財產權;(5)應與受重視保護的基本人權,如受教育權、勞動培訓權、休息權、不受騷擾的性權利,寧居權等。
    四、民事侵權的精神損害賠償的類型。
    1、侵犯人格權和人格利益的精神損害賠償。
    在20世紀的現代侵權行為法中,人格權從人身權制度中獨立出來,已成獨立的一項制度目前基本上形成共識。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加強了建設,提出了以法治國的戰略目標,促使各類法律和法規保護截止來越多的人格權和人格利益,配之十幾年司法實踐的一定造法活動和突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精神賠償解釋》列舉的人格權和人格利益有: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隱私權、帶有人格特征的監護權和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財產權。近年來,這類精神損害賠償糾紛傾向和主要特征是:(1)由于受害人主要遭受人格尊嚴 和精神利益的損害,表現出嚴重后果,因而要求賠償數額較高或很高,少則數千元,多則數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個別知名人士和知名企業提出的賠償數額連同經濟損失在內,達數百萬甚至上千萬,近乎天文數字。(2)受害人在訴請非財產責任方式的同時,側重對精神損害賠償的要求,賠償項目和名稱不一。(3)解決精神損害賠償大多案件以裁判結案,也有一部分案件以調解處理。(4)精神損害數額的評定,由于缺乏統一的量化標準,全靠受訴法院的法官依自由裁量方法,綜合相關因素決定,賠償數額往往差距較大。
    2、人身傷亡的精神損害賠償。
    在理論界,多數人主張將人身傷亡的精神損害賠償作為獨立類型,對該類型有不同意見和爭議,歸納起來主要有:
    (1)因不同動因發生的人身傷亡損害賠償糾紛,賠償數額評不定期,有的有傷殘標準規定,有的無傷殘標準規定;有標準規定的,種類有限,而且不同動因所規定標準的評算數額差別很大。
    (2)我國法律、法規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評算方法也不同,它們不大統一,評定出的賠償金數額存在較大的差異如《國家賠償法》、《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等,用這些不同標準規定處理相同或類同的人身傷亡賠償糾紛,得出差異很大的傷亡賠償金。
    (3)由于不同人身傷亡損害糾紛缺乏統一的評定和計算標準,不同法院或不同法官處理相同或類同的案件,會裁判出相差很大的賠償金。
    (4)死亡賠償金和殘疾賠償金的數額出現倒掛現象,那些嚴重傷殘者獲得的殘疾賠償金,往往比同案中相同性質死者的死亡賠償金高得多,顯失公平。
    (5)對賠償范圍和項目不統一。對此,不同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規定不同的賠償范圍和項目。
    (6)理論界、司法界、法醫界提出許多人身損害賠償數額的計算公式,大多針對殘疾者補助費和傷亡賠償金,未能統一解決撫慰金問題。
    3、常見特殊侵權的精神損害賠償。
    它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有以下幾種:因產品質量不合格致人損害的精神損害賠償;從事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精神損害賠償;擱置物、懸掛物等致人損害的精神損害賠償污染環境致人損害的精神損害賠償;雙方當事人對損害都無過錯的民事責任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等。
    特殊侵權致人人身傷亡后果,必然給受害人,不管是直接受害人還是間接受害人帶來嚴重精神損害,這種損害,既有肉體痛苦,又有精神痛苦,特別嚴重的會致人精神障礙,造成死亡的,必然給死者親屬帶來莫大的精神悲哀和其他精神損害,可以幫助恢復受害人立身處世的自信心,增強對自身價值的尊重,達到一定的精神慰藉與滿足和維護受害人精神利益的目的。
    4、侵犯知識產權中人身權益精神損害賠償。
    近幾十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知識產權已從財產權和人身權中分離出來,成為受法律保護的一項獨立權利。由于知識產權尤其是著作權具有強烈的人身屬性,其受侵犯往往會給受害人帶來嚴重的精神損害,故對侵犯知識產權所產生的精神損害賠償已提到議事日程,司法實踐先行突破,不乏此方面的判例,但缺乏法律依據!睹穹ㄍ▌t》第118條規定:“公民、法人的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發明權和其他科技成果權受到剽竊、篡改等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這里的“賠償損失”與《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中的“賠償損失”涵義一樣,應包含賠償受害人的精神損失。
    5、違反公序良俗或公益公德精神損害賠償
    保護公序良俗是世界不少國家立法和司法的通則。我國在《精神賠償解釋》中將違反社會公共利益或社會公德侵害他人人格利益和人格要素納入直接的司法保護中,完善了對人格權益提供司法保護的法律基礎。公序良俗原則作為法律化的道德水準,只能要求每個人具有“普通人”的道德標準。違反公序良俗的行為,是公認不道德的,也應承擔相應責任,包括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毒褓r償解釋》規定對損害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和侵害遺體、遺骨等侵權行為,由死者的近親屬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也適用《民法通則》第7條有關“公益公德”的規定。
    6、侵犯特定身份權的精神損害賠償。
    我國的《精神賠償解釋》對特定的身份權利的保護進行精神損害賠償處理,這是對中國人身權司法保護的一大發展。該司法解釋第2條規定:“非法使監護人脫離監護,導致親子關系或者親屬間的親屬關系遭受嚴重損害,監護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應與依法予以受理”。這是在監護關系,親屬關系和親子關系中,對監護權、親權、親屬權的保護,明確受害人可請求精神撫慰金,由此確定了特定身份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7、侵犯特定財產權的精神損害賠償。
    我國《精神賠償解釋》第4條規定:“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不定期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毀損,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支持”。該解釋是對與精神利益有關的特定財產權利的保護,這是中國司法解釋對財產權保護的又一發展,應予以肯定。由于中國基本法律對此無明確規定,因此對此類精神損害賠償予以嚴格限制,其條件是:(1)賠償原則上限于與人格權、身份權有密切聯系的特定財產權;(2)該特定財產權應當是以精神利益為內容紀念物品,其本身負載重大感情價值和具有人格象征意義;(3)該特定財產權因侵權行為遭受永久性毀損或滅失,其損失具有不可逆轉的性質。
    五、精神損害賠償的幾個具體問題探析
    1、婚姻法中的離婚精神損害賠償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

    ==========================================

    免責聲明:
    聲明:本論文由《法律圖書館》網站收藏,
    僅供學術研究參考使用,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

    論文分類

    A 法學理論

    C 國家法、憲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經濟法

    N 訴訟法

    S 司法制度

    T 國際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学生一级一片第一次免费 |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 夜夜春夜夜夜夜猛噜噜噜噜噜 | 韩国特级毛片 | 精品国产高清毛片 | 午夜免费一级片 |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 久在草| 中文字幕三区 | 国产在线视频专区 | 欧美日本在线三级视频 | 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无毒不卡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老王 | 成人性色生活影片 |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免费 | 在线视频观看免费视频18 | 怡红院亚洲红怡院天堂麻豆 |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 | 特色黄色片 | 日本亚洲欧美国产日韩ay高清 | 日韩在线二区全免费 | 99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里 | 看成年女人免费午夜视频 | 欧美一级免费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综合精品国产 | 99热精品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播放 | 亚洲三级一区 | 成人男女网18免费0 成人男女网18免费看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 宅男毛片 | 特色一级片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的国产在线观看 | 深夜一级毛片 | 欧美国产永久免费看片 |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 222aaa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免费97 |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