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平 ]——(2006-4-18) / 已閱8687次
你不該拿“農民”說事
近日看到“新浪網”中“大四女生為找工作被農民騙錢失身”的新聞報導,涌起無限感慨,我查看了一下網友的跟貼,大多聲討、怒罵騙子的卑鄙無恥,認為司法機關對騙子科刑過輕。我憎恨騙子并不高明的騙色詐財犯罪行為,并對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大四女生的弱智感到疑惑不解,但我更多的是對該文被冠以“農民”二字而感到憤慨,也對文化人及文化人組成的媒體蔑視農民群體感到悲哀。
農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是我們的父老鄉親,身在都市衣著光鮮的達官貴人、名家墨客,你們的父母或父母的父母不也曾是“農民”嗎?農民不應該是卑賤的符號、智商不高的代名詞。該文標題以二個懸殊差異很大的“不同”主體做對比,一方是大學四年級的女生,一方是所謂的“農民”,借以映襯一方的無知和弱智,但使用龐大的農民群體做犯事個體的代稱,你就不怕傷害農業大國千千萬萬個農民的心?你就一點也沒有察覺出該文對“農民群體”的貶損和歧視?
中國目前乃至將來相當長的時期內依然是農業大國,農民人口所占的比例之大自不必引用數據證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致力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對侵害農民合法利益的行為給予嚴懲。我們的無冕之王們在報導新聞時總要帶上“新農村建設”、“三農問題”等政治時尚用詞,我們的媒體刊載的文章歇斯底里的大呼為農民維權,但從其文章里所透出的東西明顯昭示他們骨子里、潛意識里農民就是“智力低下的二等公民”。我們隨意翻看報刊,我們瀏覽網頁新聞,類似上述標題的文章多不勝數,就單從這篇文章來說,就因為這個騙子是農民的身份,你就拿“農民”說事?江澤民同志曾在視察《人民日報社》時指出,“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由此可見,該文不當的輿論引導雖有報導本身的積極意義,但不可避免也強烈的透出對“農民”的貶損,其帶來的負面效應也是不可低估的。
我無意于在“農民”這個用詞上較真,更不是刻意對該文挑三揀四,我曾是農民,我的父母和家人是農民,我因工作的原因長期與農民打交道,我深深的理解他們,他們是最淳樸、善良的群體,當你有機會深入邊遠村寨走近農民時,當你揭開他們的鍋灶體味他們的生活時,你才會真正懂得我們該為農民做什么,才真正明白農民需要什么。
近幾屆“春節聯歡晚會”非常出彩,確實給全國人民奉上了豐盛的文化大餐,但笑星趙本山等“大家”的精彩表演讓我們捧腹大笑后,一絲悲哀襲上心頭,再怎么辯護也難解傷了農民感情的嫌疑 。曹雪芹大師巨著《紅樓夢》中對劉姥姥的描述,讓我們看到了黑暗的封建社會達官貴人奢侈糜爛的生活,看到生活在最低層次的農民代表劉姥姥的凄慘和無奈,我們為她和板兒落淚,這樣的文章所反映的東西是令人震撼的;而我們某些沽名釣譽的“老記”們為獲取報導效應,不惜傷害廣大農民的心,用農民做低下的比擬應該嗎?類似這樣的文章完全沒有必要也不應該用“農民”說事。(作者: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司法局 陳平)(轉載:靖州司法行政網)